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常规潜艇的资料

首页

中国常规潜艇的资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3-02 11:10:27
         “基洛”级柴电潜艇
        中国在1996年向俄罗斯定购了2艘“基洛”级潜艇,这两艘潜艇是俄罗斯标准的出口型877EKM。俄罗斯在1998年向解放军交付了这两艘潜艇。稍后时候,中国又订购了2艘636型,于2000年交付使用。
      “基洛”级是世界上最好的柴电潜艇之一,它能够很好地胜任在南中国海和东海的作战任务。
      所有4艘该级潜艇均部署在东海舰队。 有报道称,早期的2艘“基洛”因为发动机故障和艇员训练问题而在海上的活动一直很有限。但是,中国船员现在对“基洛”级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一旦他们经过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这些潜艇将极大地提高中国保护领海和对潜在敌对力量的作战能力。
      同时,“基洛”级还将提高中国海军和商业造船水平。最近的报道称中国又向俄罗斯订购了另外8艘最新的“基洛”级636型潜艇。新的潜艇可能携带有可怕的3M54E“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并有可能加装AIP系统。中国还可能正在与俄罗斯谈判关于转让该潜艇的技术和在中国生产的授权。
       “基洛”级主要用于反潜和反舰,还可以完成一般性的侦察和巡逻任务。636型潜艇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柴电潜艇,据传它可以探测到其他潜艇的距离比其他潜艇探测到它的距离远2~3倍。 “基洛”级有6个水密隔舱。这种设计和潜艇良好的储备浮力使潜艇在被击中时的生存机会大大提高,即使在一个隔舱或相邻两个隔舱完全进水的情况下,潜艇仍能生存。
       “基洛”级的最大潜深为300米,航速为水面12节、水下20节,续航力为6600海里/6节。 636型装备有多功能作战指挥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潜艇和鱼雷发射。系统中高速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侦察设备的信息并显示在屏幕上;判断水下和海面上的目标数据并计算发射参数;提供自动发射控制;提供武器选择和决策方案建议。
       877EKM上的多功能MVU-110EM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5个目标数据(2个自动,3个人工处理),ANDOGA导航系统的方位和速度数据也会被传送给作战指挥系统。 “基洛”级艇首安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两个管可以发射TEST-71MKE TV 电动鱼雷。
      该鱼雷重1820千克,战斗部重205千克,装有主动声呐系统和电视制导系统,可以在人工操纵下改变攻击目标。同时,“基洛”级还装有53-65KE(或最新的UGST)尾流制导鱼雷。该鱼雷重2200千克,战斗部重200千克,射程40千米,作战深度达500米。
      “基洛”级共携带18枚鱼雷,其中6枚在管中待发,12枚备用。计算机控制的鱼雷快速装填系统可以在2分钟内进行第一轮齐射,5分钟内进行第二轮齐射。此外,鱼雷发射管还可以布设24枚水雷。 636型安装的是MGK-400EM数字声呐,主要功能是探测潜艇和海面目标、回音瞄准正负30度范围内的目标、远近程电话和电报通信模式、探测水下声音信号并确定信号源。
      其他探测系统有雷达和潜望镜。 艇上的电子战系统包括电子支援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和方向定位器等。 动力系统包括2台柴油发动机、1台主电动机、1台节油电动机和1个单轴侧倾7叶螺旋桨。此外,“基洛”级还装有2个备用电动机,主要用于浅水航行和应对紧急事件以及停泊时使用。
       “基洛”级主要性能参数:艇长73米,宽9。9米,高6。3米;水上排水量235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水上速度11节,水下航速20节。 “明”级柴电潜艇 “明”级是中国在苏联50年代R级潜艇基础上发展来的第一代柴电潜艇。
      虽然这些潜艇用西方国家的标准衡量显得非常落后,但对中国来讲,它们在巡逻、海岸防御方面很有用途。 60年代中国成功地生产和改造了R级潜艇后,从1967年开始自行开发一种新的中型柴电潜艇。新潜艇被命名为“明”级,要求其在水下和航程上都要比R级有所提高。
      “明”级于1969年开始制造,首艇于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服役。 前三艘制造于1969~1979年的“明”级潜艇据传在80年代报废。晚些时候的改进型从1988年开始生产,大概是年产1艘。到1995年停产前,共生产了12艘“明”级潜艇。
      1997年,“明”级的生产工作因新一代“宋”级潜艇的推迟而重新开始。从1997~2000年,共生产了6艘“明”级改。 1995年以前生产的“明”级都部署在北海舰队,而南海舰队接收的6艘是“明”级改。据传“明”级改安装有改进的火控和指挥系统,而且这些潜艇据信也比人们想象的要安静得多,因为它们都安装有消声瓦。
       2003年5月2日,中国媒体报道了海军的一艘潜艇(361号)因为机械故障而导致全艇70名官兵全部殉职。事故发生在2003年4月16日,当时这艘潜艇正在参加解放军的一个深海演习。事故的详细原因还没有公布,事故后的潜艇看上去还可以继续服役。
      目前,这艘潜艇被拖往一个不知名的海军基地接受更深入的调查。 “明”级基本和R级的舰桥和布局一样,改进过的柴油机和舰桥使其阻力减小,水下速度有所提高。 “明”级早期型号的声呐和电子战能力与R级基本相似,但后期型号却有很大提高。早期的“明”级没有作战指挥系统,后期的明级装备有多功能作战指挥系统。
       “明”级潜艇安装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6后2),并携带18枚鱼雷。此外,潜艇还可以通过鱼雷管布设32枚水雷。 艇上装有1部I波段对海搜索雷达。装有PIKE JAW前置中波声呐,供主/被动搜索和攻击;后期型号换装了DUUX-5低频声呐,供被动定位和监听。
       动力系统为2台6E 390 ZC1柴油机,功率5200马力;2台发电机。 “明”级主要性能参数:艇长76米,艇宽7。6米,艇高5。1米;水面排水量1584吨,水下排水量2113吨;水下最大速度18节,水面速度15节;人员编制57名(其中10名军官)。
       R级柴电潜艇 R级(又名“罗密欧”级)是中国仿制的前苏联613项目(R级)柴电潜艇,而613艇是在纳粹德国的U艇基础上设计的。前苏联在1959年同意向中国提供R级艇的制造技术,最终使中国可以自己生产此级潜艇。 中国生产的R级艇因为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和停止提供配件而中途停止,但随后又开工并应用中国国产零配件。
      第一艘R级潜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下水。后来,武汉、葫芦岛和广州造船厂都纷纷开始生产R级潜艇。 R级潜艇是中国海军现役最受欢迎的柴电潜艇,1987年停产前一共生产了84艘。目前还有30艘左右在役,主要承担训练任务。另外还有8艘被封存在山洞里,下一个十年里有可能被新型号取代。
       在中国海军中长达40年的服役生涯中,R级潜艇稳定而不断地升级着各种系统,以提升其战斗能力。 R级潜艇不仅仅是简单抄袭苏联的“罗密欧”级,而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着改进。如R级有8具鱼雷发射管,而“罗密欧”级却只有6具。R级还加大了一点排水量,但却保持着和“罗密欧”级相同的水下速度。
      由于提升了燃料储存量,其航程比“罗密欧”级远两倍。其他改进还包括升级的声呐和电池冷却系统等。 艇上有8具533毫米鱼雷管(前6后2),一共携带14枚鱼雷(YU-1/YU-4), 潜艇还可以通过鱼雷管布设28枚水雷。 R级潜艇装有1部I波段对海搜索雷达。
      还装有HERCULES或TAMIR-5 前置高频声呐,后期一些改型艇还装有SINTRA DUUX-5低频声呐。 动力系统为2台37D柴油机,功率4000马力;2台电动机,功率2700马力;2台潜航发电机。推进系统为双桨。 R级潜艇主要性能参数:艇长76。
      6米,艇宽6。7米,艇高5。2米;水面排水量1475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水下最大速度13节,水面速度15。2节,潜望镜深度航速10节;编制人员54名(其中10军官)。 。

    更***

    2006-03-02 11:10:2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