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岁半的孩子应怎样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首页

1岁半的孩子应怎样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我的女儿从小就胆小、不让生人抱,现在已有15个月了,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显得不太合群。主要表现是:不爱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但实际上她是很想和她在一起玩的;我教她打招呼,有时也带她到其他小朋友家里做客,但她只是自己玩自己的。她显得很乖、很文静。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好不好?我应该怎样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12-16 13:48:12
      帮你找了两篇文章,也许对你有用:
    培养孩子最初的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孩子:害羞、胆怯、孤僻、沉静、性情懦弱,老师称之为“不合群”。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忽略了最初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开始走路的宝宝,都会对小朋友发生兴趣,愿意和人亲近,但还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游戏,基本上是各玩各的。
      但最初的交往能力就应从此刻开始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商店,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
      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 二、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纠纷,家长也不要强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
      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三、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
      如成人间不礼貌的训斥、吵架就会传染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哈!咱孩子会打人呢!好!打得好!”,“我不喜欢你,我喜欢小妹妹”,“别哭,他打了你吗?好!我马上去打他”,“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你的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心理。
      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很多父母整天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在外面不小心摔了,怕孩子在外面与人闹纠纷吃亏,怕在外面学坏等,不给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或院子里独自玩耍。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逐渐失去了天真活泼的性格,这是不可取的。
       注意孩子社会情感的培养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智商并不能代表成功,让我们的孩子在头脑聪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具备高水平的情商是走向成功的保证。那么,什么是智商与情商的明确概念呢?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
      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面。 情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社会适应性、社会交往能力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同情心、情感表达能力、自控力、适应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受人欢迎的程度、是否善良、友爱、尊重他人、是否能承受压力、坚持不懈等。
       培养孩子良好社会情感,可以帮助他和谐地与人交往,并懂得关心爱护他人,体谅、宽容、同情、尊重别人。还能使他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竞争与压力,在逆境和挫折中充满自信,并积极进取。一个情商高的宝宝应做到,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平和、开朗、快乐的心态和强烈的责任心。
       不利于社会情感培养的几种现象: - 过度保护,家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宝宝失去参与实践的机会; - 过度称赞,过份的赞扬会让宝宝失去正确评价自己的是非观; - 过度溺爱,过份溺爱会让宝宝害怕进入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 建议父母应注意的事情: - 时时给予孩子信任和关爱; - 教给孩子方法,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 生活中不要将孩子放在首位(至少表面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 家庭内的生活法则应符合社会公德; - 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 教孩子学会表达“谢谢你”,这是人际交往第一节课的内容。
      - 教孩子学会表达“谢谢你”,这是人际交往第一节课的内容。 摘自Yaolan 。

    m***

    2004-12-16 13:48:12

其他答案

    2004-12-20 20:44:52
  • 多进行户外活动,认识小区内的小朋友,养成习惯只要天气不恶劣至少每天出去活动两次,有小朋友的地方.尽可能利用周末参加一些亲子班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l***

    2004-12-20 20:44:52

  • 2004-12-20 14:21:42
  • 带她去上幼儿园的亲子班吧。班上有很多同龄小朋友。在幼儿老师的指导下,应该能有一定的改变。这对她将来上幼儿园也会有帮助。

    飞***

    2004-12-20 14:21:42

  • 2004-12-16 14:32:43
  •      些独生子女往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希望别人注意自己,希望自己"拔尖",否则便不高兴。另一些则表现为害羞,胆怯,孤僻,沉默寡言。这些孩子显然不易合群,他们有的高傲,敏感,多疑,任性,有的畏手畏尾,懦弱懒言,长大以后往往不具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般人的精神特性,难以与人共处。
       生子女不合群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孩子是天生的弱神经类型,难以适应环境;二是后天的教养不当(如过分溺爱,过度保护或漠不关心等等)。要培养孩子与别人共处,父母要做到从孩子出生时开始就给予他们理智的,适当的爱,而不是宠爱,溺爱。不能"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走在路上怕摔了",整天怕这怕那,深怕孩子长不大。
      父母要培养孩子合群,首先,要给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串门,尽早送幼儿园等,让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其次,要让孩子从小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听故事,看电视等,慢慢培养他与同伴交往的习惯,让孩子在和小朋友的嬉戏打闹中学会了解对方,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良好行为。
      
      让孩子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使他在同龄伙伴们的相互交往中互相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代替他把事情做好。 总之,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适应能力强,性格稳重,开朗大方,善于社交的人,就必须让孩子明白: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没有别人就没有自己,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茜***

    2004-12-16 14:32:43

  • 2004-12-16 12:07:58
  •   喜欢与比他大的小朋友玩,不太喜欢和比他小的小朋友玩,是孩子的正常发育特点,首先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选择,与大的孩子玩,虽然有受欺负的可能(可能性不大),但长知识也很快,家长在旁采取不干预监督,即可避免,慢慢的孩子会喜欢与同龄孩子交往,家长要有意识创造条件。 
    

    蔷***

    2004-12-16 12:07: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备孕期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