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主张穷理致知是谁?

首页

主张穷理致知是谁?

主张穷理致知是谁?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12-16 23:16:34
  •   雷鋐(1696-1760年),字贯一,号翠庭,生于宁化城关。雷鋐17岁那年补县学生,肄业于鰲峰书院。那时,主持鳌峰书院的是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专职老师、笃信程朱理学的著名理学家蔡世远。于是,雷鋐成了蔡世远的得意弟子。雷鋐推崇和继承程朱理学思想,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
      他认为理学应当根据二程、朱子所倡导的"力辨于危微之界,反复于克念罔念之几,以推及于天下治否"的立论,强调"力行"、"躬行",主张亲自实践。他说:朱子之要,大而能博,学者未能遍观而识。其主要精神是: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致力于修身养性,奖掖后进,致力于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
      《象山禅学考》、《阳明禅学考》等专著,充分阐明了他的理学观点。著名理学家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一个好友兼老乡,就是著名理学家雷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雍正皇帝欲御封一名宫廷画官,消息传出后,墨卿画客们争相应试。
      翰林院学士雷鋐,也想让自己的老乡黄慎得个功名,谋个出身。于是,他推荐黄慎入京面试。黄慎拗不过友人的好意,只好勉强去 应试。其他画师都进献一些歌功颂德作品邀功取宠,唯独黄慎进呈一幅"道旁饿鬼嗤嗟来,摇尾乞怜殊碌碌"的《群乞图》。雍正皇帝一见大怒,"这不是辱我大清盛世吗?" 黄慎却淡然一笑说:"我画的是老家宁化的真情实景。
      我想借画画之机,让皇上知道庶民之忧。如果皇上不能体恤民众之苦,就是用八抬大轿请我出仕,我也不入宫。"当然,这则传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雷鋐与黄慎之间的情谊略见一斑。雷鋐能为黄慎诗集《蛟湖诗钞》作序,能形象地用"疏影横斜,苍藤盘结"来评述黄慎的书法的精妙,可见两人之间的交往非同一般。
       雷鋐(1696-1760年),字贯一,号翠庭,生于宁化城关。雷鋐17岁那年补县学生,肄业于鰲峰书院。那时,主持鳌峰书院的是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专职老师、笃信程朱理学的著名理学家蔡世远。于是,雷鋐成了蔡世远的得意弟子。雷鋐推崇和继承程朱理学思想,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
      他认为理学应当根据二程、朱子所倡导的"力辨于危微之界,反复于克念罔念之几,以推及于天下治否"的立论,强调"力行"、"躬行",主张亲自实践。他说:朱子之要,大而能博,学者未能遍观而识。其主要精神是: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致力于修身养性,奖掖后进,致力于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
      《象山禅学考》、《阳明禅学考》等专著,充分阐明了他的理学观点。著名理学家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雍正元年(1723年),雷鋐考取举人。在享有正直名声的孙嘉淦荐举下,雷鋐为国子监学正。雍正十一年,雷鋐中进士,授予庶吉士。
      庶吉士是高级官员职前培训制度,并没有实职。雷鋐请假乞归。雍正十三年,清高祖弘历即位后,召雷鋐入京,命直上书房。乾隆元年,雷鋐被授予瀚林院编修,入侍皇子讲读。乾隆元年(1736年)大考,雷鋐得二等第一名,受到皇帝赐赏笔、墨、砚、葛纱的荣耀。同年,端慧皇太子去世。
      按祖制,入侍皇太子的一班官员都要离职守制。乾隆皇帝想留任雷鋐。雷鋐上疏说:"侍学之臣,当明大义,笃人伦。使栋讲书至'宰我问三年丧',何以出诸口?"乾隆四年,雷鋐出任谕德;不久雷鋐父亲去世,雷鋐告假忧归。乾隆九年,雷鋐应召入京任直上书房,赏额外谕德食俸。
      乾隆十年,雷鋐擢升为通政使。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诏责备御史谏官等多是为沽名钓誉而提意见。雷鋐上书奏对。他说:"皇上裁成激劝,俾以古纯臣为法,意至深厚。然台谏所得者名,政事所得者实。论臣子之分,不惟不可计利,并不可好名;而在朝廷乐闻谠言,不必疑其好名,并不必疑其计利。
      孔子称舜大知曰隐恶扬善,则知当时进言者不皆有善无恶,惟舜隐之扬之,所以嘉言罔攸伏,成执两用中之治。"(《清史稿&S226;雷鋐传》) 乾隆皇帝表示:"雷鋐此奏,朕嘉纳之。" 乾隆十四年,雷鋐请假回乡省母,次年回京后出任督浙江学政。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时,赐雷鋐以诗,说:"浙江近福建,为汝便养母也。
      " 后,雷鋐又改任督江苏学政。乾隆十八年,雷鋐被擢升为左副都御史,仍保留督学的职务,调任浙江。雷鋐在江苏、浙江任督学6年,举荐选拔的都是清廉明政的知名人士,江浙人的称赞他"不动声色,可是弊绝风清,百年来所仅见"。 乾隆二十年冬杭州、嘉兴发生重灾,雷鋐写信给浙江巡抚周人骥,要求他立即上报朝廷,请求蠲除租税,开仓赈灾。
      周人骥以现在已经是隆冬,按惯例不得补报为由拒绝奏报。雷鋐便自己上奏,并奉旨蠲赈。 乾隆二十一年,雷鋐请假回乡奉养母亲。次年,乾隆皇帝南巡,雷鋐迎谒。乾隆皇帝为雷鋐的孝心感动,特上书榜赐其母。乾隆二十四年雷鋐的母亲病逝,雷鋐为办理母亲事丧操劳过度而染病,于次年去世。
       雷鋐为人笃忠,穷究义理,亲力躬行。《清史稿》评价雷鋐"鋐和易诚笃,论学宗程、朱。督学政,以小学及陆陇其年谱教士。与方苞友,为文简约冲夷得体要。" 建宁著名古文家朱仕琇为雷鋐的《经笥堂文集》作序时,说:"道德文章为天下所崇"。雷鋐著有《经笥堂文集》35卷、《自耻录》1卷、《闻见偶录》1卷、《读书偶记》3卷、《校士偶存》1卷、《翠庭诗集》若干卷等书。
      《读书偶记》被收入《四库全书》。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好评”,谢谢,您的采纳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橙***

    2013-12-16 23:16: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