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我总憋气手脚冰凉帮帮我吧

我记得原来不这样的
可4、5年前就开始,有时候觉得气不够用,胸闷,非要长吸一口气才好些,但这种状况也不是经常出现,偶尔出现,另外我的手、脚冬季总是冰凉,一觉醒来也是如此,手凉的连我都觉得可怕

我都成了冷血动物了, 5
我该怎么办?
冷*** | 2006-04-28 13:57:40

好评回答

2006-04-28 15:01:27
双*** |2006-04-28 15:01:27 52 2 评论
手脚发凉的食疗妙方
一般的来说贫血和肠胃病患者,营养缺乏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者,或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都会导致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经期孕期和产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凉。
  在医学上,经常、长期的手脚冰凉,可以称为“冷寒症”。
  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冷寒症(一般都不是非常严重,不会是受不了的刺骨寒冷),是可以预防和自我调节的。
  一,加强体育锻炼
...

查看全部>>

手脚发凉的食疗妙方
一般的来说贫血和肠胃病患者,营养缺乏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者,或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都会导致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经期孕期和产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凉。
  在医学上,经常、长期的手脚冰凉,可以称为“冷寒症”。
  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冷寒症(一般都不是非常严重,不会是受不了的刺骨寒冷),是可以预防和自我调节的。
  一,加强体育锻炼
  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

  二,注意饮食
  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力。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牛、羊、狗、鸡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等。
  三,菜谱一款。(大蒜、山药菜请见我以前的帖,狗肉火锅,也已有板油贴出,不再赘述)。
  1,姜丝爆羊肉----
  羊肉切薄片。生姜切细丝。
  锅内加油少许,起旺火,待油冒清烟时,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丝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盐、味精,出锅时淋麻油即可。
  2,大枣枸杞羊肉汤----
  羊肉切八分大块,在开水锅中汆出血水备用。大枣和枸杞洗净备用。
  锅内加水,放入羊肉,葱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时,加入大枣、枸杞和盐,再煮,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可以与大枣同时加入桔子皮一两片,即可减轻膻味。
  3,三香辣椒----
  红辣椒(根据自己吃辣的程度,选择辣椒品种),在炉火上烤干至接近焦;花生米,炒熟至酥脆(芝麻也可);大葱在炉火上烤至外层焦糊,剥去外层。
  以上三种原料,各自在臼中捣烂,然后再和成一起,加盐和味精,即可。
  此菜对于喜欢吃辣又喜欢粗粮的朋友,最是美食----三香辣椒卷入煎饼,大口吃来,最是过瘾,而吃“黄金塔”(窝头)时,把三香辣椒抹如窝头孔内,吃来也是痛快!
  以上几款菜式,对于有冷寒症的朋友一定有用,不妨一试。

再有就是买个足浴盆可以调温的那种天天晚上泡脚,效果也很好.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04-28 14:35:02
  • “阳气内守”造成手足冰凉。渐入深秋,隆冬将至。随着气温迅速下降,不少人都有手足发凉的现象。
    
       有些人认为这是所谓“虚”的表现,强调要运动,要进补。于是不少有手足发凉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锻炼,进食补品。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

    查看全部>>

    “阳气内守”造成手足冰凉。渐入深秋,隆冬将至。随着气温迅速下降,不少人都有手足发凉的现象。
    
       有些人认为这是所谓“虚”的表现,强调要运动,要进补。于是不少有手足发凉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锻炼,进食补品。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
    
      冬季锻炼宜慢跑、散步
    
      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适当进补,调节阳气,平时注意保温,保持手足清洁干燥,搓摩手足心,以改善人体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达到暖手、暖足的作用。在精神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强调了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同时,冬季锻炼宜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习剑等项目,不应该做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衣着过少、室温过低,既易患感冒,又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室温过高,则易出汗,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冬季保暖要适度。
    
      不能随意药补
    
      饮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古训。《饮膳正要》中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讲,冬季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因此,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但是,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同属冬令,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进补的方法也不同。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补温热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进补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为宜;气候干燥的地方,应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冰糖为宜。此外,还要因人而异,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该有医生指导。有些人对于“冬季进补”这句话不进行具体分析,到了冬天乱用补品,结果造成头晕、眼花、口干舌燥、流鼻血等症状。
    
    
    l*** | 2006-04-28 14:35:02 57 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