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孩子有情绪障碍怎么办

前两天,我领八岁的儿子去儿童医院做了心理测试,结果说他有中度的情绪障碍,就是说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就不由自主的大发脾气。已经是中度的了。联想在生活中的每件事,我觉得这个结果还是准确的。对于如何排除这个障碍,测试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有中药,也有西药,有的里面还有安定,我不想让孩子吃药,即使是儿童医院的医生开的。可我实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办法帮助我的孩子战胜这个障碍,还他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真害怕他再发展成重度的。各位好家长,请帮助我,多谢了!
1*** | 2004-09-10 16:54:55

好评回答

2004-09-10 17:32:21
1*** |2004-09-10 17:32:21 445 256 评论
儿童情绪障碍

    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症样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或羞怯等情绪异常,与成年期神经症并无连续性,其预后较成年的神经症病人为佳。

1、儿童离别焦虑

  儿童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焦虑反应。
    【诊断标准】(CCMD-2-R)
    一、在学龄前期发病。
    二、不愿离开亲人,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亲人一去不复返;在亲人离开时出现焦虑,在亲人离开...

查看全部>>

儿童情绪障碍

    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症样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或羞怯等情绪异常,与成年期神经症并无连续性,其预后较成年的神经症病人为佳。

1、儿童离别焦虑

  儿童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焦虑反应。
    【诊断标准】(CCMD-2-R)
    一、在学龄前期发病。
    二、不愿离开亲人,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亲人一去不复返;在亲人离开时出现焦虑,在亲人离开后出现抑郁、悲伤、退缩等症状,有时并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三、病程至少一个月。
    四、排除其他疾病,例如儿童恐怖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所引起的情绪异常。 

 2.儿童恐怖障碍 

    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份的恐惧、焦虑,达到异常程度。
    【诊断标准】(CCMD-2-R)
    一、通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二、由于强烈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影响日常活动。
    三、惊恐时伴有心悸、出汗、脸色苍白、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四、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或其他原因所致恐惧症状。

3.社交敏感性障碍

    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
    【诊断标准】(CCMD-2-R)  
    一、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
    二、主要表现为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害怕、紧张不安、回避和退缩行为。
    三、 社会接触的回避和害怕程度超过了同龄正常的范围,并伴有社会功能损害。
    四、 排除其他儿童精神障碍例如儿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儿童孤独症等。

4.选择性缄默症

    通常起病于童年早期,在特定场合,例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熟悉的环境中则言谈自如。缄默时常伴有焦虑、退缩、敏感或抗拒等情绪。
【诊断标准】(CCMD-2-R)
    一、在一种或多种特定社交场合场合或学校中长时间拒绝说话,但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
    二、具有正常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三、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广泛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以及脑器质性损害。


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包括强迫症、癔病在内的一组疾病。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多见于7岁以上学龄儿童,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相应增高。发病前大多有精神与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可查;发病时呈现多个症状,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气短、叹气样呼吸、阵发性过度换气、胸痛以及四肢麻木、肢体活动障碍等;但体检及各种化验检查指标均为正常;并且上述症状的出现可呈反复性和暗示性。综合这些情况后,一般可考虑为儿童情绪障碍,采取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原则,辅以维生素B1、B6、谷维素等,大多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对儿童情绪障碍特别强调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情绪障碍,不能将其与精神病相联系,应当看到这种障碍是与儿童情绪多变,心理素质不稳定,情感易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有关,因此,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批评和外界刺激时容易发生本病。特别是女孩发病较多。其次,家长应特别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过分的溺爱,孩子从小得不到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感到焦虑或抑郁,容易发生情绪障碍。另外,家庭环境不良,父母经常争吵或离异,使得孩子安全感降低,自尊心受挫,往往是构成发病的易患因素。因此,家长们不仅要重视孩子身体上的发育和生活上的教育,也要重视孩子精神与心理上的发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爱护但不溺爱,并注重自身形象,身教与言教结合起来,且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带给孩子一种安全感、温馨感,以促进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此外,学校及老师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学教育,讲究教育的艺术性,启迪学生的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心理行为。教师切忌粗暴责骂或批评学生,避免一切过激言行,对于学生的过错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校成为孩子增长知识才干和培养健康心理的大家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04-09-20 16:50:24
  • 旅行呀!
    改变环境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更可以调节情绪。
    无论多忙,每天跟他聊天,一刻钟也好。
    坚持下去,慢慢就好的。
    1*** | 2004-09-20 16:50:24 432 262 评论
    0/300
  • 2004-09-20 14:54:41
  • 如果是一家正规的儿童医院,还是要听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他们不光开药,还应该给家长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吧。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要看它对孩子的病是否正作用大于副作用。
    1*** | 2004-09-20 14:54:41 430 262 评论
    0/300
  • 2004-09-14 00:34:00
  •     我建议应该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首先在现阶段,短时间内对疾病有所控制
    其实您也不必太紧张,和其他儿童疾病一样,只要科学治疗、对症下药、认真护理,孩子会尽快康复的。
    
        不能因为药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对其产生偏见,就好像孩子感冒了,医生开出抗生素类药物,就有好多家长拒绝给孩子服用,而耽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安定、抗生素等药物不能“滥用”,但必要的时候还是非常有效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查看全部>>

        我建议应该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首先在现阶段,短时间内对疾病有所控制
    其实您也不必太紧张,和其他儿童疾病一样,只要科学治疗、对症下药、认真护理,孩子会尽快康复的。
    
        不能因为药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对其产生偏见,就好像孩子感冒了,医生开出抗生素类药物,就有好多家长拒绝给孩子服用,而耽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安定、抗生素等药物不能“滥用”,但必要的时候还是非常有效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三分毒”而在生病的时候拒绝打针吃药吧?
    
        向为高烧的孩子退烧一样,镇静药物是阻止孩子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先要把“烧”退下来,然后再对症“消炎”。不知道我这样的比喻您能不能明白。
    
        祝您的儿子能早日度过障碍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木*** | 2004-09-14 00:34:00 440 258 评论
    0/300
  • 2004-09-10 17:15:19
  • 医生没有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吗?尽早进行正面干预。
    1*** | 2004-09-10 17:15:19 414 26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