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珍珠怎样产生的?

首页
龟头有珍珠粒

珍珠怎样产生的?

怎样才能出一颗珍珠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04 17:11:47
      
     
     
     
      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当蚌在海床进食中,贝壳张开,受到外来物沙粒,寄生虫等异物偶尔掉进去,外套膜受到刺激,它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掉进去的异物层层裹住,使其圆滑,逐渐形成珍珠囊-光亮润泽的外层。养殖珍珠就是根据此原理,运用插核技术将圆形珠植入蚌内,便形成了珍珠。
       一般认为,蚌的外套膜表皮细胞受到某一刺激而急剧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渐次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因此,所形成的珍珠是圆球形或非圆球形,关键在于珍珠质能否均匀地在刺激源周围积累。 归纳起来形成天然珍珠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种像砂粒、小虫或虫卯等异物,偶然侵入蚌壳内,与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一起陷入蚌的结缔组织,表皮细胞组织分裂增殖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最终形成珍珠。
      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有核的。 另一种为外套膜表皮细胞组织的一部分因病变或受伤等原因,脱离原来的部位,进入结缔组织中,分裂增殖形成珍珠囊而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无核的。 ▲特性 珍珠和蚌壳内层的物质相同。它的形状多变,可分为规则形和不规则形两种。
      规则形有圆形、半圆形、馒头形、卵圆形、长圆形、棒形、扁圆形、梨形等。不规则形有核珠的形状随其中核的形状而变。无核珠中除了可以描述的规则形外,其他均为不规则形。 珍珠的硬度是3。5-4。5,高于铜(为3),与铁硬度(为4)相似。 淡水珍珠的比重为2。
      70左右,优质珍珠比重稍大为2。65-2。68,劣质珍珠比重则较小。 珍珠弹性的大小决定于其中壳角蛋白含量的多少。把一颗珍珠从70厘米高处,让它自由降落到玻璃板上,一般珍珠的弹跳高度约在37厘米左右。而优质珍珠,其弹跳高度较大。 ▲优劣 珍珠品质的优劣,色彩和光泽是最为重要的标志。
      珍珠的色泽一方面由珍珠表面和内部的光反射和光干涉而产生,另外还与珍珠含有的各种色素和金属元素的本体色有关。经光谱分析法发现,金黄色、奶油色珍珠含有较多的铜和银;肉色和粉红色珍珠内含钠、锌较多;白色和粉红色珍珠中含锰较多。因此,珍珠的颜色和光泽可分为白色系统、粉红色系统、黄色系统、蓝色系统。
      正圆形的珍珠色泽是从球面发出的,它的色泽不但随光源的种类、强弱和背景的差异而不同,而且随光源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变化。 由此可见,珍珠的颜色与水域中的化学成分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水域不同或育珠蚌的垂放深度不同,珍珠的颜色也不同。
      随着蚌的年龄的增长颜色略有加深,但色泽的系统变异不大。此外,珍珠的颜色与育珠蚌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蚌的壳色为黄色,育出的珠就以黄色系统为主,但同时可能还出现其他各种颜色,这可能是同时吸收了水域中的金属元素所致。 。

    小***

    2006-05-04 17:11:47

其他答案

    2006-05-05 15:37:22
  •   
     珍珠的形成原理:
     1.外围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2.内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3.细胞异状增殖。 受刺激的表皮细胞发生病理变化,陷入结缔组织中形成也是无核珍珠。
       现在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给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大都是无核珠。珍珠形成过程为伤口愈合期、囊袋形成期、珍珠形成期、珍珠增厚期、珍珠成圆期。珍珠衰老期。 据有关部门研究,珍珠囊及其分泌的物质,在珍珠形成过程中,有很大变化。
      初插细胞小片原有较多的腺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腺细胞逐步消失,细胞形态由高圆柱形转为扁平形。分泌的物质也随着细胞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初期珍珠囊内,pH值为酸性,分泌壳角蛋白;随后pH值转为碱性,分泌解石型碳酸钙,形成棱柱层;最后pH值变为中性,分泌珍珠质。
       。

    超***

    2006-05-05 15:37:22

  • 2006-05-04 17:24:40
  •   一、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答:珍珠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高,养珠业常有“金库”之称,因此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珍珠是利用蚌类的培育而成的。蚌类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养珠业常选用帆蚌、褶纹冠蚌和珍珠蚌等品种养殖。
       蚌壳内,有2片包住蚌的软体,称为外套膜,受到刺激时,就会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最后形成珍珠。天然的珍珠是由小砂粒,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外套膜的表皮细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有核珍珠。
       二、养珠殖入手术以什么季节为好? 答:春末或初秋是育珠手术的最佳时机。因盛夏气温高,蚌离水后脱水快,伤口易发炎溃烂,冬季则蚌体几乎进入休眠状态,手术伤口不易愈合,易发生吐片、烂片。 育珠的蚌一般从野外水域捕获。
      其出水后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如因运输或其他原因不能马上手术,应放入小水域中暂养起来。如有条件,可建立暂养池,将采集的河蚌养肥后再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如何选择手术蚌? 答:手术蚌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用来制作小片的即制片蚌,用于培育珍珠的蚌即插片蚌。
      术前,将制片和插片蚌按1:1的比例选出放入盛水的盆内,制片蚌以3年龄为好,插片蚌以4年龄为好。蚌龄小则珍珠质分泌机能强,珍珠形成的速度快,珍珠质量好,蚌龄大则反之。 四、请介绍一下插片的制作方法。 答:插片的制作分剖蚌、剥分外套膜、取下外表皮和整形切片4个步骤。
       用剖蚌刀先后插入蚌前后端以切断前后闭壳肌,再切断两外套膜与内脏连接处,注意不损伤外套膜,此为剖蚌;然后用镊子将边缘膜沿痕向内轻轻翻转,在其前端或后端边缘撕一小口,用一把小镊子夹住内表皮,另一把镊子从小口处伸入内外表皮之间,由前向后分开内表皮,此为剥分外套膜;接着用刀片或剪刀沿外套痕将边缘膜外表皮剪下,贴壳的一面即正面朝上,摊放于玻璃板上,此为取下外表皮;最后用切片刀切除有色边缘,修齐两边,切成边长0.5厘米的正方形小块。
      在小片上滴一点浓度为0.1%的金霉素溶液,此为修整切片。要注意的是修整后的小片不宜存放,以免影响细胞活力。 五、怎样将插片进行插送? 答:先用开口器轻轻插片蚌的两壳之间,使壳撑开,用塞子固定,其开口不超过1.1--1.4厘米,并用海绵蘸水洗净中央膜内表皮和内脏上的污物;然后从距鳃基部1厘米处的鳃线到外套膜之间插片3--4行,行距0.8cm,间距1--1.5cm,插片要排列均匀,可呈梅花状,插片为40片左右为宜;再将送片针倾斜,针头放于小片正面中心点,用钩针将小片匀称地裹在送片针的针头上,用钩针刺开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从开口外一次送入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内,一般深度为0.6cm左右;再用钩针在外套膜外面压住已送入的小片,再拔出送片针,将小片留在里面;小片送入后,再用钩针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再做蚌的另一侧手术。
       手术完成后,在蚌壳上刻上手术日期,送入水域育珠。 六、怎样进行育蚌的养殖? 答:以单吊法养殖为好。即在蚌冠部用钻子钻一小孔,每只蚌穿上一尼龙绳或塑料绳悬吊固定在竹架或活支竹架上,行距1m左右,间距3cm左右,每亩吊养1000只左右。
      蚌的水域的环境要求向阳通风,周围无高大建筑和树木遮荫,水深1m以上,无水生植物,有微弱流水,水质中性,要防止有毒污水进入养珠场。 蚌无捕食器官,仅靠鳃纤毛活动所形成的水流来摄取食物,故应把蚌养在食物最丰富的水层,春秋季节水温10--30℃时,蚌吊在离水面20--30cm处,盛夏和严冬吊在离水面70厘米左右为好。
      养殖水域冬季不必施肥,春、秋季应施以无机肥和有机肥,以培肥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给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夏季气温高,应施无机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 七、如何进行珍珠的采收? 答:育珠蚌养殖2--3年即可采收。采珠可在水温低于20℃时进行,因这时珠质细腻光泽好。
      采珠时,用刀切割前后闭壳肌,用手指提出外套膜上的珍珠,放于清水轻轻洗净,再用绒布吸干水分,用白绸布打光,即可分级出售,蚌肉既可鲜食,亦可晒制成干贝肉。蚌壳的外中层可作为畜禽用的贝壳粉,内层可作为珍珠粉,珍珠粉是化妆用品、药品和食品的重要原料。
       。

    1***

    2006-05-04 17:24:40

  • 2006-05-04 16:52:08
  • 沙子进入蚌后  眼泪的结晶~~~~~~~~~~``

    x***

    2006-05-04 16:52:08

  • 2006-05-04 16:29:18
  • 人为的在河蚌里面植入一个核,通过河蚌里面的肉分泌物一层一层的将这核包围起来!一般人工养殖的河蚌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有经济效率@!
    自然长成的原理也差不多,就是这核不是人为产生而已

    j***

    2006-05-04 16:29: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