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F-22的隐身问题,请进,谢谢

首页

F-22的隐身问题,请进,谢谢

美国F-22的隐身性能主要与飞机的自身材料有关?还是与飞机的外型有关?还是与什么有关?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10 19:35:13
    和气动布局材料都有关系的
    F22它虽然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但采取了种种措施来达到其隐身效果。整个飞机平面形状的特征是:机身边条,机翼和平尾前沿都是平行的,机翼后缘和平尾后缘也是平行的,以此来提高隐身性能。F22采用外倾式双立尾,倾角27度,因为27度是飞机隐身的临界角。F22具有全频谱隐身能力(雷达,红外,可见光),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内部挂装武器方案,安装保形探测设备,采取吸波材料等措施。F22机载电子设备先进,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如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激光测距,红外搜索与跟踪,语音识别系统等。采用二元推力矢量喷管,这种喷口具有两个方向的推力矢量变化,即可上下偏转,这对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极为重要,同时有利于减少飞机的红外信号特征。 
    

    军***

    2006-05-10 19:35:13

其他答案

    2006-05-11 14:05:29
  • 其实F/A-22的隐身是有的,但也没像网上说的那么牛,之所以这么吹也是为了打心理战,但它的电子系统(雷达)强

    中***

    2006-05-11 14:05:29

  • 2006-05-10 23:31:06
  • 隐身与外形,材料,涂料有关.外形因素占90%

    风***

    2006-05-10 23:31:06

  • 2006-05-10 22:46:11
  • 与外型和涂层有关,F22早期曾考虑过鸭翼,但由于鸭翼对隐形不利而没被采用

    y***

    2006-05-10 22:46:11

  • 2006-05-10 22:34:17
  •   材料外型涂料都有关系...
      他们可以让你的雷达扫描不出来

    z***

    2006-05-10 22:34:17

  • 2006-05-10 19:43:46
  •   F-22 作为美国下一代的主力战斗机,必须保持优异的机动性,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全向隐身的要求。F-22 同样采用连续可变曲率的复杂大弧面,但飞机的基本布局还是比较常规的。为了减少机头锥和机身的圆截面的较强雷达反射特征,F-22 首创近似菱形的机头锥截面和机身,达到“以角代面”,机头锥侧面尖利的折缝在气动上起到了类似 F-18 的前缘边条的作用,整个机身侧面地折缝在电磁上也起到类似 B-2 的扁平、尖利边缘的作用
    就垂尾而言,无垂尾或 V 形尾布局的隐身效果最好,但机动性受损失。
      无垂尾布局可以实现转弯、升降和横滚,但高机动性就谈不上了。V 形尾要好很多,但控制面动作时,不可避免地同时产生偏航力矩和横滚力矩,必须由副翼做反向横滚,加以补偿。这种进两步、退一步的控制方式效率低,机动性也不及常规的垂尾和平尾分开的布局。所以,用 V 形尾的 YF-23 出局了,而入选的 F-22 采用外倾的双垂尾和平尾的组合,以保证优异的机动性。
       F-22 是自 F-111 以来第一个采用机内武器舱的战斗机。F-111 采用机内武器舱的目的是减少外挂阻力,增加速度和航程。F-22 的目的则是隐身。机内武器舱尽管隐身性能好,但有容量较小、对武器的尺寸和形状有较大限制的缺点。由于贴近机身,气流流场复杂,而不是在气流流场相对干净的翼下,武器的发射和分离技术要求比较高。
      如果一件武器没有正确地弹射出去,后面的武器可能也无法弹射出去,对舱门的动作可靠性也要求较高。在隐身要求不高时,F-22 可以在机翼下增加可拆卸的挂架,增加武器的挂载量。 F-22 采用弯曲的进气道,以增加入射雷达波的反射次数,并在每次反射中吸收掉一点能量,最终的回波就会削弱很多。
      采用弯曲进气道的战斗机很多,但 F-16 的 S 形进气道只能遮挡发动机正面的 60%,而台风的“驼峰”形进气道则可遮挡几乎 100%,F-22 的同样如此。 无数研究表明,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外形是隐身的最重要的手段。除了外形设计外,吸波涂层也可有效地削弱雷达回波。
      吸波涂层分吸收性和干涉型。吸波型涂层采用电损耗型或磁损耗型材料,将入射的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和黑色无光漆对光的作用类似。实际上,黑色无光漆并不能完全吸收光线,否则人们也看不见涂黑色无光漆得物体了。同样,吸收型吸波对吸收雷达波的能量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这也是单靠吸波材料不能达到隐身的目的的原因。
      干涉型吸波涂层一般为电磁波长四分之一厚度的涂层。入射的电磁波达到涂层表面时,转成 90 度垂直射向基体,然后以 90 度垂直反射回来,以入射角的补角离开涂层表面。理想情况下,涂层不吸收电磁波能量,电磁波在铁氧体层内穿行了半个波长后,波形移了 180 度,即和入射波波形相同,但正负相反,因此和后续的入射波互相抵销。
      干涉型吸波涂层对有效波长范围内的雷达波吸波效果很好,但只对很窄的波长范围有效果。实用上,要将多层吸波型和干涉型涂层结合起来,才可满足实战需要。 。

    华***

    2006-05-10 19:43:46

  • 2006-05-10 19:33:11
  • 既与机身外形有关,又与机身材料有关。
    F-22在制造时采用了隐身机型,身上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料。

    小***

    2006-05-10 19:33: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