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首页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5-14 21:34:22
  •   此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是,孔子说:“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大概仲由能跟随我吧?”子路听说这件事,很喜悦。
      孔子说:“仲由在勇气的方面超过我,可是没有地方取得做竹筏的材料。”对“无所取材”的解释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无所取哉”,是说子路没有可取之处,完全否定子路,是不符合孔子精神的,因此不可取;另一说是“无所取裁”,是说子路不知道控制自己,是一种责备的口气,似乎也非仁者气象,也不可取。
      此采用钱穆先生的说法,是说无法得到造竹筏子的材料,是一种和平豁达的气象。 有人认为,这句话“表明孔子无坚决入世、不退缩的勇气”,所以,认为是儒学的弊端。原因就出在不顾此段话的后一半。生活在现实之中,谁没有过感慨?但是,只要我们尽量快一点从中解脱出来就可以了。
      圣人也和我们一样有时会发出感慨,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点隐居的念头,但是,圣人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不会陷入苦恼之中,不会因为大道不能推行於天下而怨天尤人,更不会把隐居的做法付诸实施。子路以为孔子真的要隐居,并且认为孔子非常赞赏他,所以很高兴。孔子委婉而且含蓄地否定了子路的说法。
      孔子能被后人尊为圣人,是因为他把救民于水火、端正社会风气作为自己的责任,怎么会真的去当一个隐士呢? 。

    荩***

    2006-05-14 21:34: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