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何谓“三纲”?何谓“五常”?

首页

何谓“三纲”?何谓“五常”?

何谓“三纲”?何谓“五常”?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28 12:16:35
  •   
    常说“天理人伦、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要的是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近乎绝对的服从,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 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 的道德关系。极端表现即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是分别用来调整和规范父子、君 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的思想,最早渊源于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此后,法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韩非子》中 就讲:“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后来的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到了西汉,董仲舒从天人 感应的思路出发,按照阳尊阴卑的理论,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存在着天 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这就是人们所讲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同时,董仲舒认为,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准 则。坚持“三纲”、“五常”之大法,整个社会秩序就能稳定和谐。 公元79年,东汉章帝亲自主持,在白虎观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经学会议,这个 会议的记录以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
      
      这部书的内容 是当时官方对经学的标准答案,也成为后世中国社会伦理纲常的真正法典,“三纲”、 “五常”的内容也首次以官方文书的形式确立起来,从此开始成为真正影响中国传统 社会的实际运行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之连用却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事,后来 也常被简称为“纲常”。

    蓝***

    2016-04-28 12:16: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