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抗日战争时花园决口淹死了多少日本兵、淹死了多少老百姓、

首页

抗日战争时花园决口淹死了多少日本兵、淹死了多少老百姓、

抗日战争时花园决口淹死了多少日本兵、淹死了多少老百姓、对抗击日本到底起到多大作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08 23:05:16
          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后,迅速向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追击,郑州告急。如郑州不保,西安必失,武汉亦难保,西南大后方的危险性也将大大增加。第一战区长官部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造成汉平路移动地区的泛滥,用滔滔洪水阻止敌人西进,并保郑州不失。
      蒋介石很快批准了这个“以水代兵”的计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将掘堤任务交给了商震指挥的第20集团军。6月7日晚,新8军用军车灯照明,奋力挥镐,挖了一夜,缺口太小,商震觉得达不到目的,便又命令部队继续挖了一天一夜,9日早晨,缺口一挖成,商震便命令用炸药炸毁堤内基石,开始放水。
      但水流还显不大,商震又命令炮兵向已挖掘的堤岸进行轰击,缺口被炸开约两丈宽,这是水势猛涨,顿时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下午又下起暴雨,决口越冲越大,黄河失重,主流离开原道,直冲缺口,漫天遍野横扫过来,浊浪滔天。一刹那间,村庄、田野、树木、人畜。全都淹没在滚滚的黄河水中。
      黄河决堤后,蒋介石怕激起民愤,指示有关方面将责任推给日军。 花园口决堤,淹没了豫、苏、皖三省1。5万平方公里土地,灾及44个县,由于国民党当局借口军事机密,未事先动员迁移,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当然从军事观点看,花园口决堤是具有意义的。
      日军约4个师团陷于黄泛区,损失2个师团以上,其沿陇海线两侧进犯武汉的计划被粉碎,不得不改变部署,由长江进犯武汉。据后来日本军部资料透露,由于黄河决堤,日军进犯武汉的时间推迟了3个月。

    g***

    2006-07-08 23:05:16

其他答案

    2006-07-09 11:35:24
  • 这是国民党抗日的一大败笔,结局是没有拦住日本侵华进攻势头,日本人仅仅是改变了进攻方向,但这却给花园口周围百姓造成严重灾难,洪水滔滔,饿蜉遍野.
    当时负责炸开花园口大堤的国民党军官曾受良心谴责.但军命不可违,在炸前曾到附近一个关王庙里烧香祈求关王保佑:我于心不忍,但外敌来犯不得于此啊.

    c***

    2006-07-09 11:35:24

  • 2006-07-08 23:25:49
  •   杀敌一万,自损百万。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6月29日,日本某方面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之多。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写到:
    “6月10日前后,中国军队在京水镇(郑州以北15公里处)附近,掘开了黄河南岸的堤防。
      因此,黄河浊流向东 南奔流,中牟首先进水,逐日扩大,从朱仙镇──尉氏──太康一直影响到蚌埠。第二军6月13日为救援孤立在 中牟的第十四师团一部,从第五、第十、第一一四师团兵站抽调工兵各一个中队及架桥材料一个中队,配属给 第十四师团。随后于16日又从第一军调来独立工兵第二联队主力及渡河材料一个中队。
      6月15日以后,由于泛滥 的河水扩大到尉氏的第十六师团方面,第二军除调回第十四师团两个工兵中队外,又逐次增加架桥材料两个中 队,折迭船40只,独立工兵第十一联队主力支持,然后向泛滥地带以外撤退。方面军于6月17日命令临时航空兵 团全力以赴援助第十六师团方面的补给。
      用运输机、轻重轰炸机,在6月16至24日之间给两个师团投下补给粮秣 、卫生材料等,合计约161。5吨。29日,方面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 之多。” 【历史需要蒋介石吗?___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有感 复旦大学经济系 刘伟】 1938年蒋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坝,企图阻止日军,结果淹死一百多万人。
      最近又有史料披露,国民党1942 、43年在河南大荒之时强征军粮,当时有近二百万人死亡。 【毛泽东年谱】“新黄河”,指的是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国民党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淹没豫东、皖北、苏 北四十四个县,使黄河改道入淮河,“新黄河”指的是从花园口至淮河这一段黄河。
      “老黄河”,指的是花园 口以下至入海处,从此成为平陆。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五日,国民党在花园口抛石合龙,黄河水又滔滔流入老黄 河,企图阻止刘邓大军渡河南下并将山东解放区分割成南北两块,割断刘邓、陈粟两军的联系]之地方部队亦以 主力从事休整,以期下月配合作战更为有利; 【国军观点】针对日军重新决定沿淮河西进大别山,和沿扬子江西进以共同进攻武汉的战略,为避免与敌机械 化部队在平原作战,和防阻敌人机械化部队沿陇海路西进,对我人力行军实现超越性追击,经第一战区建议, 最高统帅部乃决定炸开花园口大堤,以淹阻西进的日军。
      对此,李宗仁曾说:“六月九日因花园口的河堤被炸 ,黄河与东南汛区顿成一片泽国,敌方辎重损失甚大,敌军沿陇海线两侧西进的计划遂被我统帅部完全粉碎。 ” 虽然花园口决堤,使河汛地区的人民遭受了惨重损失,但为了抗战,为了我民族的存亡,其乃为不得已之 牺牲。
      所谓“弃一方之众,以存我一国之民”。 【综合】花园口决堤给国军武汉战场的北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迫使日军只能将进攻武汉的主力沿长江一线展 开逆水西进,确实极大的帮助了武汉保卫战的开展。 国民党当时烂到底了,二战时各国包括八路对伤兵的救护复原都是十分重视的。
      只有 国民党军队才有这么多对伤兵弃之道旁不闻不问的事情。1937年那个英国女记者访问蒋宋的时候。曾提过这个问 题,你知道,宋美龄怎么说的:中国人多,如果把救护伤兵的钱省下来,可以 装备更多的部队。蒋介石也不住点头连说是的,是的。宋美龄是个白痴,你蒋介石总算久经沙场了吧。
      你打了这么多 年仗。总该知道战场上老兵比新兵价值大的多了吧。为什么国民党军与日军一战后要修养很长时间才能再战,老兵 少新兵多是很重要的原因。 花园口的掘堤之后,有几百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丧生,有89万之说 另外新兵征集、被服补给起码中央军是统一的。
       国民党的救济,只是一纸空文而已,到是日本人还给灾民发了些粮食。 国民党把河南人祸害的太苦了,以至后来日本人打汤时的口号竟然是锄匪安民 【抗战时期黄河决堤事件亲历记(ZT) 熊先煜 口述 罗学蓬 整理】 “决黄河之水阻隔强敌”早有议案。
       花园口决堤,是抗战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笔。而我作为当时的一名青年 军官,也参予其间,不仅改变了决堤地点(由赵口改至花园口),并前往花园口实地勘察后选定决堤河段,并 且从始至终指挥了决堤的全过程。 新八师炸毁黄河铁桥后,奉命守卫西起汜水东至花园口的黄河防线。
      不久又改为西起铁桥至马渡口一线防务。 师部驻京水镇。此时,日寇巳抵黄河北岸,因铁桥巳毁,无法过河,只能与我军隔江对峙。日机常飞越黄河向 我阵地投弹,抛撒宣传品。新八师也数次派出便衣袭击队,与在沦陷区坚持战斗的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支队配合 ,袭扰日军。
       对峙至五月,战局对我严重不利。日军统帅部策定了一个五路会攻徐州的计划,企图将中国军队主力一举歼灭 于徐州一带。其中一路即土肥原的第14师团由濮阳经董口,偷渡黄河南下截断陇海路,阻止中国军队东进增援 。 5月23日,土肥原偷渡黄河成功,即以精锐的快速部队沿陇海路两侧西进。
      蒋介石急令薜岳指挥四个军追击 围歼土肥原部。薜岳不力,未能成功。至6月1日,土肥原部攻占睢县迫近兰封(今兰考)、杞县。而另一股敌 军则由亳县方面经鹿邑、柘城向太康迫近,且有进犯平汉路许昌、郑州一带的企图。两路敌军合围,将使在开 封、兰封之间的我军主力部队被“包饺子”,处境岌岌可危。
       6月6日敌陷开封,7日,敌步骑兵千余附坦克10 余辆到达中牟与我警戒部队接触,郑州也危在旦夕。在此紧急情况下,第一战区长官部急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黄 河伏汛期间决堤,造成平汉路以东地区的泛滥,用滔滔洪水阻止敌人西进,以保证郑州不失。此建议立即得到 蒋介石的批准。
       6月4日,敌军攻打开封之际,我53军1团奉令在中牟县境赵口决堤。5日,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亲临赵口督促。 始掘于赵口,继改于花园口,至9日,黄河水终于从决口汹涌而出。 我认为,花园口决堤的决策,不能完全归 咎于蒋介石。从纯军事的角度讲,决堤于我有利,系不得巳而为之。
      其依据如下: 建国后,晏勋甫在其自述文章中谈到,1935年他担任武汉行营参谋长时,便有中日交战时可决黄河之堤将敌隔 绝于豫东,借以保全郑州之议案﹔1938年他出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时又和副参谋长张胥行以此计划向程潜 建议,程认为可行,遂向蒋介石请示,蒋回电予以批准。
      此系花园口决堤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冯玉祥、 白崇禧同样向蒋介石律建议放黄河之水制敌。我手中搜集有众多国民党要员向蒋建议“以水代兵”的函、电, 为证明我的观点,现摘要如下。 1、陈果夫于1938年4月3日建议在武陟决堤。 委员长钧鉴: 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
      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 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 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 则居危地…… 2、姚琮(时任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21日电,建议在刘庄、朱口决堤。
       熊次长哲民勋鉴(即熊斌,时任军令部次长): 黄河旧险地方在考城以东者如河北之刘庄,鲁省之朱口,倘即刻施以决口工作,更于旧河道下游多抛埋柳枝, 则河水必改道南向,一时造成泛滥区域,虽不能淹没敌军,至少可使其行动困难,全局情势必将改观…… 3、陈诚转呈王若卿建议在黑岗口决堤。
       委员长蒋: 据炮兵第16团王团长若卿6月10日报告称: 1、顷闻我军决兰封口,引黄河水淹日寇,其计甚佳。但水经黄河故 道,鲁西、苏北受害最烈,豫东仅占一部,于豫省军事关系较小。 2、查黑岗口水位较开封高出30丈,堤身两 侧皆水,历来称为险工。
      如在该处决口,其大流直趋开封,经朱仙镇、尉氏直贯汴周公路,横断亳、柘、周、 漯河公路,与军事关系最巨…… 3、开封为河南政治中心,首应破坏,免致资敌。 以上引用部份资料便可证明,决黄河堤从军事上分析,于我有利,应属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士的集体智慧之产物 。
      最终由蒋介石拍板,乃是因他当时最高军事统帅地位所致,可以理解。 为什么决定在花园口决堤 介绍完当时的背景,下面,再接着谈我亲历亲见之事。 6月6日拂晓时分,住在京水镇师部的蒋在珍师长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蒋抓起话筒一听,原来是集团军总司令 商震直接与他通话,告诉他陇海路南之敌巳突破通许一带我军防线,逼近开封,而赵口决堤尚未完成,命令新 八师加派步兵一团,前往协助。
       蒋在珍不敢懈怠,赶紧起床,叫我随他一同驱车赶往赵口视察。赵口一段,地势较低,选中此处决堤至当。惟 计划此事时,对黄河水势估计过大,对堤质估计过松,故而决定在大堤相隔四十公尺处挖开两道口子,以为河 水同时放出后,利用河水的巨大压力,能将两处决口之间四十公尺长的河堤冲走。
      塾料决口掘成,中间大堤久 冲不垮,兼之决口过于狭小,流量有限,士兵虽奋力加宽,然军情紧迫,巳时不可待。我向蒋在珍谈了我的看 法后,蒋立即叫我随他前往郑州,面谒商总司令,由蒋呈报,我在一旁作详细补充。商总司令的意思是增加官 兵,加快速度。
      我则认为决口过于狭小,人去得再多,也无用武之地。商命令我们即返赵口,协助53军1团改善 技?X,尽快放水。我与蒋在珍赓即又返回赵口,正与决堤部队长官计议之中,忽接商总司令电话,转达统帅部 指示,命令新八师于本部防区内另选地段决堤。 我们马上登车驶返京水镇。
      途中,蒋在珍问我:“我师防区内的沿河地段,你都熟悉,你看究竟在哪里决堤最 好?”我谨慎答道:“以地形而言论,马渡口、花园口均可。不过,马渡口与赵口相距不远,敌人巳迫近这一 地区,恐堤未决成,敌人巳至。为获时间宽裕,我看最好还是选定花园口一段为宜。
      ”蒋在珍当即拍板:“时 间紧,任务重大,事不宜迟,那就定在花园口吧。”回到京水镇巳经是夜里十点左右,刚刚吃过晚饭,商总司 令派集团军参谋处长魏汝霖前来督促决堤事。商议中,定下两条原则,尽快完成任务﹔尽量缩小受灾地区。蒋 在珍命令由我主持决堤工程。
      受命于危难之际,我既感兴奋,又觉沉重。我当然清楚那黄河之水扑向千里平川 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滔滔洪水吞没的,不仅仅是骄焰万丈的日寇,被日寇夺占的铁路、公路,同时,也有千 千万万中国同胞的土地、家园、祖坟,也会无情地吞噬掉他们的生命啊!但是,我同时也清楚,作为一个军人 ,我无法选择,只有服从。
       领命后,我即着手准备,于夜里12时,即率工兵营营长黄映清、马应援,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司河堤修防的张国 宏段长,乘坐一辆中吉普匆匆赶到花园口,勘察确定决口位置。到达堤上,但见脚下河水潺潺,水位莫辨,一 弯月牙儿在云中浮游,时隐时现。微风拂拂,十分凉爽。
      我们马上开始工作,岂料所带四支手电向筒,非仅光 亮微弱,且灯泡质量尤为低劣,一经使用,先后全部烧坏。我看看表,巳是6月7日凌晨两点钟了。我考虑到事 关重大,不敢摸黑盲目选址,乃决定上车休息,待天亮后再勘察选址。五个人挤在车上,只能坐以当卧,人已 倦极,但无人能睡,皆坐待天明。
       天刚亮,我们几人就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勘察。头晚没准备吃的,就只好饿着肚子干。河堤上,有一个冷清的关 帝庙,庙中无人,门大开。我们全都进去了,对着红脸长须的关云长磕了三个响头,还敬了香(用烟代)。那 一刻,我们全都表现得十分虔诚,十分庄重。
      我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 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打不过他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大约过了 一个钟头后,我选定在关帝庙以西约300米处决堤。我看中这里是因为此处为黄河的弯曲部,河水汹汹而来,到 脚下突然受阻,压力较之直线处为大,容易冲垮河堤。
      而且从地图上看,待河水从花园口一带涌出,漫过巳被 日寇占领的开封、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等县境后,便可注入贾鲁河,向东南而行,流入淮河。贾鲁 河道,可成为一道天然屏障,阻止河水无边漫延,当可减少人民必然所受之损失。当我说出我的意见后,用树 枝指着铺在地上的地图,询问随同各员有何意见,如没有不同意见就这么定下了。
      这时,众人神色庄严,泪光 蒙胧皆不能言。我问张国宏:“张段长,你是我们请的专家,你要表态,定在这里,行,还是不行?”张国宏 答非所问,目光呆涩,连连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龋 蔽姨岣呱魉档溃骸八廊耸强隙ǖ模? 这里决堤,死的人会大大减少。
      你必须表态,行,还是不行?”张国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地看着地 图,表态同意我的选择。工兵营营长黄映清不待我问他,巳经“咚”地一声跪在了地上,举眼向天,热泪长淌 。我们全都随他跪了下去,四个人跪成整齐的一排,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
      直到工兵连和二团九 连的官兵来到堤上,我们才住声。 扒花园口全靠人工挖掘,未用一两炸药 我们马上动手划线,决定相隔五十公尺之距掘两道决口,由大堤内侧对准河床底部平行的掘进,决口外宽内窄 ,呈倒“八”字形。预计掘至河底,决口可宽至十公尺左右。
      放水之际,洪水从大口入小口出,增大压力,更 容易冲垮大堤。我这些后来证明行之有效的想法,均是从赵口决堤失败的教训中得来的。我还决定,在河堤中 央,暂留三公尺﹔宽,最后再掘,以便维持施工期间东西交通往来。计划完毕,工兵连和九连马上按线开挖。
       不一会儿,第二团全部集中,第三团也赶到堤上,乃分由大堤南北两面同时动工,以加快掘进速度。这一切安 排完毕,我才驱车赶回京水镇复命。蒋师长听完汇报,见我眼中布满血丝,眼圈发暗,知我一夜未合眼,便叫 我赶快去睡上一觉。我见他叫上郑自襄副官马上要去花园口,哪能睡得着,坚持随他上车,一同前往。
      蒋在珍 在堤上认真巡视后,对我选定并巳在实施中的决堤方案大加赞许。旋后同返京水。早饭后,蒋在珍决定移住花 园口,亲自督促施工。巳由参谋长晋升为副师长的朱振民将军(辽沈战役时在东北起义。解放前夕被党派回贵 州,策动地方部队、包括熊先煜所在的275师等起义)见师长带病上堤,也前往堤上协助。
      我则抓紧时间记日记 ,然后睡了一觉。午后二时许,我找了辆自行车骑上前往花园口。刚上河堤,几位平时与我称兄道弟惯了的军 官便大声叫我。第二团团长王松梅手里拿着张军用地图对我嚷道:“兄弟,你干了桩了不得的大事!我刚才认 真察看了地图,你选这决口位置要是稍微向西偏一点点,不把贾鲁河利用起来挡水,那郑州还有平汉在线多少 城镇,恐怕全成汪洋。
      兄弟主持决堤,虽使千万百姓葬身鱼腹,可功在国家,功在民族,将来一定讨个好夫人 ,多生贵子!”我对王松梅这话永不能忘,因为,它居然应验了。抗战胜利后,鬼使神差,我居然和我崇拜的 佟麟阁将军的三女儿佟亦非结了婚,幸福地生活到现在。你说,这事怪不怪?我对王松梅说道:“我在中央军 校受训时听德国教官教过军事地图学,那知识,总算没有白学。
      ”下午3时,魏参谋处长也亲临花园口决堤现场 视察,对于决口位置之选定,颇为赞许。并说赵口决堤,迄今仍无效果,上峰巳将希望完全转移到花园口。官 兵闻之,群情振奋,工作更加卖力。魏参谋处长还通报军情,谓,陇海路以南西犯之敌,由平汉线突进甚速, 情势极端危殆。
      当晚,闻郑州爆炸声甚烈,一刻未停,响至天明。那是巳经作好撤退准备的我军在自动破坏郑 州车站及城内可能会被子敌人利用的设施,即便日寇夺去郑州,留给他们的,也只是一座空城。我们两千余决 堤官兵耳闻隆隆不绝的爆炸声,心急如焚,乃日以继夜,猛掘不止。
       6月8日,掩护部队的傅衡中团在花园口以东15华里处与日寇骑兵接火,将前来侦察袭扰之敌骑击退。京水镇上 ,孔出现了日寇便衣,一时人心惶惶。移住河堤上监工的蒋在珍下令将师部由京水镇移往东赵集。为加快掘堤 速度,张国宏段长招集附近百姓协助,并指示掘土方法。
      河堤上军民混杂,人山人海。武汉统帅部每隔一小时 便来电话催问决堤进度,希望能早一刻放水。可见黄河决堤,巳对抗战大局影响甚巨。长官部也派战地服务队 男女同志前来慰问鼓励。他们带来白面猪肉,还在河堤上唱歌跳舞演节目,为决堤官兵打气鼓劲。中午前,魏 处长再度由郑州赶来,代表商总司令慰劳新八师官兵,目睹决堤官兵虽连续工作一昼一夜又半日,却毫无倦容 。
      许多人巳经双掌鲜血淋漓,用绑腿缠手,仍挥镐掘土,不肯休息。魏处长深为感动,当众宣布,如于当夜12 点放水成功,总司令部奖法币两万元﹔如明日晨6时放水,则奖一万元。午后,日机两架,从北飞临花园口上空 侦察,并投弹数枚,落于决口附近西南面村庄。
      炸死炸伤居民十余人。但决堤并未因此而停止片刻。花园口河 堤系小石子与粘土结成,非常坚硬,挖掘相当吃力。而且,河堤完全靠人工挖掘,未用一两炸药。经新八师官 兵与前来协助的民工苦战两昼夜后,终于6月9日上午8时开始放水。魏处长当即兑现法币一万元。
      洪水涌进了决 口,恰似两条黄色的巨龙在跃动奔突。我们目睹着洪水疾速地向着附近早巳疏散一空的村庄扑去……也就在那 一刻,两千多名巳经极度疲乏的军人似乎才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力。阴云密布的苍穹下,我们肃然无语。 同样的心情,我们也曾有过,那是四个月前炸毁黄河大铁桥之际。
      我在6月9日的日记中无比悲痛地写到:“当 放水瞬间,情绪紧张,悲壮凄惨。起始流速甚小,至午后一时许,水势骤猛,似万马奔腾。决口亦因水势之急 而迅速溃大。远望一片汪洋。京水镇以西以北转眼间皆成泽国。预料不数日将波及若干县境也,心甚痛焉。”6 月10日,幸得天公相助,一早阴云翻滚,天光暗淡,至10时突然暴雨倾盆,竟日不停。
      这场大雨实有利于决口 之加大,洪水最终冲垮两道决口间五十公尺长河道。至此,黄河改道,满河大水由此扑向千里平川……我作为 花园口决堤的具体指挥者,在五十一年之后的今天再来回顾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免感慨万千。对于被洪水 吞没的数十万同胞的灵魂,我的心永远也得不到安宁。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才于几十年间对涉及花园口决 堤的资料倍感兴趣悉心搜集。 今人撰文以为,花园口决堤的目的是淹没敌军,“以水代兵”消灭其有生力量,这是不准确的。统帅部直接的 军事目的是放出黄河水造成地障,以阻止和迟滞敌寇的进攻,为我军机动争取时间。
      当然,洪水涌出后给敌人 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那么,这一军事目的是否达到呢?黄河水给日军造成的创伤,可以从日本官方的文 件中得以佐证。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写到: “6月10日前后,中国军队在京水镇(郑州以北15公里处)附近,掘开了黄河南岸的堤防。
      因此,黄河浊流向东 南奔流,中牟首先进水,逐日扩大,从朱仙镇──尉氏──太康一直影响到蚌埠。第二军6月13日为救援孤立在 中牟的第十四师团一部,从第五、第十、第一一四师团兵站抽调工兵各一个中队及架桥材料一个中队,配属给 第十四师团。随后于16日又从第一军调来独立工兵第二联队主力及渡河材料一个中队。
      6月15日以后,由于泛滥 的河水扩大到尉氏的第十六师团方面,第二军除调回第十四师团两个工兵中队外,又逐次增加架桥材料两个中 队,折迭船40只,独立工兵第十一联队主力支持,然后向泛滥地带以外撤退。方面军于6月17日命令临时航空兵 团全力以赴援助第十六师团方面的补给。
      用运输机、轻重轰炸机,在6月16至24日之间给两个师团投下补给粮秣 、卫生材料等,合计约161。5吨。29日,方面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 之多。” 2、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撰有日军侵华史长编。其中第440页记载如下: “中国军队6月10日左右于郑州东北掘开黄河堤防,使黄河水向东南方向涌出,采取了水淹战?X,淹没了自己的 广大沃野,形成了经中牟、尉氏、周口、阜阳连接淮河的大地障,给我军行动造成极大困难。
      ”而据我方目击 者说:“洪水到处,日军惊恐万状,东奔西突,人马践踏,车、马、人员淹没不计其数。”毫无疑问,这是中 华民族所承受的极其惨重的牺牲。也正由于这一惨重的牺牲,才改变了严重不利于我的战争态势,粉碎了气焰 嚣张的日寇夺取郑州后(当时统帅部巳决定放弃郑州)迅速南取武汉,西袭潼关的企图。
      如果没有黄泛区阻隔 ,郑州沦陷后,敌人必然直逼武汉,而由豫至鄂,不仅有铁路运输,而且地势平坦,极利敌之机械化部队纵横 驰骋。我军能据险堵截的,仅一武胜关而巳,一遭突破,战局不堪设想。花园口决堤后,由于形成黄泛区这一 巨大地障,终于迫使敌人止步于平汉路以东,我唐、白河流域及汉水中游方得以免遭敌铁蹄践踏。
      唐、白河流 域人口众多,地域宽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正由于有了黄泛区这一地障,我第一、 第五战区才分别得以在洛阳、老河口立足,与江南诸战区遥相呼应,从而确保西北、屏障陪都。单纯从军事角 度讲,花园口决堤乃是我国处于经济、军事、科学、工业全面落后的情况下面对强敌不得不采取的“断臂图存 ”之举,事关国家危亡,华?俅嫘鞒鼍植恐卮笪蝗∶褡逯沂ぃ笕耸怯Ω美斫獾摹=鼍俚笔币? 则国际电讯,便可明了。
       “巴黎6月17日哈瓦斯社电:急进社会党机关报《共和国》顷评论中国黄河决口事云: 前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入侵荷兰时,荷兰曾以决堤为自卫计,其国人虽患水灾于一时,然其领土终得以保全。 厥后1812年冬季,拿破伦一世攻俄时,俄国亦以坚壁清野之法阻止法军前进,并将莫斯科城付之一炬,卒至拿 破伦一世所率大军,为之败溃。
      似此,某一民族受外人攻击而有灭亡或沦为奴隶之虞时,辄利用洪水与冬季凛 冽气候以御敌,其事又安足怪异?时至此际,中国业巳决定放出两条大龙,即黄河与长江,以制日军于死命。 纵使以中国人十人性命换取日人一人性命,亦未始非计。此盖中国抗战决心所由表现也。
      ”读此豪言壮语,怎 不令我这86岁的历史亲历人,泪洒江河啊…… 。

    单***

    2006-07-08 23:25:49

  • 2006-07-08 22:57:12
  • 二战时荷兰也开海闸阻止德国部队。现在中国黑幕仍然存在。以后会水落石出。

    风***

    2006-07-08 22:57:12

  • 2006-07-08 20:39:56
  • 日本兵可以说一个没淹死
    因为当时不是要水淹日本兵
    而是要阻止日本鬼子的进攻势头
    淹死的老百姓数以万记
    对抗日起了点作用
    不过看看当时的损失
    都过去了
    到底直不值得还没个说法
    别相信共产党现在的看法

    中***

    2006-07-08 20:39: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