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以...镜可以正衣冠”原话是?

首页

“以...镜可以正衣冠”原话是?

这是谁说的?原句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18 12:43:27
      李世明说的。
    原话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纳谏,也就善于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明辩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
      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萧禹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给工匠看,工匠说都不是好弓。我问是什么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斜,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以往的鉴别不够精确。我以弓箭定天下,尚且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优劣,何况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得。
      ”有一次,他问魏征:“君王怎样才算明智,怎样才算昏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十分赞同,于是,鼓励大小官员都可以积极进谏。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修复洛阳宫,以备他去游玩。给事中张玄素劝谏说:“如今战争刚结束,社会还未恢复元气,陛下却先下令修缮洛阳宫,如果不停止,一定会遭致隋炀帝、夏桀、商纣王一样的下场。
      ”李世民听了这一席意见,下令停止修复洛阳宫,并且赏赐了张玄素。 谏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真理。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
      魏征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征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征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征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征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
      ”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征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对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努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c***

    2006-08-18 12:43:27

其他答案

    2006-08-18 13:00:12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静***

    2006-08-18 13:00:12

  • 2006-08-18 12:45:02
  •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
    "以镜可以正衣冠,以史可以知兴衰。"

    大***

    2006-08-18 12:45:02

  • 2006-08-18 12:42:41
  •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大概是这样

    2006-08-18 12:42:41

  • 2006-08-18 12:42:33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阳***

    2006-08-18 12:42:33

  • 2006-08-18 12:42:11
  • 古人云: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正品德。

    1***

    2006-08-18 12:42:11

  • 2006-08-18 12:41:41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淡***

    2006-08-18 12:41:41

  • 2006-08-18 12:41:19
  •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全唐文纪事》 
    

    资***

    2006-08-18 12:41: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