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梅卡瓦3坦克是谁研制的?

首页

梅卡瓦3坦克是谁研制的?

     我在兵器书上看到的。
想知道是谁研制的。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29 18:58:20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50年代,以色列从法国得到改进的谢尔曼(Sherman)坦克和AMX-13轻型坦克,从英国得到逊邱伦(Centurion)主战坦克,构成以色列装甲战车的主体。
       1967年中东战争前,英国用2辆奇伏坦坦克(Chieftain)以色列试车准备与以色列签订一项用此种坦克取代以色列现役坦克的协议,然而英国外交部不同意做这笔交易,只是又向以色列供应了一批逊邱伦坦克。联邦德国向以色列提供的M48坦克的计划也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停止进行。
      以色列只得到美国提供的M48、M60和M60A1坦克,如果美国也拒绝提供,以色列将会断绝坦克来源,为此,决定利用最少的外援自己生产一种新型主战坦克。 以色列认为,1967年的中东战争证明“机动防护”的意义不大,所以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的初期阶段便确定坦克的3大性能次序是防护、火力和机动性。
       影响以色列坦克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兵源有限,要求昼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设计新型坦克时昼把乘员位置放低并尽可能坐在车体后部。 新坦克的设计工作始于1967年初,由泰勒(Tal)将军指挥的设计工作始于1970年8月,为研制该新型坦克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1亿美元援助。
       新型坦克名叫梅卡瓦(Merkava)坦克,又称查尔特(Chariot)战车。在制造第一辆样车之前,曾用M48和逊邱伦坦克底盘制造了许多试验车,以验证梅卡瓦坦克的设计思想。 1974年制成第一辆梅卡瓦坦克样车,1977年以色列对外宣布梅卡瓦坦克正处于研制阶段,准备批量生产40辆。
       首批生产型梅卡瓦MK1型坦克于1979年交付以色列陆军,在1982年夏季的黎巴嫩战争中第一次使用。 梅卡瓦MK2坦克于1983年12月交付以色列陆军,梅卡瓦MK3型坦克于1987年投产。 截止1988年初,以色列大约生产了800辆梅卡瓦坦克。
      为研究、发展、试验和生产样车总共花了6500万美元。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前上装甲焊接有良好防弹形状的装甲板,右边比左边高些。这一层铸造装甲后面有一空间,装有燃油,其后是另一层装甲,这咱结构使该坦克有较好的防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该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 驾驶员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1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
       车体后部可以储存炮弹,弹药装在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弹架可以拆除,以便腾出空间乘坐一组指挥人员,或者放4副担架,或者载10名步兵。 车体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
      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 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中弹率较低。后部有个大尾舱,放有电台和液压件。 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二、武器系统 1。
      主要武器和弹药 梅卡瓦M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式105mm线膛坦克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生产,炮管上装有热护套。火炮俯仰角为-8。5°~+20°。车体前上装甲右部装有火炮行军固定架。
       该火炮可以发射标准型105mm破甲弹和碎甲弹,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此炮研制了M111式尾民办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5m/s,直射距离达1600m,有1个直径较小的全钨弹芯和1个滑动弹带,弹丸飞行速度降较小,性能优于美国M735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载有92发105mm炮弹,8发待发射炮弹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其余84发弹储存在车体后部,其中12发弹装在2发弹的容器内,72发弹装在4发弹的容器内。 2。辅助武器 在105mm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1挺7。
      62mm机枪,3挺机枪型号相同,经比利时FN公司许可,由以色列制造。装在弹链上的2000发7。62mm机枪弹储存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 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装有1挺从车内遥控射击的M2 HB式12。7mm机枪,该机枪用于训练炮长。
      在黎巴嫩城市战中,该机枪曾代替火炮使用。 3。火控系统 梅卡瓦MK1型坦克采用斗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统,它的数字式火控装置由埃尔比特计算机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设计,激光测距仪由埃劳普公司制造,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
      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装置为中心,包括操作装置、控制和反馈伺服回路以及传感器。操作装置包括车长、炮长和装填手3个操作装置。炮长操作装置是主操作装置,它为弹道计算机提供所需的人工输入信息,例如弹种和每种弹在高低秀和水平角上的后坐补偿。此外,炮长操作装置还包括能使系统进行炮膛觇视和供系统进行自检的逻辑板以及预选输入显示装置。
      车长操作装置提供系统显示器读数、射击距离和弹药输入信息。装填手操作装置提供弹药输入信息。 控制回路向火炮液压俯仰驱动装置传输计算机瞄准角数据,并向运动的十字线传输方向角数据。反馈回路可确保实际瞄准角及十字线方向角与计算数据一致,并对误差进行精确校正。
       火控系统传感元件包括大气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炮塔倾角指标器和目标角速度传感器。 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炮长可使用方向机和高低机操纵火炮。车长可使用超越控制装置先于炮长控制火炮和实施射击。 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稳定系统与美国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 Gage)公司的相同,由以色列PML精密机械有限公司(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特许生产。
       车长有1个可360°旋转的瞄准镜,放大倍率为4×和20×,车长潜望镜的可旋转头部通过1个反向旋转装置与炮塔方向驱协系统相连,以补偿炮塔旋转量。炮长潜望镜的放大倍率为1×和8×,并与激光测距仪合为一体。 该坦克的夜视设备是微光夜视系统,也可以选择热像式夜视系统。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使用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风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662kW(900马力)。详见“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部分。
       2。传动装置 与上述柴油机相匹配的美国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DDA)公司的CD-850-6A型传动装置,它有高档、低档和倒档各1个,详见“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部分。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3组悬挂装置,每组有2个平衡肘和2个双轮缘负重轮。
      6个平衡肘均独立地相对于各自的螺旋弹簧运动。车体每侧还有4个液压减振器、4个限制器以及4个托带轮,其中第一、二、四个托带轮仅支撑履带靠车体半边。 4。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普通坦克车长与驾驶员的联系借助车内通话系统,但梅卡瓦坦克使用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车长使用的转向手柄信号发生装置、电子设备和与车内通话器相连接的驾驶员用显示器。车长手柄信号发生装置安装在炮塔上,电子设备可随意布放,驾驶员用的显示器固定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处,无论开窗与否,都易于驾驶员观察。 车长转动转向手柄时,驾驶员可从耳机中听到待命信号,同时可从显示器上看到相应的待命符号。
      车长松开转向手柄时,转向手柄会自动回到中心位置,此时驾驶员从耳机中听到“驾驶员,好”的命令。 四、防护系统 鉴于该坦克将防护性能置于里3大性能之首,为此采取的措施如下:    1。总体布置 为减少弹药爆炸引起的二次效应,车体前部和炮塔座圈以上部分不放置弹药。
      为保障乘员安全,尽可能使座位靠车体后部和相对较低的位置布置。用于保护乘员的装甲重量占坦克战斗全重的70%,大大高于其他坦克。 2。动力传动前置 该坦克与众不同之处是,将动力传动装置前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正面防护能力,以保护乘员安全。
       3。重要部分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技术 该坦克在最容易受攻击的车体前上装甲、炮塔顶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战斗舱顶部、后部和两侧重点保护部位,均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结构。夹层空间有的储存燃料,有的存放机枪弹,以增强防护和防二次效应。
       4。附加防护 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设备对乘员进行保护是该坦克设计的指导思想。例如,将蓄电池、三防装置、液压动力元件、悬挂装置以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以增强对乘员的保护。 5。弹药的特殊防护 为防止弹药引爆产生二次效应,该坦克将其放在可耐高温的特制容器内,布放在不易受攻击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中后部。
       机枪弹存放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同样可防枪弹爆炸对乘员的伤害。 6。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该坦克装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专门研制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60ms内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 7。
      三防装置 该坦克装有集体防护式的三防装置,由中央增压系统在车内建立超压,从而可防止生物、毒气和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 8。瞄准镜的特殊保护 炮长瞄准镜使用防弹片和机枪弹的钢板加以保护。车前大灯安装在可伸缩的装置上,不使用时缩回,以提高防护性。
      炮塔前部右侧焊有若干小肋板,以防弹片和机枪弹击中车长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 型号演变: 该坦克至今已发展了梅卡瓦MK1型、梅卡瓦MK2型和梅卡瓦MK3型坦克3个型号。 1。梅卡瓦MK2型坦克 1983年投产的该坦克与MK1型相比有下列改进: (1)增强车体正面防护 除继续采用梅卡丽MK1型里的夹层式间隙装甲和在间隙中储存燃料的防护措施外,该坦克还在发动机后面加了1层特种装甲隔板,以提高坦克车体的正面防护性。
       在发动机上方加有1个矩形铸钢盖板,它既是车体前上装甲的一部分,又可作为起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吊车支架,打开盖板,还可方便地维修发动机。 车体前上倾斜装甲板一直向上延伸,高出炮塔座圈,对炮塔与车体的结合部位有保护作用。 (2)采用复合装甲保护炮塔 该坦克的炮塔除继续采用MK1型的防护措施外,在正面和侧面部位均使用复合装甲,以增强炮塔的防护性;在炮塔尾舱下面垂吊有铁链作为对破甲弹的屏蔽措施。
       (3)改进炮弹防二次效应措施 该坦克的所有炮弹,包括待发射弹均存放在有隔离衬层的玻璃纤维储弹筒里面,储弹筒有一定的防弹能力,即使坦克装甲被击穿,炮弹也不会轻易被击中,储弹筒有一定隔热能力,即使车内形成高温,短时间储弹筒内的炮弹也不会自爆。
         (4)加装自卫用60mm迫击炮 在该坦克炮塔左边,装有1门可从车内装弹和射击的60mm迫击炮,该炮可发射榴弹,以杀伤软目标,也可以发射烟幕弹和照明弹。 (5)改进火控系统 该坦克使用斗牛士MK2型火控系统,与斗牛士MK1型相比,改进之处包括用钇铝石榴石(YaG)激光测距仪代替钕玻璃激光测距仪,采用更先进的弹道计算机。
      该火控系统可以将相应俯仰角和提前角信息送入炮长瞄准镜,该镜的反射镜可做俯仰运动,放大倍率为8×。车长瞄准镜为周视式,带有可变焦距镜头,放大倍率为4×和20×,变换放大倍率用脚踏板控制。 在梅卡瓦MK2A型坦克中,车长有1个微光夜间瞄准镜。 炮长有1个夜间射击使用的休斯(Hughes)公司热成像瞄准镜,该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结合成一体,与火炮相连接。
      车长有1个监视器,可显示炮长热成像瞄准镜上的热像。在梅卡瓦MK2B型坦克中,装有1台更先进的埃尔比特(Elbit)公司数字式计算机、1个气象中心装置和1个侧倾自动修正仪。气象中心装置包括横风、气温、气压等传感器,可为火炮提供较完整的射击修正参数。
      借助“射击门”装置进行射击,能大大提高坦克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2。梅卡瓦MK3型坦克 1987年投产并装备部队的该坦克在外观上与前两种型号无太大变化,然而,几乎每个主要部件都是新的,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火力、机动和防护性能。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有: (1)防护 与前两种型号相比,该坦克使用了更多更先进的复合装甲,尤其是在炮塔设计中采用了可更换的模块式复合装甲,这咱装甲模块还可以被更先进的复合装甲模块所代替。
       炮塔体不再是双层间隙钢板装甲,而是单层壳体结构。这种单层壳体既是基体钢装甲,又是炮塔正面和两侧安装复合装甲模块的基体。复合装甲模块是一个个钢装甲盒子,盒内装有复合装甲板组件,与炮塔基体相连接,用螺栓固定。 突出炮塔座圈的车体外壁上也采用这种模块装甲。
      在驾驶员前的前上装甲板上也用螺栓固定有模块装甲,以增强对付来自左侧的攻击。侧裙板也采用以弹性连接方式连接的复合装甲裙板。 为尽量减小燃料着火的危险性,在两个后部燃料箱遭到攻击小面积破损时可迅速将燃料排掉,万一碰到大面积破损时可从顶部把燃料排掉。
       车体底板的夹层中不再储存燃油,但两层板的间隙对衰减地雷爆炸冲击波极为有利。底甲板的加厚也提高了防地雷能力。 三防装置位置移向炮塔尾舱,蓄电池位于炮塔座圈以外,从而达到易维修和增强侧面防护双重目的。 (2)火控系统 该坦克装有斗牛士MK3型火控系统,主要改进是新型炮长瞄准镜有12×放大倍率,进行独立双向稳定,装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备有昼夜观察通道。
      该镜连同弹道计算机和一套传感器构成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可简化目标捕捉进程和大大提高行进间命中率。 该坦克装有由阿姆科拉姆(Amcoram)公司发展的先进的威胁报警系统,3个广角探测器分装在炮塔后部两侧和火炮防盾上,可全方位探测并将威胁预警显示在车长屏幕上。
       为提高生存力,该坦克装有全电式炮塔旋转驱动和火炮俯仰驱动装置。 (3)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由1门105mm线膛炮改为120mm滑膛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可发射M1A1坦克和豹2坦克的炮弹,但后坐装置设计得更紧凑。该后坐装置为同心式,采用氮气作弹性介质,从而使该装置的直径比同灶装置小100mm;另一优点是可以从炮塔前部抽出火炮。
       炮弹仍储存在车体后部,但每箱装4发炮弹改为1发弹。该坦克的炮弹携带基数为50发。 (4)推进装置 该坦克采用AVDS-1790-9AR型风冷柴油机,是前两种型号坦克发动机的改进型,功率从原来的662kW(900马力)增高到895kW。
      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新型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新型连杆和活塞以及10孔喷油器等。 传动装置是唯一的继承性部件。 行动装置有12个弹性支撑在两个同心螺旋弹簧上的负重轮,每侧6个,其中4个有旋转式液压减振器,前后两个有液压限制器,悬挂总行程增至600mm,其中行动程为300mm。
      履带为干式钢质单销式,每条履带有110块履带板。0至32km/h加速时间为10s。 变型车: 1。梅卡瓦155mm自行火炮 该车系索尔塔姆Soltam公司用梅卡瓦坦克底盘发展而成的。 2。安装推土铲/扫雷设备的梅卡瓦坦克 该车系车体前下装甲板上装有以色列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扫雷设备和推土铲的梅卡瓦坦克。
       3。排级通信型梅卡瓦坦克 该车系装有附加通信设备和附加天线的梅卡瓦坦克。 。

    n***

    2006-08-29 18:58:20

其他答案

    2006-08-29 21:03:53
  •   1970年8月以色列当时的财政部长沙皮尔主持召开了由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军总参谋长以及国防部、财政部的其他相关人士共同参加的会议,决定以色列自主研制国内第一种主战坦克-“梅瓦卡”。
    发展历史
    1979年第一台“梅瓦卡”主战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
      型号为“梅瓦卡MK1”。装备105毫米线膛火炮,全重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该型号生产持续到1983年,改型为“梅瓦卡MK2”。与“MK1”相比,加装了60毫米迫击炮;改装了火控系统和装甲,传动系统由“MK1”的半自动改为自动4档。
      “MK2”生产到1989年末,改型为“梅瓦卡MK3”,1990年交付军方。主要是在"MK2"的车体基础上,换装了1200马力发动机,主炮改为120毫米口径的滑膛坦克炮,炮塔操纵由“MK1”、“MK2”的液压方式改为电控,以避免在战斗中被击中后液压油着火。
      火控系统升级,装甲加强,战斗全重为65吨。到2002年改为生产“梅瓦卡MK4”型。主要改进是:发动机改为1500马力,传动系统为自动5档。 优势特性 梅瓦卡主战坦克的主要特征是它对车组成员的防护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的发动机前置于车体(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前置发动机主战坦克),“MK1”-“MK4”的各次改进都以防护能力的提高为优先考虑。
      它的设计思想在阿以战争和以巴冲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为它赢得了“世界上防护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誉。同时它的车体设计为可搭载5-6名步兵战斗,使其兼有步兵战车的功能,这也是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中绝无仅有的。 性能指标 “梅瓦卡MK3”型主战坦克主要性能指标: 主炮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备弹48发) 迫击炮 60mm 发动机 1500马力V-12柴油发动机 载员 4名(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 尺寸 车体长(炮管前指)9.04米 车体宽(不含裙板)3.72米 车体高(到炮塔顶部)2.66米 车重 65吨 最高速度 超过60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 最高可达55公里/小时 行程 500公里 修改回答 ┆ 采纳答案 ┆ 评论 ┆ 举报 回答:ning5202056 级别:新手 8月29日 18:58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50年代,以色列从法国得到改进的谢尔曼(Sherman)坦克和AMX-13轻型坦克,从英国得到逊邱伦(Centurion)主战坦克,构成以色列装甲战车的主体。
       1967年中东战争前,英国用2辆奇伏坦坦克(Chieftain)以色列试车准备与以色列签订一项用此种坦克取代以色列现役坦克的协议,然而英国外交部不同意做这笔交易,只是又向以色列供应了一批逊邱伦坦克。联邦德国向以色列提供的M48坦克的计划也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停止进行。
      以色列只得到美国提供的M48、M60和M60A1坦克,如果美国也拒绝提供,以色列将会断绝坦克来源,为此,决定利用最少的外援自己生产一种新型主战坦克。 以色列认为,1967年的中东战争证明“机动防护”的意义不大,所以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的初期阶段便确定坦克的3大性能次序是防护、火力和机动性。
       影响以色列坦克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兵源有限,要求昼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设计新型坦克时昼把乘员位置放低并尽可能坐在车体后部。 新坦克的设计工作始于1967年初,由泰勒(Tal)将军指挥的设计工作始于1970年8月,为研制该新型坦克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1亿美元援助。
       新型坦克名叫梅卡瓦(Merkava)坦克,又称查尔特(Chariot)战车。在制造第一辆样车之前,曾用M48和逊邱伦坦克底盘制造了许多试验车,以验证梅卡瓦坦克的设计思想。 1974年制成第一辆梅卡瓦坦克样车,1977年以色列对外宣布梅卡瓦坦克正处于研制阶段,准备批量生产40辆。
       首批生产型梅卡瓦MK1型坦克于1979年交付以色列陆军,在1982年夏季的黎巴嫩战争中第一次使用。 梅卡瓦MK2坦克于1983年12月交付以色列陆军,梅卡瓦MK3型坦克于1987年投产。 截止1988年初,以色列大约生产了800辆梅卡瓦坦克。
      为研究、发展、试验和生产样车总共花了6500万美元。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前上装甲焊接有良好防弹形状的装甲板,右边比左边高些。这一层铸造装甲后面有一空间,装有燃油,其后是另一层装甲,这咱结构使该坦克有较好的防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该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 驾驶员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1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
       车体后部可以储存炮弹,弹药装在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弹架可以拆除,以便腾出空间乘坐一组指挥人员,或者放4副担架,或者载10名步兵。 车体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
      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 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中弹率较低。后部有个大尾舱,放有电台和液压件。 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和弹药 梅卡瓦MK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M68式105mm线膛坦克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公司生产,炮管上装有热护套。
      火炮俯仰角为-8。5°~+20°。车体前上装甲右部装有火炮行军固定架。 该火炮可以发射标准型105mm破甲弹和碎甲弹,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此炮研制了M111式尾民办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5m/s,直射距离达1600m,有1个直径较小的全钨弹芯和1个滑动弹带,弹丸飞行速度降较小,性能优于美国M735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载有92发105mm炮弹,8发待发射炮弹存放在炮塔座圈下方,其余84发弹储存在车体后部,其中12发弹装在2发弹的容器内,72发弹装在4发弹的容器内。 2。辅助武器 在105mm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1挺7。
      62mm机枪,3挺机枪型号相同,经比利时FN公司许可,由以色列制造。装在弹链上的2000发7。62mm机枪弹储存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 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装有1挺从车内遥控射击的M2 HB式12。7mm机枪,该机枪用于训练炮长。
      在黎巴嫩城市战中,该机枪曾代替火炮使用。 3。火控系统 梅卡瓦MK1型坦克采用斗牛士(Matador)MK1火控系统,它的数字式火控装置由埃尔比特计算机有限公司(Elbit Computers Limited)设计,激光测距仪由埃劳普公司制造,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
      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装置为中心,包括操作装置、控制和反馈伺服回路以及传感器。操作装置包括车长、炮长和装填手3个操作装置。炮长操作装置是主操作装置,它为弹道计算机提供所需的人工输入信息,例如弹种和每种弹在高低秀和水平角上的后坐补偿。此外,炮长操作装置还包括能使系统进行炮膛觇视和供系统进行自检的逻辑板以及预选输入显示装置。
      车长操作装置提供系统显示器读数、射击距离和弹药输入信息。装填手操作装置提供弹药输入信息。 控制回路向火炮液压俯仰驱动装置传输计算机瞄准角数据,并向运动的十字线传输方向角数据。反馈回路可确保实际瞄准角及十字线方向角与计算数据一致,并对误差进行精确校正。
       火控系统传感元件包括大气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炮塔倾角指标器和目标角速度传感器。 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炮长可使用方向机和高低机操纵火炮。车长可使用超越控制装置先于炮长控制火炮和实施射击。 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稳定系统与美国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 Gage)公司的相同,由以色列PML精密机械有限公司(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特许生产。
       车长有1个可360°旋转的瞄准镜,放大倍率为4×和20×,车长潜望镜的可旋转头部通过1个反向旋转装置与炮塔方向驱协系统相连,以补偿炮塔旋转量。炮长潜望镜的放大倍率为1×和8×,并与激光测距仪合为一体。 该坦克的夜视设备是微光夜视系统,也可以选择热像式夜视系统。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使用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风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662kW(900马力)。详见“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部分。 2。传动装置 与上述柴油机相匹配的美国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DDA)公司的CD-850-6A型传动装置,它有高档、低档和倒档各1个,详见“坦克装甲车辆传动装置”部分。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3组悬挂装置,每组有2个平衡肘和2个双轮缘负重轮。6个平衡肘均独立地相对于各自的螺旋弹簧运动。车体每侧还有4个液压减振器、4个限制器以及4个托带轮,其中第一、二、四个托带轮仅支撑履带靠车体半边。
       4。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普通坦克车长与驾驶员的联系借助车内通话系统,但梅卡瓦坦克使用车长指挥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车长使用的转向手柄信号发生装置、电子设备和与车内通话器相连接的驾驶员用显示器。车长手柄信号发生装置安装在炮塔上,电子设备可随意布放,驾驶员用的显示器固定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处,无论开窗与否,都易于驾驶员观察。
       车长转动转向手柄时,驾驶员可从耳机中听到待命信号,同时可从显示器上看到相应的待命符号。车长松开转向手柄时,转向手柄会自动回到中心位置,此时驾驶员从耳机中听到“驾驶员,好”的命令。 四、防护系统 鉴于该坦克将防护性能置于里3大性能之首,为此采取的措施如下:    1。
      总体布置 为减少弹药爆炸引起的二次效应,车体前部和炮塔座圈以上部分不放置弹药。为保障乘员安全,尽可能使座位靠车体后部和相对较低的位置布置。用于保护乘员的装甲重量占坦克战斗全重的70%,大大高于其他坦克。 2。动力传动前置 该坦克与众不同之处是,将动力传动装置前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正面防护能力,以保护乘员安全。
       3。重要部分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技术 该坦克在最容易受攻击的车体前上装甲、炮塔顶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战斗舱顶部、后部和两侧重点保护部位,均采用间隙和(或)间隔装甲结构。夹层空间有的储存燃料,有的存放机枪弹,以增强防护和防二次效应。 4。
      附加防护 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设备对乘员进行保护是该坦克设计的指导思想。例如,将蓄电池、三防装置、液压动力元件、悬挂装置以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以增强对乘员的保护。 5。弹药的特殊防护 为防止弹药引爆产生二次效应,该坦克将其放在可耐高温的特制容器内,布放在不易受攻击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中后部。
       机枪弹存放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同样可防枪弹爆炸对乘员的伤害。 6。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该坦克装有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专门研制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60ms内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 7。三防装置 该坦克装有集体防护式的三防装置,由中央增压系统在车内建立超压,从而可防止生物、毒气和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
       8。瞄准镜的特殊保护 炮长瞄准镜使用防弹片和机枪弹的钢板加以保护。车前大灯安装在可伸缩的装置上,不使用时缩回,以提高防护性。炮塔前部右侧焊有若干小肋板,以防弹片和机枪弹击中车长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 型号演变: 该坦克至今已发展了梅卡瓦MK1型、梅卡瓦MK2型和梅卡瓦MK3型坦克3个型号。
       1。梅卡瓦MK2型坦克 1983年投产的该坦克与MK1型相比有下列改进: (1)增强车体正面防护 除继续采用梅卡丽MK1型里的夹层式间隙装甲和在间隙中储存燃料的防护措施外,该坦克还在发动机后面加了1层特种装甲隔板,以提高坦克车体的正面防护性。
       在发动机上方加有1个矩形铸钢盖板,它既是车体前上装甲的一部分,又可作为起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吊车支架,打开盖板,还可方便地维修发动机。 车体前上倾斜装甲板一直向上延伸,高出炮塔座圈,对炮塔与车体的结合部位有保护作用。 (2)采用复合装甲保护炮塔 该坦克的炮塔除继续采用MK1型的防护措施外,在正面和侧面部位均使用复合装甲,以增强炮塔的防护性;在炮塔尾舱下面垂吊有铁链作为对破甲弹的屏蔽措施。
       (3)改进炮弹防二次效应措施 该坦克的所有炮弹,包括待发射弹均存放在有隔离衬层的玻璃纤维储弹筒里面,储弹筒有一定的防弹能力,即使坦克装甲被击穿,炮弹也不会轻易被击中,储弹筒有一定隔热能力,即使车内形成高温,短时间储弹筒内的炮弹也不会自爆。
         (4)加装自卫用60mm迫击炮 在该坦克炮塔左边,装有1门可从车内装弹和射击的60mm迫击炮,该炮可发射榴弹,以杀伤软目标,也可以发射烟幕弹和照明弹。 (5)改进火控系统 该坦克使用斗牛士MK2型火控系统,与斗牛士MK1型相比,改进之处包括用钇铝石榴石(YaG)激光测距仪代替钕玻璃激光测距仪,采用更先进的弹道计算机。
      该火控系统可以将相应俯仰角和提前角信息送入炮长瞄准镜,该镜的反射镜可做俯仰运动,放大倍率为8×。车长瞄准镜为周视式,带有可变焦距镜头,放大倍率为4×和20×,变换放大倍率用脚踏板控制。 在梅卡瓦MK2A型坦克中,车长有1个微光夜间瞄准镜。 炮长有1个夜间射击使用的休斯(Hughes)公司热成像瞄准镜,该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结合成一体,与火炮相连接。
      车长有1个监视器,可显示炮长热成像瞄准镜上的热像。在梅卡瓦MK2B型坦克中,装有1台更先进的埃尔比特(Elbit)公司数字式计算机、1个气象中心装置和1个侧倾自动修正仪。气象中心装置包括横风、气温、气压等传感器,可为火炮提供较完整的射击修正参数。
      借助“射击门”装置进行射击,能大大提高坦克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2。梅卡瓦MK3型坦克 1987年投产并装备部队的该坦克在外观上与前两种型号无太大变化,然而,几乎每个主要部件都是新的,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火力、机动和防护性能。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有: (1)防护 与前两种型号相比,该坦克使用了更多更先进的复合装甲,尤其是在炮塔设计中采用了可更换的模块式复合装甲,这咱装甲模块还可以被更先进的复合装甲模块所代替。
       炮塔体不再是双层间隙钢板装甲,而是单层壳体结构。这种单层壳体既是基体钢装甲,又是炮塔正面和两侧安装复合装甲模块的基体。复合装甲模块是一个个钢装甲盒子,盒内装有复合装甲板组件,与炮塔基体相连接,用螺栓固定。 突出炮塔座圈的车体外壁上也采用这种模块装甲。
      在驾驶员前的前上装甲板上也用螺栓固定有模块装甲,以增强对付来自左侧的攻击。侧裙板也采用以弹性连接方式连接的复合装甲裙板。 为尽量减小燃料着火的危险性,在两个后部燃料箱遭到攻击小面积破损时可迅速将燃料排掉,万一碰到大面积破损时可从顶部把燃料排掉。
       车体底板的夹层中不再储存燃油,但两层板的间隙对衰减地雷爆炸冲击波极为有利。底甲板的加厚也提高了防地雷能力。 三防装置位置移向炮塔尾舱,蓄电池位于炮塔座圈以外,从而达到易维修和增强侧面防护双重目的。 (2)火控系统 该坦克装有斗牛士MK3型火控系统,主要改进是新型炮长瞄准镜有12×放大倍率,进行独立双向稳定,装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备有昼夜观察通道。
      该镜连同弹道计算机和一套传感器构成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可简化目标捕捉进程和大大提高行进间命中率。 该坦克装有由阿姆科拉姆(Amcoram)公司发展的先进的威胁报警系统,3个广角探测器分装在炮塔后部两侧和火炮防盾上,可全方位探测并将威胁预警显示在车长屏幕上。
       为提高生存力,该坦克装有全电式炮塔旋转驱动和火炮俯仰驱动装置。 (3)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由1门105mm线膛炮改为120mm滑膛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可发射M1A1坦克和豹2坦克的炮弹,但后坐装置设计得更紧凑。该后坐装置为同心式,采用氮气作弹性介质,从而使该装置的直径比同灶装置小100mm;另一优点是可以从炮塔前部抽出火炮。
       炮弹仍储存在车体后部,但每箱装4发炮弹改为1发弹。该坦克的炮弹携带基数为50发。 (4)推进装置 该坦克采用AVDS-1790-9AR型风冷柴油机,是前两种型号坦克发动机的改进型,功率从原来的662kW(900马力)增高到895kW。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新型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新型连杆和活塞以及10孔喷油器等。
       传动装置是唯一的继承性部件。 行动装置有12个弹性支撑在两个同心螺旋弹簧上的负重轮,每侧6个,其中4个有旋转式液压减振器,前后两个有液压限制器,悬挂总行程增至600mm,其中行动程为300mm。履带为干式钢质单销式,每条履带有110块履带板。
      0至32km/h加速时间为10s。 变型车: 1。梅卡瓦155mm自行火炮 该车系索尔塔姆Soltam公司用梅卡瓦坦克底盘发展而成的。 2。安装推土铲/扫雷设备的梅卡瓦坦克 该车系车体前下装甲板上装有以色列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扫雷设备和推土铲的梅卡瓦坦克。
       3。排级通信型梅卡瓦坦克 该车系装有附加通信设备和附加天线的梅卡瓦坦克。 。

    2006-08-29 21:03:53

  • 2006-08-29 16:41:01
  •   1970年8月以色列当时的财政部长沙皮尔主持召开了由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国防军总参谋长以及国防部、财政部的其他相关人士共同参加的会议,决定以色列自主研制国内第一种主战坦克-“梅瓦卡”。
    发展历史
    1979年第一台“梅瓦卡”主战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
      型号为“梅瓦卡MK1”。装备105毫米线膛火炮,全重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该型号生产持续到1983年,改型为“梅瓦卡MK2”。与“MK1”相比,加装了60毫米迫击炮;改装了火控系统和装甲,传动系统由“MK1”的半自动改为自动4档。
      “MK2”生产到1989年末,改型为“梅瓦卡MK3”,1990年交付军方。主要是在"MK2"的车体基础上,换装了1200马力发动机,主炮改为120毫米口径的滑膛坦克炮,炮塔操纵由“MK1”、“MK2”的液压方式改为电控,以避免在战斗中被击中后液压油着火。
      火控系统升级,装甲加强,战斗全重为65吨。到2002年改为生产“梅瓦卡MK4”型。主要改进是:发动机改为1500马力,传动系统为自动5档。 优势特性 梅瓦卡主战坦克的主要特征是它对车组成员的防护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的发动机前置于车体(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前置发动机主战坦克),“MK1”-“MK4”的各次改进都以防护能力的提高为优先考虑。
      它的设计思想在阿以战争和以巴冲突中保存了很多以色列坦克兵的生命。也为它赢得了“世界上防护能力第一坦克”的美誉。同时它的车体设计为可搭载5-6名步兵战斗,使其兼有步兵战车的功能,这也是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中绝无仅有的。
       性能指标 “梅瓦卡MK3”型主战坦克主要性能指标: 主炮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备弹48发) 迫击炮 60mm 发动机 1500马力V-12柴油发动机 载员 4名(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 尺寸 车体长(炮管前指)9.04米 车体宽(不含裙板)3.72米 车体高(到炮塔顶部)2.66米 车重 65吨 最高速度 超过60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 最高可达55公里/小时 行程 500公里 。

    b***

    2006-08-29 16:41: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