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琅威理下落如何?

首页

琅威理下落如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31 17:01:19
      琅威理(Lang William M),生卒年代不详。为英国海军军官,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战舰多购自外国,且海军人才缺乏,不得不借才异域。光绪五年(1879年),琅威理受雇率清政府第二次在英国订购的蚊子船四艘(“镇东”、“镇南”、“镇西”、“镇北”)来华,于十月初六日抵达大沽口,李鸿章对其极为赏识,意欲将其留用。
      琅威理早年曾参加过李——阿舰队,不愿听命于李鸿章,另经赫德推荐,改聘英国人葛雷森(Glayson)为北洋水师总教习。 北洋水师规模略具后,赫德重新推荐琅威理,李鸿章请驻英公使曾纪泽与之接洽,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琅威理受聘为北洋水师总教习,负责舰队训练,“颇勤事,为海军官佐所敬惮,中外称之”。
      他在军中日夜操练,“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传令”,因治军严谨,北洋水师中流传了“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在琅威理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北洋水师军容顿为整肃,一时令各国刮目相看。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因英国政府保持中立,琅威理为避嫌而去职,改由德国人式百龄担任总教习。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接受海战失利的教训,痛定思痛,决定大办海军,于十一年(1885年)九月初五日,成立中央海军机构海军衙门,所有水师系归其节制调遣。李鸿章遂电请琅威理回华复职,赫德等也极力恳劝,并请英国外交部代为敦促。琅威理要求在训练中采用英制,雇佣英人,并授予其训练全权,在得到李鸿章同意后,十二年(1886年)再度来华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一职。
      同年四月,醇亲王大阅海军,因海军建设卓有成效,琅威理被授予海军提督衔,六、七月间,北洋水师巡游朝鲜洋面,转赴日本长崎,中国水兵与日人发生冲突,致使北洋水师官兵死五人,重伤六人。时琅威理力请对日开战,为丁汝昌劝阻。 十三年(1887年),琅威理奉命前往英国验收“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舰,随同前往接舰的管带有邓世昌、邱宝仁等。
      此次接舰回华,不另设保险,节省了数十万两银,同时在琅威理的带领、训导下,中国年青的海军官兵们也在远洋航行中得到历练。十四年(1888年)北洋成军前后,琅威理还向李鸿章建议续购战舰、修建胶州湾军港等。 十六年(1890年)秋,北洋舰队巡泊香港,提督丁汝昌因事暂时离舰。
      右翼总兵刘步蟾命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琅威理以“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镇旗?”因此与刘步蟾发生争执,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事件发生后,李鸿章认为“北洋海军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琅威理于是愤然去职。 二十年(1894年)年底,甲午战争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清政府邀请琅威理回华助战,被拒绝。
      清末重建海军时,清政府再度邀请琅威理担任总教习,琅威理也为中国重建海军出谋划策,但终未再来中国。 。

    鬼***

    2006-08-31 17:01: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