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心血管内科
功能性出血怎么治疗

功能性心律失常(早搏,偶尔),需要治疗吗?


      		
B*** | 2004-09-20 08:19:38

好评回答

2004-09-20 08:44:06
1*** |2004-09-20 08:44:06 108 38 评论
搜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律失常——早博

 

早博的一般概念

人一出生就习惯于自己的心跳。正常人从不会去想自己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但如果在正常的、有规则的心跳中突然出现一次不规则的、提早的心跳(或漏掉一次心跳)这时人就会有异常的感觉,感到了心跳的异常,有的人感到胸口突然一荡,有的人感到心好象跳到喉咙口,这种心跳异常,医学就称之为"早博" ...

查看全部>>

搜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律失常——早博

 

早博的一般概念

人一出生就习惯于自己的心跳。正常人从不会去想自己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但如果在正常的、有规则的心跳中突然出现一次不规则的、提早的心跳(或漏掉一次心跳)这时人就会有异常的感觉,感到了心跳的异常,有的人感到胸口突然一荡,有的人感到心好象跳到喉咙口,这种心跳异常,医学就称之为"早博" 。

人一天中偶发几次早博是常事,这不是心脏病。有些早博虽可能发自心脏原有的疾病,但它们的轻重的差别却很大。为此医学上又把早博分成良性与恶性。良性的早博是生理性的,对人体并不产生危害。病理性的早博则见于心脏有病理性的改变。恶性的早博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具有较大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生理性早博的发生机制与特征

正常的心律是由正常的心脏结构装置,和正常的心电生理机制完成的。执行和完成正常心律的结构是心脏的窦房结。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内膜下;大小仅数毫米直径,由千余个P细胞所组成。P细胞具有自动的周期性除极和复极功能,除极时发出脉冲电流,这一电流通过心脏的传导纤维(传导系统),迅速传向整个心脏的所有心肌细胞并立即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而发生一次收缩。全部心肌细胞的协同性收缩就引起整体心脏的一次跳动。当第二次脉冲电流到来时就又引起第二次收缩和跳动。P细胞的脉冲电流发生是周期性、规律性的,心肌收缩和跳动也就表现为周期规律。这种有规则、节律的心脏博动,来自于正常的窦房结功能,因此这种心律就名之为窦性心律。

窦房结虽具有自动化的内在机制,但它也处在整体环境之下,受到整体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受到整体神经、体液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大脑皮层代表最高级中枢功能的心理活动的影响。皮层下的植物神经纤维不仅分布在窦房结内(主要是迷走神经)、支配着窦房结的活动,而且也也支配影响着所有浦顷野氏细胞(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所以窦房结的自动功能也是相对而言。窦房结的绝对有规律,要求有绝对平衡的植物神经(交感与迷走张力均衡),要求神经递质的分泌与分解,适量、及时。一旦植物神经的平衡变动,递质的分泌分解量不足或过多,就立即会影响到窦房细胞的电流脉冲的变化和博动,从而引起正常心律的变化与变动。

此外,当浦肯野细胞(也具有类似窦房结细胞的功能,但其强度和频率较前者低得多)受到整体影响时也会发生变异;如果其变化是向着强的方向(异常兴奋)发生,那么它就会取代窦房结的功能而控制心肌的博动。这时的心脏博动称之为异位博动,这时的心律称之为异位心律。这种心脏博动与这种心律并非是器质损害,而是生理变动,因此它们是属于生理功能性的变动。例如,应激反应时的心率、心律变动:一个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和起跑中的心率可达到200多次/分,但这不是病理性的心动过速;例如,夜间睡眠中由于迷走神经占优势、张力升高,使窦房结兴奋性下降而频率降低,而异位点兴奋性增高、频率高于窦房结时就可以发生若干次异位心律。这些心律失常都是生理性的。 
    生理性心律失常的心理因素与特征有以下几点:1、发生与心理情绪波动明显有关,心理情绪恢复时,心律失常也随之消失;2、与疲劳或运动有关;3、与生活方式行为有关,例如:烟、酒、浓茶、咖啡等诱发;4、发作呈一过性;5、无器质性和病理性疾患和损害的证据;6、常在下列环境和场合下诱发:在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体检时,决定前途的各种考试时,毕业前夕及其他各种极其兴奋的环境中。

早搏的一般临床表现

偶发、稀少、一过即逝的早搏常可以毫无症状;或可以有极短暂的似乘老式电梯在突然启动时的失重感觉,或在胸口或喉头有一种短暂的梗咽感觉。由于这种症状历时极短,故多数人发生后都很难详细描述,留下的印象也不太深,也不会予以介意。

常发、频繁、持续较久的早搏,除以上含糊不清的感觉外,主要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慌及心跳突然有失跳或紊乱感;如果发作时间持续较久,也可以发生短暂的心功能变化,表现有头晕胸闷的主诉。主诉的种类多少和程度的轻重与每位患者个体的感受性、敏感性以及文化知识程度有关;敏感性强的人主诉多而重,反之则少而轻;文化知识程度高者描述得详细、形象、具体,反之则说不清或含糊不清。

早博的治疗

    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

早搏通常都是较为良性的心律失常。对于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早搏,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往往都可以收到上佳的治疗效果。

无论何种类型和何种原因的早搏,心态问题的处理是重要的一环:1、安定情绪,心理疏导;2、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适当休息;3、初发的早搏应进行一段时间的定期随访;4、器质性的早搏必须针对器质病变进行治疗;5、多学习相关医学常识,对早搏有科学的认识。

治疗早搏的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范围。抗心律失常药在心电生理研究进展之下,其药理作用生理作用环节已有更多的了解,这些药物都是通过改变心电生理活动的规律来调控异常的电生理活动使之恢复正常。这些药物有很强的特异性和很强的疗效,因此对用药的知识要求也很高,要求掌握正确的指征和用药的时间和药物的剂量。指征掌握不当,由于干扰、改变了心电活动的规律,就有可能使原来是正常的也变成了异常,而发生新的、而且常是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予以警惕。所有治疗早搏的药物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早博莫滥用药 


  过早搏动,无论是房性还是室性,都可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尤其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早博预后良好,可称为"良性早博"。当然,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后)、心肌炎、心肌病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的病人更易出现早博,以室性早博最为多见。

  良性早博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医生的过度治疗反而会产生医源性症状,导致病人焦虑和忧郁。实际上,这些病人最需要的是医生的关怀和耐心解释。用药越积极,病人的精神压力更重,症状越明显。少数病人确有与早博相关的症状,如心悸、电梯快速升降感等,可选用毒副作用不大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美西律(慢心律),不可使用对脏器毒性作用大的胺碘酮。

  对于患过心肌梗死和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使用除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以外的其他上述药物,虽可减少早博,但会显著增加猝死风险和总死亡率。因此,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博病人的治疗不宜片面针对早博,而应针对基础的心脏病。对于有过心机梗死的病人,主要应做好二级预防-ABCDE,即A=Aspirin(阿司匹林),B=Betablocker(β阻断剂),C=Cholesterollowing(降胆固醇),D=Diabetiscontrol(控制糖尿病)和E=Exercise(合理运动)。对于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应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和β阻断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并注意查找病人是否饮食欲不振或过多利尿所致的低血镁和低血钾。低钾和低镁可以引起室性早博,甚至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也是室性早博。

  美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意外死亡大大超过其民航空难与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错误使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室性早博,结果导致心力衰竭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曾常规使用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早博,实际上不但未降低死亡率,反而增加了总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不是用利多卡因,而是尽早用溶栓药物或介入技术,开通"罪犯血管"(因血栓形成以至血管完全闭塞,导致心肌坏死的血管)。

  总而言之,良性早博大多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充分解除对早博的忧虑和恐惧,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可每年去医院复查一次;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博治疗重在干预基础心脏病,而不是早博本身,不可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4-09-20 12:47:32
  • 一般讲,偶发性早搏或发生多年而无其它体征,亦无明显症状者,多无重要意义,这种情况,多见于健康人,多与情绪激动、疲劳、饱餐、饮酒和吸烟过量等因素有关,不需特殊治疗。 
    
    早搏现在多称为期前收缩。顾名思义,它是指心脏在固有的搏动节律基础上,提前发生的收缩活动。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几乎皆有之,有人只是因为发作甚少而未引起注意罢了。很多人常问医生:早搏到底要不要治...

    查看全部>>

    一般讲,偶发性早搏或发生多年而无其它体征,亦无明显症状者,多无重要意义,这种情况,多见于健康人,多与情绪激动、疲劳、饱餐、饮酒和吸烟过量等因素有关,不需特殊治疗。 
    
    早搏现在多称为期前收缩。顾名思义,它是指心脏在固有的搏动节律基础上,提前发生的收缩活动。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几乎皆有之,有人只是因为发作甚少而未引起注意罢了。很多人常问医生:早搏到底要不要治疗呢?这得根据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分别对待。
      首先要分析早搏的原因。早搏的原因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炎等。有些患者则系继发于心脏以外的其他疾患,如肺炎、肠胃炎、腹泻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异常(低血钾、酸中毒等)、尿毒症、食物或药物中毒等。这一大类心律失常皆有因可循,所以应以治疗基础疾病为主,酌情应用药物控制早搏。另一大类早搏多见于健康人,其发生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时下尤以工作与心理负担沉重的中青年、更年期女性和脑力劳动者好发。纠正以上各种诱发因素是这类早搏的治本之道。不过,还有少数早搏,即使追踪随访数年或更久,也未能找到确切原因。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殚精竭虑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方才放心,因为这类早搏一般并无多大临床意义,听之任之
    可也。医生也千万不要为满足患者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而随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更加引起患者的不安与疑虑。
      第二,明确早搏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根据普通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以下要点:⑴早搏可据其发生在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区三大部位而分为房性、室性与交界性早搏。以室性早搏多见且临床意义较大,其他两类早搏多无须治疗。⑵根据早搏发作的次数(频率)分为偶发早搏(24小时心电图记录平均每分钟少于1次,每小时少于30次)与频发早搏两类。频发早搏易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也可能演变为其他心律失常。⑶引起早搏的病灶数目多少不一,仅来自于单个病灶者为单源性早搏,来自两个以上病灶者为多源性早搏,后者反映心肌病变比较广泛而严重,多须积极治疗。⑷患者原有的心律如属正常,则早搏比较单纯,易于控制。如原有严重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等,则心律失常更为复杂,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必须综合治疗,除服用药物外,可能须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作其他处理。
      第三,了解患者的症状与相关病情。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与胸闷等,程度可轻可重。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患者原有的健康状态,早搏的次数、种类、持续时间与患者本人的敏感性等。健康人的偶发早搏属于良性,一般无须治疗。如果症状明显,特别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的多源、频发性室性早搏,服药治疗能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早搏是否要治疗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从以上各个方面评价加以分析判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早搏常见于健康人,如果偶尔发生,症状缺如,一般不用服药。但其他情况下的早搏,则须请医生作详尽检查,确诊后,采取药物或其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外收缩。早搏是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若心房内有一处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早搏,便称为房性早搏;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早搏,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早搏。搭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作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按早搏发生的频度,每分钟在6次以上的,被称为频发性早搏,不足6次的为偶发性早搏。若早搏两两成双地出现,则称为二联律;若三个三个一组出现,则称为三联律。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
    
      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但多数人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许多疾病可引起早搏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低血钾、发热等非心脏疾病的病人,会发生早搏。各种心脏病当然都可引起早搏,但早搏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在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频繁的早搏,甚至有可能引起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发现早搏怎么办?
    
    1.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
    
    2.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严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疗,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
    
    3.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应注意治疗。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心得安、异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治疗应有耐心,不要频繁地换药,待早搏控制后,仍需用少量药物维持,以免病情反复。
    
      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病人无法耐受,或有一定恶性程度,可做射频消融治疗,部分病人可获根治。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病人已经习惯,经医生评价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疗。
    
    4.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小*** | 2004-09-20 12:47:32 115 4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