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蜘蛛疮的治疗方法

蜘蛛疮应该怎么医治?平时应注意什么?

我姥姥长了蜘蛛疮,外面已经结疤并且好了,可是还像蚂蚁咬得一样疼。蜘蛛疮有什么危害呢?应该怎么样才可以治好?平常需不需要注意什么?
漠*** | 2006-09-03 20:04:05

好评回答

2006-09-05 13:44:12
q*** |2006-09-05 13:44:12 829 480 评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  
    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指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

查看全部>>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  
    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指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者为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痛症之一。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一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一般病史均长达3一5年。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疼痛折磨而苦不堪言。
    带状疱疹后遗症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的疼痛常是以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大多数患者常常伴随较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发生,与带状疱疹前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有关,多数患者初被误诊为心脏病放射疼痛及胆囊炎发作疼痛而作治疗,期间使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加重了病毒对神经的损害而形成了难以治愈的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顽痛之一。本人认为,疼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只要原发生疱疹处还留有凹凸不平的紫红疤痕,就能将病毒从体内驱除,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疼痛就可消除。中医的治疗以外科膏药外敷为主,外科膏药可拔毒化淤,按中医药物归经的原则,通过膏药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神经畅通,局部给药配以内服驱毒败火,内服外贴,里外同治,使气血流畅,脉络畅通,修复疏通被破坏的神经(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能减轻解除疼痛,故说带状疱疹后遣神经痛可痊愈。
    中医外科膏药为民间传统黑膏药,采用十几种名贵中药药材的大复方,经油炸加铅丹古法熬制成膏(本人不认同现代去铅丹或替代铅丹熬制膏药的做法,铅丹本身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是在祖传秘方"提子膏"(见:  )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疗知识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目的的一种疗法。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09-03 21:15:07
  •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本病毒感染了无免疫力的儿童,就会发生水痘,而感染了曾患过水痘而有部分免疫力的成人,则发生带状疱疹。当感染水痘后,(多为隐性感染),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或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以及受到外伤时,病毒被激活,使已经受影响的神经节发炎,并沿神经传到皮肤,发生水泡,并出现...

    查看全部>>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本病毒感染了无免疫力的儿童,就会发生水痘,而感染了曾患过水痘而有部分免疫力的成人,则发生带状疱疹。当感染水痘后,(多为隐性感染),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或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以及受到外伤时,病毒被激活,使已经受影响的神经节发炎,并沿神经传到皮肤,发生水泡,并出现疼痛等症状。本病终身免疫,极少复发。 
    
      带状疱疹发病最初期,患者会出现轻度发热、感觉疲劳、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病部位皮肤感觉过度敏感或有阵发性神经痛等症状。随后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出现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的粟米至黄豆大小的丘疹,丘疹很快转变为水疱、大疱或血疱,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同时疼痛逐渐剧烈,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感,针刺刀割状痛,昼夜不息。2至4周后大部分病人会好转。 
    
    治疗原则:
    
    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1、调节饮食,忌食肥甘厚味,防止湿热停聚。忌食辛辣之品,以防生热化火。
    
    2、调节精神,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
    
    3、久病者,宜加强调节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
    
    4、本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人遗留有胁肋疼痛,但经积极治疗,仍可痊愈。 
    
    
    ∑*** | 2006-09-03 21:15:07 818 48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