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捐献角膜

遗体捐献找哪个部门


      		
c*** | 2005-01-26 13:45:45

好评回答

2005-01-26 13:59:23
和*** |2005-01-26 13:59:23 735 423 评论
关于遗体捐献国家尚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目前只有上海和广州由相关的法规,一般都是由当地的红十字会负责办理的,这里给你推荐几篇文章,供你参考。

上海出台我国首部遗体捐献法规  
   
   《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已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遗体捐献的地方法规。

  

   捐献条例所称的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

查看全部>>

关于遗体捐献国家尚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目前只有上海和广州由相关的法规,一般都是由当地的红十字会负责办理的,这里给你推荐几篇文章,供你参考。

上海出台我国首部遗体捐献法规  
   
   《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已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遗体捐献的地方法规。

  

   捐献条例所称的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近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过去,遗体捐献必须是本人同意,由身后执行人完成;经过审议和法律咨询,法规中又赋予了近亲属代捐遗体的权利,同时,条例严格规定,代捐遗体必须得到所有近亲属的一致同意。

  

   捐献条例规定,遗体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原则,严格规范遗体利用的范围,即无偿用于医学教学、医学研究、临床解剖以及角膜移植。

  

   上海从1982年开始开展遗体捐献,在6个医学院校内开设了遗体接受站,迄今已有9000多人登记捐献,1800多人实现了捐献意愿。新的条例推行后,上海市各区县的13个红十字会将成为遗体接受站点,并实行信息的全市联网,方便市民的就近登记。

  


疾病折磨着六旬老人愿捐遗体 

--------------------------------------------------------------------------------
 
  纪念常识  2003年8月23日

 
  一位被疾病折磨了20年的老人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2003年08月21日,在三医大新桥医院,60岁的龙兴江老人希望人们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捐献遗体。
  龙兴江是一名普通的农民,1983年查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从那时起,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吃药。老人说,自己长期被疾病折磨,都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据医生介绍,像龙兴江这样患上这样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还能够存活20年,在临床是十分少见的。从他目前的病情来看,已没有手术治愈的可能。
  龙兴江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他说,很久以前,他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愿望:“我已经受尽了病痛的折磨,不希望让其他人遭受跟我一样的病痛。所以我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老人说,他虽然有这个愿望,却不知遗体怎么捐,不知该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自己的愿望。
  医生并不知道捐献遗体该找哪个部门。在与医院相关部门、三医大等单位先后取得联系,得知他们都没有直接接收遗体捐献。
  几经周折,终于与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据市红十字会介绍,目前,我市共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重庆市眼库三家遗体接收站。遗体捐献人只需到市红十字会或各接收站填好一张捐献人基本情况的表格,签订一份捐献志愿书,经过配偶和子女签字同意,便可以办理好捐献手续。如果捐献人没有得到家人的同意,则需要在公证处免费办理一份公证手续。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法律不够完善,有的自愿捐献遗体人去世后,由于子女反对等原因,并不能实现捐献遗体的愿望。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草拟我市的遗体捐献法规,预计能于2004年出台,届时,我市遗体捐献就能以法律来规范和约束。
                   摘《 重庆晨报》  


我走后,要将遗体捐献给国家——雅安捐献遗体第一人  
2003-4-15 9:17:00  


    4月8日,雅安市红十字会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这天,老人要在这里填下一份特殊的登记表——遗体捐献登记表。看着老人端详、严肃地填写登记表,在场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填完表后,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激动地说道:“我终于圆了这个心愿,我高兴啊!” 

  “捐献遗体在雅安还没有先例,这位老人是第一个。”市红十字会的郝主任向记者介绍说。 

  怀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4月10日,记者前往了老人的住所并采访了他。 

  这是多年的心愿 

  老人名叫张洪才,是安徽省界首市人,今年74岁,雨城区粮食局的离休干部。74岁的张洪才老人高高的个儿,头上戴着写有“雅骑”队的红色帽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看上去精神抖擞。与老人并肩坐着,谈论着捐献遗体的事,老人脸上荡出了笑容,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 

  “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了,我考虑了很久很久,也一直在打听这方面的线索,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打听到了……”张洪才向记者介绍道。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张洪才老人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近年来,张洪才老人更是为了心中的愿望多方打听,他一边主动给一些医院打电话咨询;一方面从各种报刊杂志上了解信息。一次,他打听到一家医院可以接受遗体捐献后用于搞科研,但是这家医院要求他办理各种复杂的手续,苦于手续繁琐,张洪才放弃了办理。 

  事情就这样一直搁着,直到2002年的一天,张洪才老人在街上看到许多人在献血,他想能接受献血,遗体也能接受吧!于是他便上前打听。当老人讲述完后,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知道这样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该找哪个部门?正当老人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一名叫杨贵英(音)的人站了出来说,她会帮助老人打听。随后,他们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一年之后的一天,在家休息的张洪才老人意外地接到了杨贵英的电话,说是找到地方了。事情在杨贵英的帮助下与市红十字会联系上了,因而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张洪才告诉记者,他自己是位老共产党员,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在战争年代,他看到许多战友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生前为国家做了贡献,死后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啊!为何不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呢?另外,这也是一种破除封建迷信的形式,虽然现在不是很容易让人们接受,但是起码自己也带了个头啊!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人的生死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有生必然就有死,死了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鬼、灵魂都是不存在的东西。选择这样,不仅为国家减少了麻烦,也为家人减少了负担,这样的选择,自己不后悔,反而觉得很高兴,很理想。张洪才继续说道。 

  家人理解并支持 

  身为一家之主的张洪才做了这样的选择。其家人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记者采访了张洪才的老伴张治润婆婆和大儿子张勇。 

  “这件事情,他(张洪才)早就给我们说过了,正式提出是在1999年春节的时候。说的次数多了,我们也没什么说的,反正就按照他说的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毕竟,他是一家之主嘛!人都老了,在走只前有个想法,也算件喜事吧!”张治润婆婆说。张洪才现在的身体还比较好,每天早上5点到9点都要外出参加锻炼,以前还参加过市骑游队,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退了出来。张治润婆婆继续讲道。 

  张洪才的大儿子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做出这样的选择,起先我们当子女的是有些不理解,可是父亲坚持。他不仅自己打听,还叫我帮他打听,当时我工作忙,也认为他说过了就算了,没放在心上。今年年初,父亲突然又说起此事,还说找到地方了。我父亲这个人是个认准了事就非常执拗的人,他1948年就参加了革命,对党的感情很深。所以,我们也就随他愿了,但是从内心上来说,心里有些不好受,这件事不能细想。父亲却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所以我们也就依他,支持他。”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张洪才老人高兴地给记者说,自从自己填了表后,心情都一直非常舒畅。他还对许多认识的老人说过这件事情,其中有些老人也愿意捐献呢!其实这是件好事啊! (雅安日报)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5-01-30 16:50:26
  • 向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咨询。
    z*** | 2005-01-30 16:50:26 710 43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医院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