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伊朗问题

首页

伊朗问题

伊朗和美国是否会交战,伊朗的结局和伊拉克会一样么?战争的结果对世界石油的价格会有这样的影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么?如果会中国会怎么应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0-15 16:22:27
      伊朗和美国是否会交战,伊朗的结局和伊拉克会一样么?战争的结果对世界石油的价格会有这样的影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么?如果会中国会怎么应付/ 
    伊朗和美国是否会交战,主动权在美国手里,换句话说,即使战争发生了,挑起战事的将是美国。如果战争发生,伊朗的结局和伊拉克将不会一样。
      战争的结果将会对世界石油的价格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看战争是不是会发生。按地缘政治理论(这也是西方身体力行的理论),中东、中亚处于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历史上以称霸全球为目标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对此地有强烈的控制冲动,也不难理解,看地图就比较容易明白。
      按资源中心说,中东、中亚地区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石油。控制了中东、中亚包括印度洋(也就是印度),就控制了世界的地缘政治中心、资源中心,也就可以控制全世界的经济继而达到称霸全球的目标。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力量极为强大,这也促使美国领导者走上了全球称霸的道路,先是纠集北约盟友肢解南斯拉夫,使美国势力进入,接着是中亚,“911”后,以反恐为名,美国军事力量侵入了阿富汗,促使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反恐盟友,在中亚设置军事基地,接着入侵伊拉克,如果伊拉克战事顺利,美国人的设想,下一个目标将是伊朗。
       从美国国内政治看,对美国政策有直接影响的是利益集团,最著名的是三大集团:军火利益集团、石油利益集团、犹太人利益集团,这三个集团的利益可以说就是美国的利益,伊拉克不幸的成为三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交集,而伊朗也毫无疑问的成为其利益交集。很简单,战争需要军火、控制伊朗可以控制石油、打击伊朗可以维护以色列。
      所以只要国际形势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是早晚要对伊朗下手的。 其次是伊朗的结局和伊拉克的结局,我认为是不一样的。只说明显的:伊拉克原政府不得民心,国际声誉差,外交有重大失误,军队战争准备差,国内反对派力量强大,地理环境差极为适合霉菌的高科技作战方式而不利于防御;而伊朗政府有很高的凝聚力,国际声誉尚可,外交上与中、俄关系不错,与领国关系也可,军队战斗力比较强,国内没有成气候的反对力量,多山地利于防御。
       第三战争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促使世界油价攀升,对我国当然影响很大。如果美国控制伊朗,当然回操纵世界石油价格来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战争陷入僵局,美国当然也会军事打击伊朗的石油输出,而伊朗也会试图控制中东石油出口,这都会极大影响世界石油价格。
       最后我国对策。一是继续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二是降低国内单位GDP能耗,就是节能、三是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四是增大美国进行战争的成本,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五是继续大力发展我国海、空军 这些是我个人看法。欢迎高人多批评!。

    来***

    2006-10-15 16:22:27

其他答案

    2006-10-14 17:19:00
  • 我以为,美国或者北约可能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但是否派兵攻入伊朗要看中俄的态度,没那么简单.

    闲***

    2006-10-14 17:19:00

  • 2006-10-12 21:54:42
  •      伊朗核问题并没有因为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迅速得到解决,僵持状态在继续。持续多年的伊朗核问题背后,大国之间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实现“秘密外交”的可能,也许就暗藏在这些变化之中。
      法美关系破镜重圆
      “忘记‘自由薯条’吧,美国人最值得骄傲的食品,名称恢复为‘法式薯条’。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如此描绘美国与法国的关系破镜重圆。   2003年初,法、德等国竭力反对对伊拉克动武,美国人迁怒于“法式薯条”,好事者将它改名为“自由薯条”。   时过境迁,法、美两国在伊朗、黎巴嫩以及全球核能源等问题上展开合作。
      伊朗问题提交联合国后,法国与美国采取了同样的强硬立场,这与表决伊拉克问题时的态度大相径庭。   华盛顿遗产基金会欧洲事务官员约翰·霍斯曼认为,法国人所做的一切,出于本国利益。“他们(法国人)发现欧盟在主导全球事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这不是法国想要的,所以他们重新评估自己与唯一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
      ”霍斯曼说。   这种“重新评估”体现在伊朗和黎巴嫩问题上。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和法国甚至扮演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角色。   对于伊朗,霍斯曼指出,法国甚至比美国更强硬。法国外交部长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齐公开指责伊朗,隐瞒核计划真正意图。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美国与法国“热乎”,深层原因是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将2005年定义为“外交年”,修补与“有用”盟友们之间因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裂痕。   美联社记者帕特里克·科瓦日克拍摄的一张照片也许更为形象地说明了美、法、英三国关系:一张长桌旁,希拉克坐在布什与布莱尔中间,他比划着手势向布什说什么,布什侧身聆听,布莱尔则在一旁默默观望,似乎遭到冷落。
         美国低调 欧盟出面   巴黎美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纪尧姆·帕尔芒捷指出,美国并不是对法国“情有独专”,事实是,“华盛顿当局显然调整了第一任期内的外交策略,”美国不过是意识到,法国在当前某些重要问题上富有经验。   “假设美国要求制裁和孤立伊朗,我想你不会看到法国随声附和,”帕尔芒捷说,“法国不想成为伊朗不受欢迎的政权的替罪羊,美国对古巴的卡斯特罗也这么干,却没起到作用。
      ”   与此同时,法国意识到伊朗核计划对自身构成威胁。霍斯曼指出,法国认为,如果“核俱乐部”不断扩大,法国作为一个有核国家的重要性就会被“稀释”。   美国目前正是需要欧盟出面。围绕伊朗核问题是否递交联合国安理会的讨论,不但有伤伊朗颜面,对于美国来说,也可能遭遇难堪。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讨论这一问题,将遭到委内瑞拉、叙利亚、白俄罗斯和古巴等反美国家阻挠。这些国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也会令美国脸上无光。   所以,美国推动欧盟出面,由法、德、英三国提出议案。在公开场合,欧盟比美国更多谈到对伊朗的制裁。
         联合国安理会资深外交官李·范斯坦指出,美国如果期待类似2003年利比亚突然宣布放弃核计划的“大动作”,安理会并非“理想场所”,必须通过“秘密外交”途径实现,而“秘密外交”,不能仅仅依靠美国一己之力。   美俄伊朗 三角关系   德国《世界报》9日刊登文章,称伊朗核问题看上去是围绕技术细节的纠纷,事实上却是对双重霸权的角逐:一方面,安理会5个核大国要维持其在1968年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获得的核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美国和伊朗在争夺对中东地区的统治地位。
         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之后局势将随着可能到来的制裁伊朗和小规模世界经济危机而变得严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谈到“令人痛苦的后果”,这是表示军事打击的外交辞令,其实是种威慑———除此外几乎没有别的可能。   到目前为止,伊朗人未能成功分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或离间欧洲人与美国人之间的关系。
      但这种团结并不十分稳固。   促成核大国团结的,是阻止伊朗人获取核弹,但对美国在海湾的霸权则不然。俄罗斯提议代替伊朗进行铀浓缩就符合这种利益格局。   另外,俄罗斯新闻社13日播发对俄联邦原子能局战略稳定研究所所长、俄联邦原子能中心科研负责人米哈伊洛夫的专访。
      米哈伊洛夫把美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比喻为“德黑兰三角”。米哈伊洛夫说,伊朗核能研究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可能需要5到10年就能制造出核武器,而为伊朗核研究培养人才的正是美国,现在伊朗人拥有的一切敏感核技术或材料都来自西方,而非俄罗斯。   过于自信 伊朗失策   伊朗9日发出威胁,一旦面临制裁,将给美国造成“伤害和痛苦”。
      言下之意,将停止石油出口。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伊朗问题专家告诉路透社记者,伊朗这一招,恐怕适得其反。“谁都知道伊朗能干什么来伤害西方利益,这样说,只能造成美国的态度更加强硬。”   欧盟外交人士认为,外界普遍对伊朗“翻来覆去”的表现失去耐心。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伊朗确实手里有牌,但是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能走多远。”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米德·礼萨·阿塞菲12日宣布,伊朗将不再考虑俄罗斯的提议。第二天,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侯赛因·恩特扎米释放“矛盾信号”,称伊朗政府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打破核问题僵局,并仍在考虑俄罗斯的建议。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对伊朗转变立场表示困惑:“相互矛盾的信号来自德黑兰。他们一会儿拒绝,一会儿又不拒绝。”   欧洲外交人士普遍感到失望。一名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士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抱怨,伊朗好像在下国际象棋,走一步,往前看好几步,   在伊朗内部,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声音渐渐微弱。
      像前总统拉夫桑贾尼那样的相对温和人士,也只是一再强调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有人提出制裁或军事打击伊朗,国际舞台上的反对声音又会响起。 。

    清***

    2006-10-12 21:54:42

  • 2006-10-08 09:23:05
  •   德国主要媒体这几天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对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
      然而,美国在过去一年里却未对这个“大不敬”的敌对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新的一年,布什政府已经忍无可忍了吗? 德国媒体报道引人注目 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来源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
      虽然该报不能确定计划是否已经确定,但该报指出,根据美国《纽约客》的一篇报道,美军已经在2005年进入伊朗,以便确定空中打击的可能目标。 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国中情局局长戈斯2005年12月12日访问土耳其时,要求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2006年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
      这样,美国就可以从这些基地进攻伊朗。戈斯请求土耳其情报部门为准备空袭行动提供特别协助。 德新社的报道指出,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曼和巴基斯坦等伊朗周边国家也得到了有关通知。派往这些国家的美方人员提到了对伊朗实施空中打击的可能性,但他们没有提到行动时间。
       德国最严谨的政论刊物《明镜》周刊也称,布什政府与北约盟国的接触表明,布什政府可能正在认真考虑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美国看上去正在向盟国派出高级官员,以便让盟国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暗示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它在过去的一年里曾多次暗示要对伊朗动武”。
       美国和北约高官访问土耳其的情况也引人注目。几周之内,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以及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都到访土耳其。此外,两周前,土耳其军方高层还访问了华盛顿。而且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良好,埃尔多安不久前还给以色列总理沙龙打电话,祝贺他从心脏病中康复。
      再加上伊朗与土耳其一直不睦,因此更不能排除美国借道土耳其向伊朗动武的可能。一家土耳其媒体更直截了当地称:“现在轮到伊朗了。” 一系列的报道引起了各国舆论的强烈反响。中东国家许多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与伊朗素来不对付的以色列似乎更心急,媒体纷纷转载类似报道,《耶路撒冷邮报》使用了“美国正计划攻打伊朗”这样的标题,称美国政府已开始就对伊朗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与北约进行协调。
       对于外界的猜测,伊朗方面很快便做出了反应。2005年12月25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会见土耳其驻伊朗大使时含蓄地警告土耳其政府,两国应当极力阻止双边关系受到负面观点的影响。伊朗媒体还称,土耳其外长居尔断然否认上述报道,称“美国未向土耳其提出这样的要求”。
       美国一边准备一边制裁 与德国媒体报道相呼应,日本共同社也在2005年岁末报道说,多名美国政府人士和核问题专家日前对共同社透露,针对朝鲜和伊朗等所谓“无赖国家”,美军在战略司令部之下创设联合功能司令部。美国还制定了新的“8022”作战计划,并正在为实施该计划创造条件。
      该作战计划要求美军利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随时准备对那些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对国家实施打击,以确保美国自身的利益。在其所列打击名单上,伊朗和朝鲜名列前二。为评估这个新组建司令部的作战能力,以及“8022”作战计划的可行性,美军还实施了代号为“全球闪电行动”的演习。
      美军称,演习结果证明,“美军的综合计划和作战执行能力已经得到了检验”。 此外,美军从2004年起就已开始利用无人侦察机潜入伊朗境内进行侦察,除搜寻伊朗核活动的“蛛丝马迹”,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取伊军的兵力部署,为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创造条件。
       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情报搜集、组建作战机构……看来,美国对伊朗的确不再局限于口头上的警告,而是采取了实质性行动。以色列官方也再三重申,不惜通过军事手段摧毁伊朗的核设施。沙龙内阁核心人士透露,沙龙已授权武装部队做好“先发制人”的战斗准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对伊朗的秘密核设施进行打击。
       除军事方面的准备外,美国对伊朗的封锁力度也越来越大。2005年12月19日,美国监管部门宣布对荷兰银行处以8000万美元罚款,原因是该行违反了美国有关的反洗钱法,以及美国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相关措施。这是美国历史上针对一家银行所处数额最高的罚款之一。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早已有之,禁止向伊朗出口飞机和配件就是突出的例子。伊朗目前使用的客机、运输机大多是伊斯兰革命前从美国购买的,也有从第三国购买的美国制造的二手飞机,配件只能通过走私途径获得。本报记者多次乘坐伊朗客机,发现多数比较破旧,有的座椅扶手都露出了木头。
      伊朗的客机、运输机已平均使用了20年以上,机群严重老化。2005年12月6日,伊朗空军一架大型运输机坠毁,造成100多人丧生就与此有关。 美国不仅自己对伊朗实施制裁,还要求其盟友效仿,要欧盟国家、日本等限制与伊朗的经贸关系,断绝与伊朗的军事、科技交流与合作,伊朗从西方那里几乎得不到多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美国还欲切断伊朗的石油经济命脉,迫使伊朗就范。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会通过了对伊朗进行制裁的《达马托法》,规定美国公司不准参与伊朗石油能源开发,外国公司若向伊朗能源工业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将受到美国的制裁。 伊朗多招破解封锁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行动,伊朗内阁在2005年12月28日的会议上像往年一样通过了一项关于“揭露和应对美国干涉伊朗内政阴谋”的特别预算。
      此外,还多方试图破解美国的压力和封锁。 首先,购置先进装备,加强军事部署。2005年12月初,俄国防部高级官员披露:“伊朗将得到29套‘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这是完全智能化的短程防空导弹系统,可以自动同时跟踪、识别48个空中目标,导航雷达抗干扰能力极强,引进这种武器,将对有可能入侵的美国和以色列的飞机构成重大威胁。
      此外,伊朗与俄罗斯数年前即商讨引进“C300”中程防空导弹的项目。伊朗已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2005年10月通过俄罗斯火箭,伊朗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小型侦察卫星,2006年初第二颗卫星也将升空,使伊朗具备对中东地区进行监控的一定能力。2005年12月9日至13日,伊朗进行了为期5天、有史以来以美军为假想敌的最大规模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
      在演习举行的第4天,约1200名伊朗少年民兵在阿拉伯海的海岸线上,排成一条“人链”以示保卫国家的决心。目前,伊朗的“流星3”导弹射程达到1240公里,能够打到以色列及整个中东地区的美军。 第二,打“能源牌”。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吸引外国公司参与伊朗能源开发,购买伊朗石油天然气能源,使《达马托法》形同虚设。
      日本国内最大的石油资源开发企业就表示,2006年上半年正式启动伊朗阿扎德甘油田项目。二、通过开展能源外交,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伊朗石油储量超过1320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接近2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近几年,伊朗“几乎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大国都拉进了伊朗油气合作市场”,形成“捆绑利益”,在对关于伊朗的重大问题表决时各方都会权衡利益得失。
      印度总统亲自公开承诺,将来无论美国对印度如何许诺,印度永远不会支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去年12月底,全长2775公里、经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取得了进展,巴基斯坦除了可以收取可观的过路费外,还可以顺便从伊朗进口天然气,印巴与伊朗的利益自然也就捆绑在了一起。
      此外,伊朗还打出了“能源威慑”牌,声称一旦遭受攻击,将封闭霍尔木兹海峡,阻止海湾石油出口,这对世界经济的巨大震撼,美国及其盟国不得不考虑。 第三,拉阿富汗、叙利亚,帮伊拉克什叶派。伊朗外长称,伊朗向阿富汗提供了4亿美元的经济重建资金。伊朗总统内贾德强调,将加强与伊朗拥有共同文化渊源的阿富汗的关系。
      伊叙两国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叙利亚是伊朗对抗美国的第一道防线。伊叙两国在支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等重大问题上的磋商不断加强。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哈马斯就曾宣布,如果以色列一旦攻打伊朗,哈马斯将对以发动进攻。伊朗在伊拉克什叶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力,也有能力利用这一影响力,试图使伊拉克形势朝有利于伊朗的方向发展。
      伊朗媒体评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及伊朗在伊拉克的地位时称,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实际上帮伊朗除掉了宿敌,与其说是美国在伊拉克取得胜利,倒不如说是伊朗取得了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美伊战争会不会马上打起来,恐怕美国很难作出决断。在伊拉克问题彻底解决之前、叙利亚最终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有很多顾虑,何况布什的支持率已下降到了37%,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不能不慎重行事。
      (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驻伊朗、埃及、德国特约记者 张晓春 金谷 青木 特约记者 李文涛) 。

    学***

    2006-10-08 09:23:05

  • 2006-10-07 23:12:25
  • 美国人已经在筹备了,听说。如果打起来,这几乎是没有悬念的战争。但是我猜美国人不会像在伊拉克那样,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因为在中东的国家的国内政治基本上都存在一强多弱的情况,最强的一股力量被推翻后必然经历很长的力量调整时期。一个混乱的中东也不是美国人想要的。至于会不会对我们的利益有伤害,打起来了就必然会有伤害的。但是只要不出现政权的更迭,根本的利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不***

    2006-10-07 23:12: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