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长城的历史!

首页

关于长城的历史!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0-08 13:57:29
      风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 1935年10月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作为自己今生莫大的目标。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于长城有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认知! 一 历来人们对于长城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修筑长城的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2.长城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影响: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3.长城对边疆地区开发起到的促进作用 历代长城的修筑都是采用分区、分片、分段包干的办法来完成的。
      主要是依靠从中原各地调来的军队和征调民夫,促进边疆的开发可见工程的艰辛和伟大。长城也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另外也有人说长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种封闭思想的体现。 二 本文试图从长城的修、改、停、扩建历程来探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进程,主要以秦汉、唐清长城以及明长城为例。
       首先来看: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均有经济促进作用。 长城是人类历究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这实际上是战争防御的需要,长城的作用在于防御,当时由于争霸战争普遍进行,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齐、秦、楚、燕等国成为所在地区民族融合的核心。 春秋时期,由于争霸战争普遍进行,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齐、秦、楚、燕等国成为所在地区民族融合的核心。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这样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 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汉代主体民族始称汉族。汉武帝时期北筑长城、西通西域、南征西南夷,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汉朝呈现“万里统一,海内安顿”的局面。 整个汉朝,在战争间隙实行和亲、互市政策,为中原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融合和交流,还使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学会了使用铁农具和农耕,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遍野"的局面。
       汉代是我国多元民族融合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所以,汉族形成于汉代,汉族不是一个单一的血统的民族,而是包含了众多民族血脉的民族。 长城不仅是民族间战争与冲突的战场,也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再来看明朝,为了防卫蒙古骑兵的南下骚扰,早在明太祖时候(洪武二年,1369),就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明成祖时候,修筑了宣化一带的长城。 明朝的民族关系主要是前期与蒙古的关系,后期与后来推翻明朝建立满清的满洲的关系。明初,元统治者被推翻后,出现了蒙古人在北方建立的北元政权。
      为防备蒙古贵族对明朝的骚扰,明政府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并重修万里长城;明代中期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刺两部,瓦刺曾多次进攻明朝。鞑靼部则在俺答汗统治时期与明朝修好,在边境互市,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 明代,蒙汉间实现"封贡互市",不仅官方在许多关口开放了马市、茶市等市场,而且民间也有民市、月市和小市,私人贸易非常活跃。
      蒙汉间思想又化和生活习俗互相熏染融合,甚至蒙古族部落首领三娘子也喜爱穿大红彩缎狮子汉服。 纵观长城的历史我们发现,自春秋战国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基本上没有对长城“有所作为”,那就是唐朝和清朝,而这两个朝代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两个朝代都是大一统时期,我们知道唐朝的统治政策相当开明。
      在魏晋南北朝长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唐朝统治者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现今保留的长城遗迹几乎全是明朝修建的,然而及时是这样明朝仍然很快亡国,伴随着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开关延敌”,清军入关。
       正是看到了明长城对明朝无多大意义,所以清军入关后并没有像以往的朝代一样修建长城。 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康熙统治之时山庄初建,由于当时清朝西北地区很不安定,当地回族及青海蒙古诸部与清朝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因而山庄后来所“目睹”的民族融合、“你我一家”的情景较为少见。
      自18世纪中期以后,避暑山庄又成为了各民族“民间通商交往”的中心。当时内地与边疆的贸易日益活跃,而最初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到首都北京易得天花、常死于非命,所以通常少数民族来到内地的“落脚点”是在承德,由此避暑山庄开始成为中国各民族交流聚会的场所,成为清朝“民族凝聚力”大大加强的见证。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长城的修建主要在于他的军事意义。在战争条件下,正是在那种长城内外多军对垒,战争不断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同样在和平时代,长城又成为各民族加强联系和交往的纽带。可以说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的整个过程。 在社会主义的今天,长城早已失去了他的军事防御意义,而且中华民族大家庭业已形成,长城留给我们的是他千年的风霜,万里的雄伟和亘古不变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他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指挥和心血的结晶而成为了中华民族象征。
       。

    s***

    2006-10-08 13:57:29

其他答案

    2006-10-08 13:58:25
  •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和抵抗强邻的侵略。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筑长城的国家是位于今河南的楚国,其所筑的方城(即长城)南北长达数百里。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是秦、汉、明三个朝代:秦一万余里,汉二万里,明一万余里,三个朝代总共达五万里。
      但他们修筑长城的目的又各是什么? 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我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东胡)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长城以南的中原文明始终对于北方各族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所以他们经常向南人侵,对于这些飘忽无定的游骑,如果派大军追击,游骑则逃之夭夭,大兵一退,游骑又卷土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防御体系,惟一的办法就是修筑长城。
      因为在当时还是刀、剑、弓弩等武器的情况下,对这些经常来回骚扰的游骑来说,高大的城墙确实是一道非常有力的障碍。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防止匈奴和东胡的侵扰,就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花了10年时间,把燕、赵、秦所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长,这样便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达辽东的秦长城,全长一万里,号称万里长城。
       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时,匈奴已基本降伏。汉时修筑长城主要在河西,其目的是保护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遏制匈奴的骚扰。与此同时,为了防御匈奴的再次袭击,汉代不仅对秦长城进行大规模的修缮,而且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两道平行的外城。汉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西延至新疆,总长度达二万里。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是元朝统治者仅仅是逃之夭夭,有生力量并未被消灭,有可能还要卷土重来,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东北女真族的兴起,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北方的防务就成了保卫明朝、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所以朱元璋取得全国政权之后,便把修筑长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明长城,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省的鸭绿江边,全长12700余里。但至今还有很多人说明代万里长城东到山海关,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辽宁省境内的明长城虽然毁了不少,但有的地方仍留有残段,鸭绿江边也还保留有明长城的基石。 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直至清朝才停止了大规模修筑长城。
      究其原因,首先是清朝时的疆域已超越长城以北;其次,随着火药的发明和武器的进步,在爆炸力大的铁炮面前,长城的防御作用已显得无能为力;最后,最重要的是清朝统治者改变了统治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政策,即用宗教和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对长城的修建。如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每年清帝按时来此北巡,与蒙古族、藏族等上层人物一起围猎、比武、进行宗教活动,以此来拉拢蒙古族、藏族的上层人物,达到巩固统治、安定边疆的目的。
       长城作为防御体系,主要由城墙、敌台、关隘、烽燧四部分组成。其中城墙是长城的主体,它的形式和结构种类很多,因地而异:有用砖砌筑的砖墙;有用石块垒砌的石垛墙;有利用自然地形在山脊上砌的石墙;有利用险峻山岭顺势劈凿的劈山墙;有利用大山险阻作为障壁的山险墙;有用版筑的夯土墙;有用柞术编制的木栅墙;有用木板做的木墙;玉门关的汉长城则是用红柳条与芦苇层层铺砂石而成的城墙。
      从总的来说,明代的长城在山西以东以砖砌墙为主,而西部则以夯土墙为主。 城墙的顶部是军队防御的活动场所和通道,其平均宽度约5.7米,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列队并行。 城墙顶部,外侧的城墙叫堞墙,有砖砌的一个个垛子,叫垛口(俗称躲口),高约1.7米,垛口的宽度能并排遮掩两人,垛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三分之一垛口宽,垛口中有上下两个洞:上洞叫望眼,为瞭望敌情之用;下洞作倾斜状,谓之射孔,为射敌之用(图29);垛口与垛口之间下凹部分是作投石和滚木之用。
      垛口既可隐身防敌,也可射击敌人,对自己非常有利。城墙顶部内侧筑有一米高的矮墙,习称女墙,起护身栏杆作用,防止下跌。另外城墙顶部还设排水沟,以排除城台上的水。在金山岭长城的某些地段,城墙上面还修有与墙沿垂直的一道又一道的障墙,障墙上开有射孔和望孔,一旦敌人攻上城来,长城上的士兵还可步步为营予以抗击敌兵。
       长城每隔一定距离还要筑敌台,间距一般在射程范围以内。敌台的台子一部分突出于城墙之外,可以从侧向射击敌人,达到二台互相策应,不使敌人有登城的可能。敌台如上有重楼则称敌楼,上层同样环以垛口,中层四面开箭窗,下层可发火炮。总之楼中既可遮风、防雨、休息,又可储存武器、弹药,更可使敌矢不能及,敌骑不能近,能有力地打击敌人。
      至于建敌台还是建敌楼,以及两台之间的距离,则要视该段形势险峻与否而定。如八达岭南段长城的第三楼是敌台,因为这段墙下形势险峻,易守难攻;而北段长城8个敌台都是二层的敌楼,原因是墙下比较开阔平坦,便于敌骑驰骋,所以要特别加强防守。 长城沿线还有不少烽火台,它是利用举火和燃烟来传达军情的高台建筑,一般都筑在长城附近的小山包上,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并以鸣炮的数目来告知来敌的大致数目,这样台台相传,使几千里防线,数小时内总台便可得知敌情消息。
       关隘是出人长城的要道,一般设于山势险峻的峡谷地带,它是防守的重点地带,所以在这隘道上往往有好几个重关、好几道城墙和好几个城堡,以加强防御力量。如北京居庸关就有四个重关,在这山势险要的峡谷地带,前有八达岭,中有居庸关、上关,后有南口,层层把关,具有万无一失之利。
       长城有许多名关,其中最著名的是山海关、居庸关和嘉峪关。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则称为“天下第一关”,两者都是天下第一,可见两者地位的重要,所以两者关城都有强大的防御特色,城有重城和瓮城,门有重门和闸门,台有城台和敌台,楼有门楼、箭楼、角楼、敌楼和闸楼,关城上远远望去,碉堡林立,城墙高峙,显示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
       长城的游览胜地主要有: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北京怀柔县的慕田峪长城、河北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天津蓟县的黄崖关长城、河北秦皇岛市的山海关、甘肃嘉峪关市的嘉峪关等等。游览长城,不仅是使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它撞击人的心灵,振奋民族精神。

    1***

    2006-10-08 13:58: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