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潇湘

首页

潇湘

潇湘大概是指湖南的哪个地方,湖南永州在古代舜帝南巡时有潇湘之称.可是现在整个湖南都称湘潇.
所以我现在不懂潇湘这个地方是指湖南的哪个地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10-29 17:39:29
  •     湖南人讲话、写文章,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替湖南。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把“三湘四 
    水”当成了湖南的同义词。所谓“三湘四水”中的“四水”,即指湘、资、沅、澧四条 
    河流。对这个词的含意,认识比较统一,可是对“三湘”的含意,则有多种提法和不同 
    的理解。
         一种提法是: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是,这三县只分布在湘北、湘中, 不能概括湖南全省。另一种提法是:湘北、湘南、湘西,这种理解地域范围虽然较宽, 却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再一种是从湖南地理特征加以概括的。
       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 ,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 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
       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 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 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又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点 ,就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
      同时,漓水未流入湖南境内,掉头向西北流去把它列 入“三湘”,看来不够妥当。   还有一种提法,则是认为所谓“三湘”应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因为,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屈原有“浩 浩沅湘,分流汨兮”的诗句,可见古时已有沅湘之称。
         湘水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为湘、资、沅、澧四水之首,贯穿湖南。沅水是湖南最长 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潇湘二水与蒸水在衡阳合流后称“蒸湘”注入洞庭湖。 因此,应以“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较好,涵盖了整个湖南,就比较全 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湖南全境为何素称“三湘”,又为何简称“湘”?其意义又何在呢?时到今日,也无人能作出较好的解释,甚至连专门研究历史、地理和地名学的专家学者,也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其实很有必要弄清这一切。   湖南素有“三湘”之称,“三湘”之说有三种:   一说,因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有灵渠与漓水连接,称之“漓湘”;湘水东北流至永州北蘋口在潇水汇合,称“潇湘”;再东北流经衡阳北,又与蒸水汇合,称“蒸湘”。
      因而合称“三湘”。由于桂林的人文地理、语言风俗与永州相同,古代属零陵郡,习惯上被归入三湘范畴。   一说,是潇湘、资湘、沅湘的合称。因漓水南流入珠江,不属湘江水系;蒸水则太短小,所以去掉漓、蒸二名。而湘水北流至湘阴北之临资口汇入资水,叫资湘;北流至岳阳县西中洲,汇入沅江主洪道称沅湘。
      资水、沅水为湖南四大水系,流经地域占全省的2/3,故用“三湘”泛指湖南全境。   也有以湘乡、湘潭、湘阴为三湘者,原因是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三县曾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为首的众多湘军名将名宦。但这些近代人物的历史并不可与湖南历史同俾,更何况也不能代表湖南的全境之概念。
         尽管“三湘”之说不尽相通相同,但都是以湖南为主而言。但湖南又为什么简称“湘”,其意义又何在?专家告诉我们,“湘”并不是由“三湘”而来。   据宋代柳开《湘漓二水说》:“二水本一水也,……盖者人以二水相离故名之曰相、曰离,后人又加水云。
      ”这就是说,湘水和漓水因同一发源的水,南北分流,就被命名相、离,后在相、离两字旁加上水,就成为今天的湘、漓。湘江流域是湖南省影响最广泛、人烟最稠密、开发最早的地区,因而湘成为湖南省的代称,湖南省由此也简称“湘”。   然而,经过许多的历史、地理专家的实地考察发现证实,湘、漓二水并非同源。
      湘水发源于广西灵川县东海洋乡的岐岭南,漓水古名桂江,发源于兴安县西北与资源县接界的苗儿山。因而,“以二水相离故名之曰相、曰离”之说无真实考据,不可从。   其实,湘水地名的来源十分古老。“湘”字最早出现在《楚辞》中,《史记》里更是有“食湘波之鱼”、“浩浩沅湘兮”的语句。
         湘字最初是从相字发展而来,是较有考有据的。相即看管帮助之意,各种训诂学和辞义学多作此解释。商代武丁有子封于相,北魏于此建相州,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周时战乱,相人一部分南逃至河南、湖南等地,所以在河南上蔡、湖南都出现了湘水,从而也为湖南带来了湘学的地名——湘君和湖山——周代追称的名号。
      相人后来融入土家族,并转称为姓向了。   正因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于今长沙市设湘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临湘县,因濒临湘水故名。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八月,又设湘州于此。从此,成省相当于一级的道府,一直到今日,湘州所在地的长沙,仍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且濒临的湘江,是全省第一条大河,流域面积占列全省的1/3。 所以,湖南历来被简称为“湘”了。

    桥***

    2006-10-29 17:39:29

  • 2006-10-28 15:57:47
  • “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自宋以来,人们多以“三湘”代指湖南。为何称为“三湘”?说法甚多。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一说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后泛指湖南全省。 
      斑竹又叫湘妃竹,和湘妃的传说有关,由于湘妃的泪水滴在竹子上,形成斑痕。因而潇湘多与泪相关,文学作品中常说的潇湘,其意多为思念.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
    

    2006-10-28 15:57: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交通出行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