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诸葛亮为什么提出“集思广益”?

首页

诸葛亮为什么提出“集思广益”?

诸葛亮为什么提出“集思广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09 16:55:56
      在我国众多成语典故中,“集思 广益”是人们十分熟悉并常常使用的一 个。它要求决策行事时,集中众人的智 慧,广泛采纳有益的意见,以取得更大 更好的效果。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诸 葛亮的一篇教令,是他对下属的期望和 要求,是他的经验之谈,肺腑之言。
      刘备攻占益州之初,把很多政务 都交给诸葛亮主持处理。有个官员叫董 和,字幼宰,作为助手与诸葛亮共事。 他性格耿直、办事认真,也有见识。在 处理事务中,每当与诸葛亮的意见不同 时,他总是坦诚地提出来;两人为了说 服对方,不惜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直 到说服对方或者被对方说服,争论方才 罢休。
      诸葛亮十分赏识和尊重忠直的董 和,他从董和的坚持己见中受益良多。 于是,他担任丞相总揽朝政后,专门发布《与群下教》,告谕下级,向董和学习,提出“集思广益”的主张。教令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 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挢而获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 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返,来相启告。苟能慕元 直之十—,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少过矣。”诸葛亮向僚属下达指示说:之所以设置机要署,要参与处理事务的 官员在一起,是希望集中大家的智慧,推广对国家忠诚有益的事。
      如果为 避免小嫌疑,不愿发表不同的意见,就会荒废政事而给国家带来损失。经 过反复争论而得到正确的意见,就如扔掉破鞋而获得珠玉一般。然而人们 心中的想法,很难全部说出来,只有徐元直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不犹豫迟 疑。还有董幼宰参与处理事务七年,我办事有不周到之处,他竟能反复多 次提出来。
      如果大家能仰慕学到徐元直精神的十分之一,能够像董幼宰那 样勤勤恳恳、为国尽忠,那么我就可以少犯过错了。在执政治蜀中,诸葛亮总是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 言,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在争论中获得正确的意见,以避免自己犯过错。 他把这一做法提到忠于国家的高度,形象地称赞这种作风犹如扔掉破鞋而 获得珠玉一样。
      
      这就是他为什么提出“集思广益”的原因。“集思广益”有两个层面:居上位者兼听则明,从善如流;下属或同 僚则畅所欲言,直言进谏。它同时要求:双方出于公心,胸怀坦荡。这是 古代优良政风、作风的具体体现。诸葛亮以诚挚的态度,虚怀若谷的胸怀,积极倡导“集思广益”,为 国家的治理带来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办法,真不愧为一代忠臣贤相。

    W***

    2017-03-09 16:55: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