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词语“屋漏”其实是“屋陋”的依据是什么?

首页

词语“屋漏”其实是“屋陋”的依据是什么?

词语“屋漏”其实是“屋陋”的依据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7-24 17:49:41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千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杜甫自伤贫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 月。杜甫的一生,确系“颠沛流离”的一生。
      他出生于士大夫家庭,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但奸臣当道,应试不第,一直贫苦,44岁才得到一个小 官。“安史之乱”时他又被俘,后逃出虎口,投奔远在甘肃的肃宗,被任为左拾遗。47 岁时关内大饥,弃官西行。“三年饥走荒山道”,辗转来到成都。
      上元二年春天,知天命之年的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暂时的 栖身之所,并靠故交严武的接济,过上了稍稍安定的生活。不料到了八月,怒号的秋风 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弄得屋漏床湿。仕途多蹇、衰老贫困 的诗人感慨万千,写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诗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里的“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里漏雨,这是错误的解释。这里的“屋漏”应该翻译为“房屋内的西北角”,是名词而不是 动词。依据《尔雅•释宫》所说:“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南隅谓之变,东北隅谓之宦。”西北隅谓之屋漏,《辞海》中解释“屋漏”的第一义项是:古代室内 西北隅是施小帐的地方。
      如《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根据 《辞源》的解释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人室,故称屋漏。《疏》:屋漏者,室内处所之名,可以施小帐,而漏隐之 处,正谓西北隅也。从诗文来看,如果把“屋漏”解释成“房子的西北角”,恰好和“床头”相对,对 举成文,符合古诗文的词句格局。
      
      同时,用屋子里的两个不同的位置,泛指整个屋子 (有点借代的修辞味道),说明屋子全都湿了——无干处,从而呼应“茅屋为秋风所 破”,与“雨脚如麻未断绝”互相映衬。两句诗连起来就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 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 语义重复之嫌。

    s***

    2017-07-24 17:49: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