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评价红楼梦人物巧姐?

首页

请评价红楼梦人物巧姐?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26 00:15:25
      巧姐
     巧姐是《红楼梦》一书中,十二金钗正册中的人物,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判词: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虽然也是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但在曹雪芹原著的前80回中,都还只是个孩子,甚至连句话都没有,并没有什么依据可以说明她的个性特征。 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也是她唯一的孩子。
      王熙凤这个人,用贾母的话来形容,就是“霸王”一样的人。她是贾母长子的儿媳妇,公公是世袭的荣国公,娘家也是京城知名的富有官宦人家,民间传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出类拔萃的王熙凤。她聪明漂亮,泼辣能干,善于逢迎又工于心计,在贾家大权独揽,春风得意。
      她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热心起来可以做个孝顺周到的孙媳妇或是体贴风趣的大姐姐,厉害起来又是个精明强干人人敬畏的管家婆,贪婪狠毒起来又是个毫不留情心狠手辣的母夜叉。她平生一无所惧,敢做敢为,也不相信什么阴司报应,对自己的敌人从来都抱着赶尽杀绝的主张,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子孙后代积德。
      但是这么个厉害人物也有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她虽然在贾家很得宠,但是没有儿子的女人在旧社会可能意味着最终会失去地位甚至财产继承权。而有了儿子才有后半生的保障。比如李纨,虽然青年守寡,可是因为有了儿子贾兰,照样有好日子过,虽然不干什么活,却能拿最高的工资,还处处受人敬重。
       凤姐结婚几年,一直对自己的好色丈夫控制很严,生怕他跟别的女人生出儿子来抢占自己的地位,为此不惜把自己的丫环平儿给他作妾以收买其心,并且害死他的宠妾尤二姐。但是,很不幸,她和平儿都没能生出儿子。随着唯一一个儿子的流产,她的健康也每况愈下,生儿子是越来越不可能了。
      于是,很自然地,她把自己仅有的女儿当作了毕生的希望。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凤姐虽然泼辣狠毒,但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还是非常疼爱的。越是能干的家长往往越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累、受委屈,倒是窝囊无能的家长养出的孩子成熟得更加迅速,也更加独立能干,所以能干与不能干的特性总是隔代遗传。
      凤姐抚养巧姐肯定也是非常的溺爱娇惯。这个城府极深、心力交瘁的女强人可能只有在面对女儿的时候才会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柔情。女儿是她那颗如同铁石般冷酷强硬的芳心上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然而巧姐并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书中大部分出场时的巧姐都是生病的状态,不是出水痘就是感冒伤风,身体是娇弱得很。
      凤姐为她非常担心,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孩子,要是再活不长,她可就真是一点指望也没有了。她不但担心女儿的身体,也担心她的前途。巧姐出生的日期是阴历七月初七。中国人认为“七”是个不大好的数字。阴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民间认为这个日子阴气很重,因为所有喜鹊都上天搭桥去了,所以人间无喜气。
      这天出生的孩子多半长大后也是忧多喜少。所以凤姐也为自己的女儿担忧。 当刘姥姥游完大观园后,凤姐抱着生病的女儿,开始跟她探讨起了女儿的命运。凤姐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一来可以借刘姥姥的寿,二来因为老刘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刘姥姥虽然只是个农妇,却生来有些见识。有时表现得象个“三八”,有时却又有点“半仙”的风度,是个怀才不露、大智若愚的高人。她问清了孩子的生日后,决定给她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个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刘姥姥还向凤姐保证说,这个名字可以使这孩子长大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从这“巧”字上来。
       这也是中颇为温馨的一幕:两个年龄阅历和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女人共同为一个注定命运多蹇的小女孩筹划,希图改善她的前途。每次读到这里,都让我想起了的童话故事。二者情节非常神似。中的公主也是在襁褓中就遭受邪恶仙女的诅咒------将在16岁时被纺针刺死。
      其后一位善良的仙女挺身相助,她虽然无法打破邪恶仙女的魔法,但可以加以改善,就是把被刺而死改成长久催眠,直到有爱情的力量将她唤醒。刘姥姥就象那个好心的仙女,后来她也真的象那仙女帮助公主一样帮助和保护了巧姐,她才是巧姐命中的救星。 从判词来看,巧姐后来的确是遇到了难处。
      贾府败落,母亲病死“狱神庙”。父亲可能是入狱,也可能是死了。她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也许是王仁和贾蓉)卖入青楼,沦为娼妓。巧姐本来就体弱多病娇生惯养,一旦从锦绣丛中跌落尘埃,早就是又悲又怕,精神几乎崩溃,哪里还能想办法跟命运抗争呢?基本上已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了。
      可是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刘姥姥。刘姥姥因为以前得到过凤姐和贾府的周济,决定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所以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搭救巧姐,终于替她赎了身。赎身后的巧姐无家可归,刘姥姥又收留她,并不嫌弃她的青楼经历,忍辱含垢,把她许配给自己唯一的外孙板儿为妻。
       。

    孙***

    2006-11-26 00:15:25

其他答案

    2006-11-26 09:40:59
  •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巧姐 添加日期:2006-10-9 17:45:03 来源: 点击: 250 收藏到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贾巧姐,贾琏、凤姐之女。原只叫大姐儿,因她是七月初七生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便给她起了“巧姐”之名。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在前八十回中,除了写她出痘、生病,余未多叙。从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一段来看,她将是曹雪芹在后数十回中着重描叙的人物之一。
       续书中关于巧姐的文字与原作意图颇不相符。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册页上画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点明了巧姐的结局是从公府千金沦为了一个乡村织女。续书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有钱财百万、良田千顷的周秀才,这无疑与原作精神相抵牾。
      另脂批暗示巧姐与板儿有缘,最后是结为夫妇。第四十一回巧姐与板儿互换佛手、柚子玩一段,有两段批语,一云:“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云:“抽(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泄漏,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庚辰本)巧姐最后因刘姥姥相救而免难,续书顾及了这一点,写巧姐正要被“狠舅奸兄”卖掉,幸亏刘姥姥进府设计将她救往乡下。 续书写及巧姐年龄时还有令人不解之处,第八十八回写到她刚在学舌,一见贾芸就哭,分明是个幼女形象,可时隔三个月,到第九十二回就写她已认了几年字了,到第一百十八回,相隔也不过四、五年,王仁等人已打将她卖给外藩王爷作妃子的主意了。
       附《红楼梦曲·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

    小***

    2006-11-26 09:40: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