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张良

首页

张良

介绍下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03 00:45:04
      汉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2]。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记》上则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3]。死后谥为文成侯[4]。《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逸事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 张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后,日夜钻研,反覆揣摩;终于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测之机。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刘邦把秦灭了,建立了汉朝,亦报了秦灭韩的仇;便向汉高祖请辞。张良依照黄石老人书上所写修炼道术,运气丹田;使自己身轻如燕,能够遨翔天际。 张良从圯桥得书后十三年,特意前往黄石老人所说的济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块神奇通灵的黄石。
      张良虔诚地把黄石带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过了很多年,张良遗形成仙,在仙界当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张良的家人在张良升仙后,把他的遗体和黄石一起埋葬在龙首原。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天下大乱;有人发掘张良的坟墓,刚挖开墓时,只见黄石像活的一般,变化著飞上高空,犹如流星般在云中消逝。
      而墓中并没有张良的骸骨,只有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博浪沙暗杀秦始皇。 改名藏匿于下圯时照顾过项伯,之后相当受用,如鸿门宴时助刘邦逃脱,刘邦封为巴王时,张良恳请项伯向项羽求情,因而改封为稍改善的汉王。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离开席位去找刘邦的卫士樊哙来协助 项羽向张良(就他人的眼光,张良并非完全的刘邦立场,而是以韩国复国为主)询问刘邦入关就国(前往汉地)后的威胁性时,张良的答覆使项羽松懈刘邦再复出的动向。
       刘邦受困于荣阳城时,以计策挑拨项羽与范增间的互信,致使范增求去,项羽自此失去身边最佳的谋臣。 接受与支持陈平的建议,向刘邦献策:毁信自背后突击项羽,不过遭反击而产生危机,此时张良再提议拉拢他力(韩信、彭越)等形成包围之势,最终消灭项羽。
       项羽败至垓下后,项伯等其他项羽身边的重臣已知不可为,连夜投奔汉营,张良再次迎接项伯等人。 张良反对恢复战国时的分封体制,力主秦一统六国后的郡县制集权体制,虽未被全然采纳,而是郡县、分封共混,但对之后西汉完全迈向郡县制集权化打下基础。
       解除造反危机。项羽死后不久汉朝确立,但却迟迟没进行论封行赏,同时刘邦在宫中的一庭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议论,刘邦向张良询问臣子在商讨何事?张良回答:因为迟迟未封赏,臣子们正在讨论如何造反?刘邦大为紧张,进一步询问张良当如何解决?张良问刘邦:主公最痛恨谁?刘邦回答:雍齿,因他经常讥辱我。
      张良说:现在请主公先封赏雍齿厚重黄金,刘邦立即照做,此事传开后,众臣皆认为:主公最痛恨的雍齿都能获赏,想必我们也不会过差,因此打消造反念头。 解除废太子危机。吕雉(也称:吕后)向张良求教如何不废现有太子,张良告诉吕雉,请天下四位高望的长者共劝刘邦,即可打消主公另立的主意,事后确实奏效↑ 张良其实原本与周王室同姓,都姓姬,应为姬良,之后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名张良。
       ↑ 张良的父亲张平,张良的祖父张开地,两人共同担任了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张平为韩厘王、韩桓惠王,此称为五代相国。 ↑ 封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东南方,关于张良的后代,张良的儿子有张辟疆,之后历史上的后汉学者张超、三国蜀汉时代的张翼等皆是其后。
       ↑ 也称为: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w***

    2006-12-03 00:45:04

其他答案

    2006-12-03 16:40:40
  •   汉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2]。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记》上则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3]。死后谥为文成侯[4]。《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逸事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 张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后,日夜钻研,反覆揣摩;终于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测之机。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刘邦把秦灭了,建立了汉朝,亦报了秦灭韩的仇;便向汉高祖请辞。张良依照黄石老人书上所写修炼道术,运气丹田;使自己身轻如燕,能够遨翔天际。 张良从圯桥得书后十三年,特意前往黄石老人所说的济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块神奇通灵的黄石。
      张良虔诚地把黄石带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过了很多年,张良遗形成仙,在仙界当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张良的家人在张良升仙后,把他的遗体和黄石一起埋葬在龙首原。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天下大乱;有人发掘张良的坟墓,刚挖开墓时,只见黄石像活的一般,变化著飞上高空,犹如流星般在云中消逝。
      而墓中并没有张良的骸骨,只有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博浪沙暗杀秦始皇。 改名藏匿于下圯时照顾过项伯,之后相当受用,如鸿门宴时助刘邦逃脱,刘邦封为巴王时,张良恳请项伯向项羽求情,因而改封为稍改善的汉王。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离开席位去找刘邦的卫士樊哙来协助 项羽向张良(就他人的眼光,张良并非完全的刘邦立场,而是以韩国复国为主)询问刘邦入关就国(前往汉地)后的威胁性时,张良的答覆使项羽松懈刘邦再复出的动向。
       刘邦受困于荣阳城时,以计策挑拨项羽与范增间的互信,致使范增求去,项羽自此失去身边最佳的谋臣。 接受与支持陈平的建议,向刘邦献策:毁信自背后突击项羽,不过遭反击而产生危机,此时张良再提议拉拢他力(韩信、彭越)等形成包围之势,最终消灭项羽。
       项羽败至垓下后,项伯等其他项羽身边的重臣已知不可为,连夜投奔汉营,张良再次迎接项伯等人。 张良反对恢复战国时的分封体制,力主秦一统六国后的郡县制集权体制,虽未被全然采纳,而是郡县、分封共混,但对之后西汉完全迈向郡县制集权化打下基础。
       解除造反危机。项羽死后不久汉朝确立,但却迟迟没进行论封行赏,同时刘邦在宫中的一庭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议论,刘邦向张良询问臣子在商讨何事?张良回答:因为迟迟未封赏,臣子们正在讨论如何造反?刘邦大为紧张,进一步询问张良当如何解决?张良问刘邦:主公最痛恨谁?刘邦回答:雍齿,因他经常讥辱我。
      张良说:现在请主公先封赏雍齿厚重黄金,刘邦立即照做,此事传开后,众臣皆认为:主公最痛恨的雍齿都能获赏,想必我们也不会过差,因此打消造反念头。 解除废太子危机。吕雉(也称:吕后)向张良求教如何不废现有太子,张良告诉吕雉,请天下四位高望的长者共劝刘邦,即可打消主公另立的主意,事后确实奏效↑ 张良其实原本与周王室同姓,都姓姬,应为姬良,之后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名张良。
       ↑ 张良的父亲张平,张良的祖父张开地,两人共同担任了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张平为韩厘王、韩桓惠王,此称为五代相国。 ↑ 封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东南方,关于张良的后代,张良的儿子有张辟疆,之后历史上的后汉学者张超、三国蜀汉时代的张翼等皆是其后。
       ↑ 也称为: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皓***

    2006-12-03 16:40:40

  • 2006-12-03 16:28:33
  • (?-前185或189)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祖先五代为韩国丞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交节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阻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聚众起兵反秦,后归刘邦,成为刘邦重要谋士之一。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建议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提出不立六国后代;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笨***

    2006-12-03 16:28:33

  • 2006-12-02 21:41:30
  •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
      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
      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j***

    2006-12-02 21:41:30

  • 2006-12-02 21:38:55
  •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中部)人,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张良墓在微山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处,其墓形下方上圆,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块,碑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上书“汉留侯张良墓”。
    

    撕***

    2006-12-02 21:38: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