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养过土元(地鳖虫)的,进来帮帮忙~~~

首页

谁养过土元(地鳖虫)的,进来帮帮忙~~~

谁养过土元(地鳖虫)的,进来帮帮忙~~~ 
孵化箱高1米宽0.6米长0.6米,冬天箱里保持28-30摄氏度,按此配制需温度控制仪和热电欧,再装一只交流接触口,各需要配多少瓦??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31 10:35:12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地鳖虫的养殖技术            
    地鳖虫的养殖技术 
     
     
        地鳖虫饲养地鳖虫又叫土鳖虫、土元等,我国南方均有分布,现在已进行人工养殖。地鳖虫以干燥的雌成虫全体入药,雄虫最后蜕皮前也可入药。
      性寒,味咸,有毒,具有破坚结、催乳、化瘀止痛之功能,如跌打丸、治伤丸、消肿膏、伤科七厘散等许多中成药都有这一成分,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1.生长发育 地鳖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雄虫成熟,从若虫到长出动翅膀需8个月;雌虫无翅,成熟约需9-11个月(都不包括越期)雄虫交尾后经5-7天后死亡,雌虫交尾后一星期产卵。
      一次交尾,终生产卵。6-10月为交尾盛期。产卵从4月下旬至11月下旬,7-10月是盛期。卵子粘在一起成卵块(称卵鞘),棕褐色,肾开或荚果形长约0。5厘米,经40~60天孵化出房。30~50℃是孵化的最适温度。此外有适当的水分也是发育的条件,如把卵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坑(缸)内孵化,可以加速孵化。
      5~8月中旬以前产的卵,先后于7月上旬至11月中旬以前依次孵化完毕;8月中旬到越冬前产的卵,到次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陆续孵化。刚孵化的若虫微白色,以后每隔25~50天蜕皮一次,雄虫蜕皮8次,雌虫蜕皮10~11次。 2.饲养设备 养地鳖虫的常用设备如下。
       (1)工具筛 筛子四种。1号筛方眼8。5毫米;2号筛方眼3。5毫米(同米筛);3号筛略同糠筛,可用绿筛布眼作筛;4号筛方眼1。2毫米。筛框的大小在饲养范围小的用8。5 平方寸,范围大的可以扩大。 (2)饲养坑 除设置繁殖需要用的缸、钵若干只外,应备有饲养坑。
      饲养坑形成繁多,以层坑最为合适。层坑从地面起造五层具体设施如下: ①坑的建筑:坑的后面靠墙,沿墙有长10。5尺,阔1。6尺的地。建坑五座,每座5层,共25个坑。每个坑内面积3平方尺,合计总面积为75平方尺,可以养干虫一担,建坑方法是依墙竖立左右水泥墙板各一块,间隔2尺,上面平铺盖上水泥板一块。
      盖板规格:阔1。6尺×长2。1尺×厚0。1尺。墙板规格:高1。1尺×阔1。6尺×厚0。1尺。依次建成五座。在盖板上面同样竖立墙板,上面加盖盖板,建成第2层,一直建成5层。 ②坑门结构:坑门高1。1尺,阔2尺,分上下两段。下边一段用水泥板扣分塞入,规格:高0。
      6尺×长2尺×厚0。1。上半边用木料做成,固定门框,作为活动门的根据。框长2尺×阔0。5尺×厚0。1尺。框钉好扣分塞入。活动门按空余位大小做好框子,框子上钉塑料细眼布。层坑的温度一般比池坑高3~5℃,因而地鳖虫食量显著增加,生长明显加快。实践证明,层坑年产量较沁坑饲养提高30%以上。
      层坑高度不低于1。1尺,否则,在高温季节就难以使气温降低到地鳖虫能够生活的限度。地鳖虫怕热,却并不十分怕冷。气温达39℃时,如果密度饱和就会闷死。所以在气温达38℃时,就要降温,免受损失。 ③坑泥:地鳖虫对饲养土的适应力较强,沙土、粘土、壤土都可以,只有疏松、潮湿、粘性强的泥不能用。
      土要敲碎,用3号筛除去土块,掺入少量草木灰。饲养土湿度以含水量20%左右为宜,超过25%的饲养土会粘成团,地鳖虫入土困难,而且不便取出。饲养土含水量低于10%,虫体内水分消耗太多,影响发育。如发现饲养土过湿、过干现象,就要找出原因,给予适当的调节,采取换土、增加或减少青料搭配,是调节饲养土水分的有效措施。
      饲养土的厚度随虫龄大小而同。1~4龄虫饲养土一般不超过2寸,5龄以上若虫及成虫3寸厚已足够。为使虫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主动调节的余地,使之能深入避暑或避寒,泥厚6寸为宜。孵化缸(钵)的泥土格外要松。拾来的牛粪晒干敲碎用3号筛过,加湿揿实发酵后晒干待用。
      用牛粪拌入50%细泥土,调湿至有潮湿感入缸(钵)使用。 3. 饲养管理 (1)密度 地鳖虫在泥土中喜集合,所以饲养密度可较高。饲养密度可随虫龄增长来调整,每平方尺面积的极限鲜虫可达2斤。地鳖虫有吃卵的习性,故种虫密度不能过高(表1)。
      群体饲养地鳖虫,在一般饲养水平下,同期孵化的若虫一直饲养到成虫阶段,其发育进程会有1~4龄之差。为了促使平衡发育,待饲养密度接近一定数量时,应进行分档。1~6龄虫可按饲养密度范围进行分档。7~8龄雌若虫9~10龄雌若虫。饲养坑内以黑暗为主,但要有通气的孔隙,以免闷死。
      所有坑门绿纯正布上用暗黑色纸封掉,封时左上角和右下角甸留下一平方寸地作为通气孔。大热天,温度在38℃以上时,把封纸去掉,甚至把门敲开,并加厚泥坑或减少密度,进行降温,确保安全。有人用黑暗坑和透明坑作对比,在同等条件下饲养100天,黑暗坑比透明坑增产21%。
       (2)管理 ①卵鞘缸(钵)是专门孵化卵鞘用的。5~8月中旬的卵鞘当年能房,每月应设一个缸(钵)。5月份的卵鞘可以连同上年8月下旬以后的卵鞘混放一起。卵鞘孵化日期自40~60天不等。5月份的卵鞘至7月底可全部出房。这时把幼虫筛出,筛时先用2号筛筛出卵壳,再用3号筛筛了幼虫,点数以后原地再养到全部蜕完第一次皮以后,移入饲养坑中饲养。
      6~8月的卵鞘也分别如此处理。 ②饲养坑的大小以3平方尺寸宜。从孵化缸内移入2龄以上的幼虫,一直饲养到个别雄虫出现翅膀时,进行剔雄养雌,如果培养母虫,就不要剔雄,用1号筛筛出若虫另放一坑,为母虫坑,听攒其出翅交配。筛下比较小的虫留着再养再筛。
      母虫坑的坑泥应该比较湿些。湿的程度以筛时不会结团为标准。要特别注意的是母虫的饲料,因为卵鞘内部需要水分特多,除泥土较湿外,还应从多汁饲料方面着手补给,万一多汁饲料不够,也要用精料拌水去喂。否则,水分不足,母虫就要吃卵,有时食卵会超过半数以上,这是极大的损失。
      母虫坑内母虫产卵后每5天筛一次,筛出卵鞘、卵壳。卵壳占卵鞘10%以下时,说明管理适当,超过10%时就是水分不足。只要掌握好吃卵比例,那么筛卵日期的间隔问题就是一个月筛一次也完全可以。 (3)饲料 ①粮食、油料加工后的副产品,如麸皮、米糠、菜籽饼粉、棉仁饼粉、豆腐渣等。
       ②废弃的各种瓜皮和菜叶,尤其是花、茎、叶。 ③甘薯、芋艿、茭白、梨、桃、柿、甘薯藤等。块根和球茎以切丝为好。 ④无花果、蓖麻、芝麻、蚕豆等叶;紫云英(红花草子)池塘里蕴藻、浮萍,尤其大叶的竹叶蕴更要吃。⑤动物性饲料:食堂吃剩的各种下脚残渣,包括猪、牛、羊、鸡、兔、鱼等残渣泔脚步。
       (4)喂食 地鳖虫非常耐饥饿。在湿润的坑泥中,一个月不给食也不致饿死。平时,也不是每天要吃食,而是隔几天觅食一次,形成分批出来觅食。饲喂时要按照不同虫龄、不同季节与不同的发育阶段,灵活掌握喂食方法。1~4龄若虫,因虫体小,活动能力弱,一般不善于出土活动,多在饲养土表层内觅食,故在饲养土表面可放土,精料直接撒在上面,不变质,利于小虫觅食。
      1龄虫尚无食青饲料的能力,可在饲养土表面加撒一层一寸厚稻壳,将精青料撒在上面,这样可使地鳖虫出土后,穿过稻壳,虫体无泥,保持精、青青干净,以免浪费食料。在气温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喂一次,在6~9月间要每日喂食,时间以早晨为好。各龄虫在蜕皮前后,食量显著减少,蜕皮期间完全停食。
      此期间,少喂精或不喂,待饲养土表面大量虫壳出现后再正常喂食。为了使喂食量能接近实际需要,各类型饲养面积内虫龄、虫量及发育阶段都必须掌握,每次喂食时要求精料吃光,青料有余;掌握精青搭配,以青为主的原则,并根据消耗情况增减饲喂量。这样才能拿出清理一次,再放回继续使用。
      尤其母虫坑要加强防范。母虫坑泥面不放稻壳,便于筛卵。薄膜放在泥土表面,主要是防螨危害。由于母虫土较湿,气温高,很容易发生甲螨,如切实做好母虫的防范工作,就闯过了饲养地鳖虫的主要难关。多喂动物动物产,能促使地鳖虫迅速生长,纯喂树叶野草,生长缓慢。
      除动物动物 要熟喂外,其他都可以生喂。各龄饲喂的食量搭配如表2。 (5)卵鞘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是缩短生活周期、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卵鞘拣出的好,特别是早春人工孵化比自然孵化好。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产的卵鞘要到翌年6月中、下旬才能孵化出房,如果用人工孵化,可以提前在3月上、中旬出房。
      人工孵化在2月上、中旬开始,即用一只比较大的铝锅,锅内放一只钵头,头头大小较锅的直径稍小一些。钵内装孵化用泥(有细、松、潮湿感),同卵鞘拌和均匀,使每个卵鞘都有泥土湿润。锅内装水,水同钵内泥土的高度相同在锅底下放一盏有灯罩的煤油灯。灯罩顶部离锅底半寸,灯芯高低可以校正,使锅内水保持一定的温度(32~35℃)。
      每次调节火力要在日中气湿最高时进行,夜晚自然温度(指气温)下降时,孵化温度可以同时下降。日中自然气温上升时不会超过校正的孵化标准温度。水温必然同泥土温度相同,可以随时检查。灯罩上的烟煤应隔几天擦一次。每隔几天将钵内泥卵搅拌一次。昼夜不停火,40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虫,60天全部能出房。
      铝锅盖上的胶木柄头拿掉作为通气孔之用。盖上加盖保温的小棉被一条(小棉被当中也要有一个通气孔锅盖上的小孔相通)。铝锅砌在灶内,泥砖可以保温,中途即使停温几天问题也不大。 (6)病害、敌害防治 ①绿霉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
      患绿霉病的地鳖虫腹部呈暗绿色,有斑点,脚收缩,触角下垂,全身柔软,行劝呆滞,晚上不出来觅食,白天大部分爬出泥面后死亡。一旦发现病虫,就要采取练出另养、更换坑泥、降低温度、减少虫口密度等办法,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该病的发生。如果已发生霉病的应及时用浓度为0。
      5%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在虫体上来菌;也可用0。25克氯霉素或金属素拌入0。5斤麦麸中喂地鳖虫,连喂2-3次,直至痊愈为止。 ②卵块曲霉病:卵鞘在孵化期间,由于缸(钵0内高温、高湿,曲霉菌大量繁殖,造成和若虫死亡。防治方法:a。做好消毒工作。
      取清洁的细沙,经曝晒消毒或蒸汽消毒后作坑泥。卵块最好隔10天收一次,先去掉杂物和早产、脱产的卵块,然后用3%漂白粉1份加石灰粉9份混合后,慢慢地撒在卵块上,消毒半小时后,用筛子筛净粉剂,将卵块与细沙拌匀;放入缸内孵化。一般60厘米直径的缸(钵)可放2斤卵块。
      放的厚度为4寸,上面再盖2寸厚的清洁细沙,沙上再撒上一层薄薄的漂白粉(管理操作时,要先刮去漂白粉,不能让它混入卵层)。B.保持一定的湿度。孵化期间,夏、秋季工要保持卵层和覆盖层都要保持干燥,平时在调节湿度时,卵块不能被水点浸湿,沙粒上不能见水。
      见有省是幼虫出房时,就应换新坑坭(3份清洁细沙加1 份腐熟干燥的细牛烘组成,湿度以手捍成团,触之能散为好),厚度2~3寸。每隔3天筛出幼虫,放入幼虫缸饲养。C。孵化期不要投喂食物。刚孵化的幼虫,吃食极微,甚至不吃,投喂的食物基本上都发生霉烂变质,加重了曲霉素的繁殖,所以这段时间内不能投喂食物。
       ③粉螨的产生和防治:气温在26℃以上,尤其是坑泥较湿,虫口稀疏,喂料有剩余时容易 发生粉螨。粉螨的形状,初时细微如粉,不易发觉。两周后逐渐第大,体长不到1毫米,全身柔软,成弧形,有光泽,灰白色,全身生有刚毛,有足4对,其幼螨就寄生在地鳖虫的各部,使地鳖虫逐渐瘦小以致死亡,若虫被螨寄生后,能在换壳是带壳去掉,不过几天后重新感染终致死亡,时鳖虫的主要害虫。
      防治方法,a。将坑面剩余的饲料连同坑泥刮出0。5-1寸深。刮出的坑泥放烈日下曝晒干燥,晒透的泥加水拌和可以复用。b。更换坑泥,将地鳖虫全部筛出,换上新的坑泥,但不能用易发生螨的鸡、鸭粪作坑泥,为了消灭坑内和虫身上难免留有螨种,在更换坑泥时,用30%三氯杀螨砜或20%螨卵脂农药,以1∶400倍溶液掺拌干燥坑泥,在一立方尺坑泥中,用药4克加水3。
      2斤,调好后拌入坑泥至适当湿润,然后将虫放入饲养。上述农药只能杀死幼螨和卵鞘,不能杀死雌成螨,此药有效期可达40天以上。气温在35℃以上时效果理为显著在换坑泥以后经过一个半月,若发现幼螨,可在喂饲料时,将上述药液用喷雾器喷泉洒在精料上拌和至湿润(湿润程度略同坑泥)饲喂。
      连喂几次即可消灭。c。对腹下叮有幼螨的地鳖虫,用上面药液拌干燥坑泥更换后,然后把有幼螨叮住的地鳖虫投入饲养。气温高时,5天以后幼螨全部消失。d。诱杀粉螨。用炒熟的咸肉、骨头、鱼等香饵,在白天放在饲料板上诱螨,每隔1-2小时清除一次,连续多次效果甚好。
      每次用过的骨头、鱼和肉最好用开水冲泡或复炒后再用。 ④敌害的防治:鼠、蚁、鸡、蜘蛛、蜈蚣等都是地鳖虫的敌害。尤其是老鼠不仅要吃成虫,而且喜食卵鞘,特别在冬天更需要提防。其次蚂蚁,初出房的幼虫被一口一只拖着往外跑,并咬吃蜕壳虫和卵鞘,危害不小。
      防治方法:除缸坑面要盖好外,室内周围墙壁、门缝等处都要检查,及时堵塞。同时在蚂蚁出入的地方撒上氯丹粉。 4. 采收、加工和选种 (1)采收、加工 为了充分发挥地鳖虫的人工饲养效果,要把雄若虫和雌成虫一样泡晒。一般只把雌成虫泡晒或8龄若虫不分雌雄一律泡晒,都是不合理的。
      只有密度超过限度或场地不够用时,才把8龄左右的雌若虫泡晒,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一般雄若虫足龄每斤干燥虫约3千左右;雌成虫足龄每斤干燥虫约6百左右。对比之下,显然是拣雄比较有利。采收是一年一度的应有成果,而且要达一到每年循环都有收入,就要有计划的饲养和合理的采收。
      雄虫除留种交尾外,别无他用,全部让其出翅是和种浪费。按照祖国古代医药书上地鳖虫雄性未出翅的药效比较好的说法,更加应该泡晒雄虫。具体方法:用1号筛筛出若虫,拣出雄虫泡晒,留养雌虫至成虫泡晒。拣出的雌虫也应该配足5%雄虫,这时已有出翅雄成虫,应尽量用来搭配。
      雌雄若虫的自然搭配比例是雄虫占总数的30%-50%。事实上,5%雄虫,所产卵鞘不会影响孵化,所以泡晒雄若虫是必要的。筛出7-8龄若虫,据外形特征拣虫,操作熟练以后,一人4小时可以拣出3千只左右,合干燥虫1市斤。余下的雌虫集中一个坑,继续饲养到鲜虫每斤约200只左右时,进行泡晒。
      筛下较小虫继续再养、再筛、再泡。后期出房幼虫当年不能完成泡晒。经越冬后养至6-7月继续处理。雌若虫是采收主要对象,它的体重以9-11龄时最高,这时鲜折干率可达38-41%;雄若虫龄时的折干率有30-33%。这时采收能得到比较好的经济效果。具体时间是8月上旬至越冬前。
      凡上年开始产卵母虫已经衰老的外形扁瘪虫一律泡晒掉。鲜虫经泡死后洗净晒至干燥为止,如果天气不好,就要烘干,火力不宜过猛,用50℃上下的火力慢慢烘干,即成商品(图2)。 (2)选种 一般应挑选操作方便的坑作为母虫坑。为了确保母虫全部受精,不拣雄而让其出翅交配。
      在坑内发现有翅膀雄虫后一个月,可用4号筛筛出母虫和雄虫,这时母虫臀部有的拖着卵鞘,也有臀部不拖鞘而臀部不紧闭的,同时腹下全部呈粉红色或黑灰色而有透明光泽的,拣其大而健康、比较活泼的集于一体,即为母虫坑。筛出的雄成虫也投入同坑饲养。每隔几天拣一次,至拣完为止。
      同时,在拣雄养雌时,留下的雌虫拣其合格的也投入本坑饲养。 里面有各种资料 。

    s***

    2007-01-31 10:35: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