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自信秘诀!

大家有什么自信的秘诀吗?
| 2007-02-02 12:31:54

好评回答

2007-02-05 13:31:06
R*** |2007-02-05 13:31:06 135 54 评论
一、自信的概念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素质、能力作积极评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就学生的自信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精神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如: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好并能认真去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轻易改...

查看全部>>

一、自信的概念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素质、能力作积极评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就学生的自信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精神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如: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好并能认真去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者放弃;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能够和多数人融洽地相处,轻松自如地交往;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处理好一切事情;相信自己是很好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二、缺乏自信性格的形成 
缺乏自信的性格如何形成?一般有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原因。从生物和心理互动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人有无法克服的生物学上的缺陷,那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接受到很多负面的评价甚至反复受到他人的嘲弄,容易将这些评价内化,形成自卑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病态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导致自卑的性格。马斯洛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有心理障碍是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罗杰斯则认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是促使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缺乏自信的性格还与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有关。行为主义学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习得性无能(Learnedhelplessness),这是M·塞利格曼提出的术语,指这样一条普遍法则,即无能是由于处在无可逃避或回避的有害的、不愉快的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习得性状态。实验者将狗分为两组,A和B,A组狗和B组狗用导线连接起来,都接受同样的电击。当红灯亮时,A组的狗如 果能够及时按压杠杆就能避免电击,而B组的狗对于自己的境遇无能为力。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两组狗都接受了同样的电击,但是在学习新事物 时B组狗明显不如A组狗。这个实验说明了无能是可以“习得“的,这类实验后来被推广到了人类,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很难获得成就感,最终会出现习得性无能,对自己评价低,抑郁退缩。 

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与缺乏自信的性格的形成有关,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当代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学生可能在同学的比较中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以往就可以形成缺乏自信的性格。 

三、自信的深层认知分析 


人的认知与行为是相互影响的。阿伦•贝克(A.T. Beck)认为,如果在知觉和思维过程中对外界信息作出不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个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这种思维习惯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于是缺乏自信的人只要遇到特定的情境刺激就会想:“我肯定做不好”,“我不行”等消极的思维。这种“自动化”想法由一特定的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 

通常缺乏自信者会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不正确确推理,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贝克曾指出这一类系统推理错误: 

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个性化: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所以,改变缺乏自信性格就是要改变这种“自动化”的思维习惯,学会对认知过程的反省和体验。发现并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增强自信。 

四、自信训练方法 


根据以上论述及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此方案的训练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注意:因为认知行为训练要求训练者对自己内部思维、行为、体验等的探索与反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的或者说高年级的学生训练效果较好。) 


1、自我审查 

这一阶段是让练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使自己能尽快发现不自信背后的不正确的认知观念,应该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如某几次失败,身体不足等。还应该对它们进行体验和反省。 

具体的技术为自我审查,就是毫无顾忌地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还要找出以前被忽略了的经验。由于这些经验是当前不自信的认知基础,因此,对这些经验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就能使练习者很快发现自己的认知过程是不合逻辑的。而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他也就有可能从这种不合理的认知框架中摆脱出来。 

(具体的事例如:对一次考试失败或几次人际交往的失败进行各方面的思考,“我当时是怎么样想的”,“有多难过”,“如果我不难过会怎样,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因为那次与人交际的失败就变成不想与别人交际了好不好”,“我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我会这样做”等等,可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下来,还可以逐字逐句地再进行分析与体验,看看自己思想的不合理之处。) 

2、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表层错误观念是指练习者对自己不自信的直接、具体的不合理解释。如对学好数学没信心就解释为自己对数字不敏感,或说没有天份。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原因。总之,缺乏自信者很容易用具体事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这种解释所包含的非逻辑就是表层错误观念。 

对于这些错误观念,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验与训练: 

(1) 建议 

可以请求同学给出进行某一项活动的建议。因为自己已经处在表层错误观念的指引中,别人建议可能比较客观,检验出来的果效也更客观,即对自己更有说服力。如做某件事是否真的是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真的不偏爱自己。在现实中检验这个错误的观念。 

(2)模仿与想象 

让自己过入一种现实或想象的情境,对自己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或者观察别人是如何完成自己不敢去做的某种活动,然后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有,往往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有时却不行,因为这些模仿想象是在“真实情景”之外的,练习者本人知道,这不是他要真正面对的。即在这些检验中,他暗暗地把自己排除于所想象的情境之外,他可能暗示自己这一切都是在练训之中的。在现实中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他还是没有自信去完成。 

这就涉及到了比我对数字不敏感更基本、更核心的错误观念。即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等等。 


3、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可以通过“重新归因”使练习者对自己非现实的假设作严格的逻辑批判,使他看到自己思维的不现实性,从而做出对挫折和失败更为客观的现实归因。而通过认知重建则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思维工具来代替非逻辑的认知。 

重新归因等是从认知治疗中的专门术语,它与语义分析技术密切连系。此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让练习者学会语义分析技术。 

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自我概念。这些自我观念常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句式,也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个“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例如说“我是一个笨蛋”或“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这是一种逻辑判断式的句子结构,一旦练习者用这种结构来表达对自我的态度,他就有可能用这个判断来概括他的一切行为。例如说“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实际上就是暗示他在一切方面都是毫无价值的。 

然而通过对这样的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就不难发现作为主语的“我”应包括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如我的头发、我的身体等)或与“我”有关的各种行为(如我说话、我走路等等)。而动词“是”后面的表语则描述的是主语的整体性质。因此,从语义学的理论来看,说“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是指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和行为都是无价值的,面这样的句子显然没有什么逻辑意义。因为我们可以说,“我上次做的那件事是没有价值的”,但不能说“我的呼吸”、“我吃饭”等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些句子显然与客观实际不符,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处于表语位置上的词也不能被客观评定,那么这样的词在这种句子中也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我是个很笨人”,“笨”的含义不清楚,没有客观标准来判断某人是笨还是不笨。但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我的智力不高”,这样的句子才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学会语义分析技术在注意以下。首先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其次,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具体的实例可以如下:缺乏自信的人经常说“我是个笨蛋”,如上所述,“我”包括很多方面,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不能说“我的呼吸是笨蛋,我的手像笨蛋等”,只有具体化了才有意义,如说“我上次做的那件事现的像笨蛋”,还有表语上的词也不具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笨蛋”通常是指“没有把事情做好”。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述“我上次做的那件事没做好”,这样就减少了感情色彩,但更客观,更有实际意义。) 


4、行为改变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缺乏自信者身上常常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不自信的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情绪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认知过程,给原有的认知提供证据,使之更为巩固和隐蔽。所以训练要让练习者在认知与行为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 

练习者可以通过设计特殊的(能够产生成功体验的)行为模式或情境来体会人所忽视的情绪体验。如完成一些难度不高的活动,可以是做习题等,成功后要认真体会当时的感觉,并要及时鼓励自己。还要主动比较成功前后的认知差别。 

通过这些行为或情境,让练习者改变不适当的认知,学会体验积极情绪及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5、应用和完成阶段 


该阶段是将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练习者应该将学会的客观的自我陈述在现实中实践,并不断坚持。如在实际情境中继续使用语义分析技术对自己的深层错误观念进行句子分析,继续注意自己的活动和反应,并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评估和反省。这样才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积极的情绪行为反应。 


通过这些认知思维的改变最终导致练习者回归到积极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自信心。
参考资料 
0/300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2007-02-05 12:45:23
  • 要保有一颗平常心,荣辱不惊,心安理得地过着踏实的日子.要懂得知足.快乐过好每一天.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与丰满. 
    
    s*** | 2007-02-05 12:45:23 114 59 评论
    0/300
  • 2007-02-04 16:21:55
  • 自信秘诀:
    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

    查看全部>>

    自信秘诀:
    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你就能成为强者。
    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才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
    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
    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增强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觉自己是多么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你就是一位强者!
    
    g*** | 2007-02-04 16:21:55 130 56 评论
    0/300
  • 2007-02-04 14:08:18
  • 1.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正如你做的对着镜子说:我能行.
    2.自信=成就/抱负,给自己订立一些可以达到的目标,给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慢慢地,当你发现自己其实可以胜任很多事情的时候你的自信也就建立起来了.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进行,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3.帮助别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上一把,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被人需要的,生命也因此更有意义,你也会得到别人的更多的尊敬.
    4.善于发现自己的优...

    查看全部>>

    1.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正如你做的对着镜子说:我能行.
    2.自信=成就/抱负,给自己订立一些可以达到的目标,给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慢慢地,当你发现自己其实可以胜任很多事情的时候你的自信也就建立起来了.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进行,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3.帮助别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上一把,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被人需要的,生命也因此更有意义,你也会得到别人的更多的尊敬.
    4.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只是有些优点没有被我们发现,这些优点也是我们信心的来源.
    5.宽以待人,更要对自己宽容.对待别人宽容,是因为你有一颗博大的心,原谅别人也让自己远离生活中的许多不平,许多愤怒,许多仇恨.....对自己宽容,不要对自己一时的错误耿耿于怀.不要为别人的议论唉声叹气,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逝,只有快乐和平静留在我心中.
    林*** | 2007-02-04 14:08:18 130 56 评论
    0/300
  • 2007-02-02 18:53:51
  • 世界只有唯一的你,这就是自信的基石。
    积累做好身边事的成就感是自信的良方。
    楚*** | 2007-02-02 18:53:51 103 62 评论
    0/300
  • 2007-02-02 17:24:56
  • 做有把握的事,从细节肯定自己。
    郁*** | 2007-02-02 17:24:56 101 62 评论
    0/300
  • 2007-02-02 15:09:02
  • 我觉得自信是一种心态,要说有秘诀,那秘诀就是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一种良好的向上的心态,我想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所以只要是充满着这样一种自信的心态,就能达到事半功倍倍的效果。
    c*** | 2007-02-02 15:09:02 117 59 评论
    0/300
  • 2007-02-02 14:56:02
  • 你看有些人表面上很强势甚至是自负,其实他是对自己内心不自信的一种掩饰,说白了就是自己骗自己。
    
    而有些人表面上处事谨慎、敏感,可是往往是他对自己过渡自信,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完美,所以发现的往往是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自卑,适得其反。
    
    这是两种极端,物极必反。
    
    其实要想自信,就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产生对自己的充分的认可。对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事情,要尽力做好,取得...

    查看全部>>

    你看有些人表面上很强势甚至是自负,其实他是对自己内心不自信的一种掩饰,说白了就是自己骗自己。
    
    而有些人表面上处事谨慎、敏感,可是往往是他对自己过渡自信,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完美,所以发现的往往是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自卑,适得其反。
    
    这是两种极端,物极必反。
    
    其实要想自信,就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产生对自己的充分的认可。对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事情,要尽力做好,取得优异的成绩,每当你做成一件事,就为自己的自信增加了一个砝码。
    E*** | 2007-02-02 14:56:02 131 56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2)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