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VS印度

首页

中国VS印度

如果中国与印度开战,综合陆,海,空,核,天,网,五个方面判断一下谁将获胜?(不含外部势力干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04 11:51:06
      中国与印度军事能力的真实对比
    就拿对于国防建设最为重要的航空工业而言,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1600架飞机中,除了80余架老掉牙的HPT-32“风神”式教练机外,没有一种是印度自己搞出来的。尤其在800架一线作战飞机中,全部是进口产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产许可仿制生产的。
      中国和印度是在同一时间获得MIG-21的生产技术的,到如今中国在MIG-21基础上仿制出歼-7系列飞机不但供中国军队自用,而且大量出口达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歼-7MG甚至连俄罗斯人都赞叹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进行性能提升还必须依靠俄国人的帮助。
      中国自制的K-8教练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初级喷气教练机之一,还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老_枪注:K-8已出口112架,其中埃及一家就要了80架),同类型的飞机印度还需要自己掏钱买。   平心而论中国的歼-8II或是FBC-1与西方同类型产品相比确实不够精良,但就这印度人自己也搞不出来。
      上一次自制的“风神”教练机是在30年以前,之后就没搞出什么东西。大肆吹嘘的LCA战机的首架原型机1995年就出厂了,到1998年中国的歼-10原型机完成首飞也没能上天。LCA还没搞完又提出了所谓的MCA计划,什么隐形、无尾随控布局好象挺先进的,结果是在印度斯坦航空制造公司工作的以色列专家公开表示,所谓“到2025年都能保持技术优势”的LCA与歼-10相比差一个档次,最多与专用出口的FC-1相当。
      而俄罗斯航空界巨头比施根斯在访问中国和印度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将继美国、俄罗斯、西欧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业中心。   自1970年代以来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光航空母舰就引进了2艘,其他如大中型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的引进数量也分别达到52艘和20艘以上。
      所有这些使印度海军成为在印度洋举足轻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业却不是那么争气,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国,并愈发有超越前者的势头。德国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单交到中国人的手上。中国自制6000吨级驱逐舰的发展周期只有印度同类型舰艇的1/2,所需费用也仅为后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却丝毫不差。
      我们有理由怀疑,在未来的海上军备竞赛中,印度胜过中国的把握能有几成。   陆军武器方面,中国自1970年代以来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枪械等常规武器,而印度在这方面至今需要进口。中国研制的85-IIAP主战坦克已经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进的90-III在不久的将来亦将装备巴基斯坦陆军。
      而印度自制的“阿君”坦克(老_枪注:通常译为“阿琼”式坦克)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却仍是问题多多,弄的陆军司令卡纳中将一提到“阿君”这两个字就要问候印度国防科技部门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径火炮,进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却是毛病不断,中国制造的PLZ45-155毫米榴弹炮一直卖到科威特。
         在核子以及航天领域,印度自制的“烈火”洲际导弹的运载力只有中国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术层次上要比“烈火”先进10-15年以上。中国即将发射宇宙飞船而印度在载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军计划在2007年获得首艘自制的核子潜艇,而中国自制的第二代核子攻击潜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将服役,该艇采用的高温冷核反应炉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核动力系统,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噪声低等特点,就连美、俄也是刚刚掌握这一技术。
      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开对外宣称,在应用激光技术上,中国已经达到与美国同等级技术水平,敏锐的美国军事情报部门马上判研出中国已经开发出击落卫星的星际激光武器,这种高科技军备是印度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冷战时期为了达到拉拢印度对付中美的战略目的,前苏联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
      例如MIG-27战斗轰炸机,除以本国军队装备价格供给一批外还授权印度当局在本地生产。而付款期限长达17年,跟白给几乎没什么两样。这使得印度当局有能力为其武装部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换装现代化米格战斗机、防空导弹群、T-72坦克和各型作战舰艇。
      同时出于武器来源多样化,防止日后受制于人的目的,印度政府也向西方订购武器装备,但由于西方技术兵器过于昂贵,所以仍以苏制军火为主。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说什么也经不起这样的穷大方了,俄国的军火制造商也不愿意再做赔本买卖。
      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要按市场的规律办,面对俄国人帐单新德里一下傻了眼,搞得好一阵子空军的飞机上不了天,陆军的坦克开不起来,海军的军舰出不了港,因为没有零备件。其实这也是老天爷给印度一个机会让他们好好反思一下过去,好走上发展经济的正路,谁知印度政府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学北朝鲜金氏政权,爆炸了几颗核子武器来撑门面,同时狠下心来,一边到国际上装乞丐到处乞讨援助,一边给俄罗斯下了上百亿美元的定单,这也是印俄两国所谓“世纪协定”的由来。
         根据协议印度空军将获得40架SU-30MKI推力矢量战斗轰炸机,并获准在国内生产200架,俄罗斯并将帮助改进135架MIG-21MF歼击机,另外印度空军还有可能购买MIG-AT教练机。海军将购买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俄国人称为反潜巡洋舰)和K级潜艇,并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发展核子攻击潜艇。
      陆军则引进“旋风”型火箭炮和包括S-300V地空导弹系统在内的防空武器系统,以及数百辆T-80型坦克。   上述军火交易耗资100亿美元以上,可以想象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穷国将造成何等的负担。以MIG-29事件为例,印度空军从1988年起就嚷嚷着要自行生产150架MIG-29,俄罗斯方面到是大力帮助,钱也花了不少,到1998年连一对翅膀都没造出来。
      连印度报纸都觉得奇怪,整天吵吵着要主管航空工业的部长下台以谢国人。而与此同时中国引进生产的SU-27/歼-11,1998年就下生产线,可中国人却不声不响。   印度人总是自诩其购买俄制军备较中国有优先权,某些不知内情的军事观察家也跟着瞎起哄。
      其实以俄罗斯目前风雨飘摇的经济状况,有人买他的东西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就算俄军方和政府内部有人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反对向中国出售某些武器,只要军工厂的领导人说一句:几万个工人没饭吃,你来管吧!就能让他们的头大上10倍不止。   实际上在出售某些技术装备的时候俄罗斯人确实给予印度的方便要多过中国,因为俄国人很清楚中国人的吸收能力太快,S-300才卖给中国没两天,中国就搞出个FT-2000来,而且往往只需要买一点样品,中国自己就能仿出性能更优良的装备。
      远的不说就说QW-2防空导弹,从外形上与俄制SA-16几乎一模一样,重量还有所减轻,性能却丝毫不差。据说是中国通过某前苏联国家获得了几个样品,紧接着就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对于这一点俄国人相当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其实俄国人心里清楚却没办法,所以在对中国出售技术装备的时候往往要求中国成批量购买,并且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对外出口其中的技术。
      就拿SU-27/30的交易而言,俄罗斯就生怕中国再搞个FC-2出来和他抢市场,声言中国自制的SU-27十五年内不得出口,而SU-30则更延长至25年。对于印度俄国人就相对宽松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印度人想搞也搞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对于这一点中国、印度和俄罗斯都清楚,只是不挑明而已。
      在武器系统的联合开发上俄罗斯人则更愿意与中国同行合作,例如合作研发用于21世纪的先进歼击机和导弹武器等,因为俄国人清楚与中国合作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这是印度方面所提供不了的。 。

    倚***

    2007-02-04 11:51:06

其他答案

    2007-02-04 11:39:29
  •   中国vs印度的六大悬疑
    两个亚洲巨人的对比 
    地球上差不多每5个人中,有2个不是中国人就是印度人。因此,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经济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要了解明日乃至更遥远的未来,就必须研究下文提出的这6个问题。 
    Q1、两个大国的经济表现如何? 
    A1、两国迈步追赶世界领先经济体,中国占优。
      20世纪40年代,这两个大国赢得独立。尽管两国政体不同,但它们都奉行类似的经济理念。两国领导人都担心再次成为外国经济利益的附属品。两国都认为,资本主义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结果,两国都实行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两个经济体都踏上了从国家控制走向市场、从自给自足理想走向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历程。
      两国都开始追赶全球一些领先经济体。但中国一直比印度做得好很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两个大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共同国际价格衡量)差不多,都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但到去年,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达到美国水平的15%,而印度大致相当于中国水平的一半。
      如果说两国都做得不错,那么中国要出色得多。1980至2003年间,按共同国际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在此期间上升了300%,而印度则上升了125%。 Q2、为什么两国经济同时加速? A2、两国同时向市场经济转变。转变的理由几乎一样:当时两国经济的表现都不好。
      随后,两个大国一方面都能利用各自大量的勤劳人口所产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利用与世界领先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距。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方向相对来说保持一致,而且管理得相当好。印度则不如中国。一段半心半意的改革在1991年以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告终。
      这一危机转化为机遇,使当时的财政部长(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领导实施了一系列大胆改革。这场改革在90年代中期结束,而经济加速也随即停止。 Q3、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优于印度? A3、两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及依赖的要素不一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认识两国经济战略上的差异,还要认识两国政体上的差异。
      两个国家都是伟大文明的继承者。但中国的文明无法与国家政体分开,而印度的文明则无法与社会结构分开,尤其是不能与种姓制度分开。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些政治和社会差异可以解释两国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中国基本上复制了其它东亚国家的成功故事,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较弱,而其经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高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以下因素:高储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基础教育普及、快速工业化、日益解除管制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一个向国际开放且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中国大不相同,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它以服务业为基础,而且显然未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储蓄率和基建投资都远低于中国。工业化几乎尚未开始。文盲率高,而另一方面精英教育又很发达。印度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是世界上受监管最多的市场之一。各种法规和相对严格的进口屏障仍制约着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国政府视发展为目标,并将其视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印度政客则将组织利益的代表性视为目标和他们合法性的基础。
      中国的政治是发展式的,而印度的政治仍主要是庇护式的。不难看出,为什么中国的增长一直远远高于印度。中国不仅储蓄和投资比印度多得多,而且在利用全球经济所赐机会的程度上,也远远超过印度。中国人也更有技能,所实行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更为深刻。 Q4、两个大国可以继续快速增长吗? A4、肯定可以。
      快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们同世界领先国家在平均生产率上的差距,以及制度和政策上的质量差距。关于前一点,如果中国复制日本或韩国赶超美国的表现,那它就有可能极其迅速地再增长30年。就后一点而言,国际透明度组织、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和“经商”指标显示,中国和印度的商业环境都存在问题,而在印度,法律拖延和政府机关傲慢造成的障碍比中国略微严重些。
      简而言之,两国的制度和政策质量都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也表明未来有大幅改善空间。不良制度既是制约也是机会。 Q5、印度能赶上中国吗? A5、这取决于两国的表现。中国增长的主要内部制约是制度性的:缺乏法治,导致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以及金融体系存在严重弱点。
      中国不仅面临国内诸多挑战,还有可能受到外部制约。中国是全球贸易中如此庞大的参与者,并且其自身经济已然如此开放,中国的出口强势很难持续。不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未来的挑战都是巨大的。但很有理由相信,中国至少将再快速增长20至30年。这需要持续且痛苦的改革。
      如果中国经济确能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印度能与之匹敌吗?印度前高级公务员维贾·科尔卡认为,印度的政治稳定性、牢固确立的民主、相对高效的金融体系、日益深化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供应环境等,都有力地预示着未来增长。但印度也有诸多制约。
      公共部门的负储蓄大大限制了资本构成。尽管政治和法律体系发展良好,但仍然臃肿、低效率。政治上缺乏对发展的关注。此外,迄今为止,需求上升一直未能赶上日益增加的劳动力供应。加快印度经济增长当然有可能。但那需要大幅提高储蓄和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以及显著加快工业化。
       Q6、世界应该对这两个亚洲大国有何期望呢? A6、两国继续保持迄今的发展模式。摩根士丹利在进行精彩的分析后归纳了一个观点,“如今就是印度和中国的时代”。这没错,尽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以中国而不是印度为主。德赛勋爵以类似的口吻得出结论,“中国将再次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印度或许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民主国家。
      ”正如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阿尔温德·维尔马尼所指出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2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两个大国的崛起将对全球资源需求、经济重心,以及实力均衡产生巨大影响。适应这些变化总是很难的。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很有可能构成一个最大的挑战。 。

    蓝***

    2007-02-04 11:39:29

  • 2007-02-04 11:18:34
  • 我的亲哥呀!你的眼睛怎么老是看着阿三干嘛?对人家有意思呀!怎么最强大的国家你看不到呀.

    冷***

    2007-02-04 11:18: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