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能否给我讲解下 唐朝时期由朝鲜引发的中日大战吗?

首页

谁能否给我讲解下 唐朝时期由朝鲜引发的中日大战吗?

我知道万历之战,但唐朝时的中日战却是鲜为人知的对吗??我想知道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15 14:59:27
      那是白江口之战,也叫白河之战,是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大战,唐王朝全胜。
    以下是资料。
    660年7月18日,唐军进攻百济,义慈王宣布投降,百济灭亡。
    百济灭亡后,其残余的势力把求援的目光落在了倭国。660年10月,鬼室福信遣使至日本,请求迎立在日本为人质的前百济王子扶余丰,并向日本乞求援师。
      为了保住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同时也为了缓和国内的政治危机,日本的齐明天皇很快就做出了送扶余丰回国和出兵援助百济的决定。12月,天皇及太子中大兄等从内地的飞鸟京移驾沿海的难波城,并成立了战时最高指挥部。661年7月,齐明天皇驾崩,太子中大兄素服称制,是为天智天皇。
      8月,天智天皇任命阿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秦田来津分率前军、后军和别动队,组成了一支援助百济的远征军。9月,天智天皇遣将狄井槟榔、朴市田来津等率兵5000余人护送扶余丰返国即位。 公元663年3月,倭国天皇命毛野君稚子、间人连大盖等倭将率军2万7千人,渡海登上了朝鲜半岛,也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接攻击新罗军,占领了新罗的沙鼻歧、奴江两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军的联系,试图减轻百济残军的正面压力。
       5月,唐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7000援军登陆仁存,并很快攻陷了熊津,与刘仁轨、刘仁愿部合兵一处,军势大振。另一路是新罗文武王(原太子金法敏)率新罗军,再次攻入百济。 在此时,倭国又向百济派出了10000余援军,倭军在百济的总兵力达到42000余人。
       周留城座落在白江上游不远的左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8月17日,孙仁师、刘仁愿所率的唐军陆上部队和文武王所率的新罗军组成联军陆路部队开始对周留进行总攻,周留城外的敌军据点逐一被攻克,百济和倭国的守军相继投降。联军陆路部队完成从陆上三面包围了周留城的态势,但从周留至白江口一线尚在百济和倭军的控制下, 白江口系朝鲜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百济可通过白江口得到倭国的海上支援,从而恃险固守。
      所以,白江成了百济生死存亡的最后生命线,双方都誓在必取。 封锁白江口的任务落在了刘仁轨率领的大唐水军身上。这支水军拥有战船107艘,大部分都是楼船、斗舰一类大型船只,兵力约7000人。当刘仁轨的水军迅速完成了白江口的布防后, 8月27日,倭国的第三批援军也到达了,倭军拥有400艘战船,但都是些小型船只,兵力约为12000人。
      从两军实力对比来看,倭军的船只、兵力虽多于唐军,但唐军船坚器利、装备优良,战斗力强于倭军。 8月28日倭军率先向唐军发起了进攻。历史上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首次大规模战斗在白江口展开。两军接战后,久经战阵、训练有素的大唐水军在刘仁轨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整支舰队进退有序、机动灵活。
      唐军以两艘战船为一组,远则以火箭攻击,近则以船头冲角撞击,充分显示了一支正规常备军和指挥官的高超军事素质。而倭军是由各地豪族私人武装仓促下纠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也没有能把握瞬息万变的战场优秀指挥官,只凭着一股蛮勇、各自为战的落后战法,一窝蜂似的窜入唐水军的坚阵中。
       开战后, 唐军与倭军互相发射火箭攻击对方兵船,但在唐军的大型战船面前,火箭并不是致命的克制武器,因为纵然大船的一部分着火,也能有时间扑灭。但对倭军小型船只则不然,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烧成一团火的兵船,为了逃命势必到处乱窜。结果又纷纷撞上其他友船,火苗也跟着蔓延。
      不久,倭军的兵船就一艘接一艘被烧毁,倭军大将朴市田也被唐军射成了剌猬。 白江口水战前后共持续了两天,倭军的战艘悉数被毁,仅数艘逃脱,士兵溺死者不计其数。据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寥寥数语,生动地描述了这一仗唐军大败倭军的激烈、壮观场面。
       日本方面的记载是:“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阵列于白江村。戊申(27日),日本船师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己申(28日),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天象,而相谓之曰:‘我等争先,彼应自退。’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是时,百济王丰璋与数人乘船逃去高丽。”(《日本书记》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 公元663年9月7日,守城的百济王子扶余忠胜见大势已去,遂于9月7日率百济守军及日本援军向我天朝投降;日本陆军闻此,也不寒而栗,“相谓之曰:‘州柔(即周留)降矣,事无奈何。
      百济之名绝于今日,丘墓之所,岂可复往?’”(《日本书记》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遂于白江之战的幸存者一道乘船退回日本。百济各地的抵抗力量迅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意志,唐新联军不久就平定了百济全境,百济彻底灭亡。 白江口之战奠定了七世纪以来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格局。
      百济的灭亡使高句丽失去了南面的屏障,5年后的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掉了高句丽。大唐帝国开始了朝鲜半岛直接的殖民统治,因而对唐来讲,白江口之战是大唐经略东北和半岛的第一个里程碑。 对新罗来讲,白江口之战奠定了它统一朝鲜半岛的基础,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对倭国来讲,白江一战使得它的势力彻底被逐出了朝鲜半岛,使其感受了倭国落后的社会形态和唐朝先进的政治、军事、文化之间的差距。之后从665年开始,倭国接连派“遣唐使”赴华,对唐朝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将唐朝的律令制度、学术文化陆续传入倭国。
      客观上促进了日本的进步和发展。 。

    o***

    2007-02-15 14:59:27

其他答案

    2007-02-15 12:48:29
  • 那场战争不叫"大战",而是单方面的屠杀,双方无论是装备还是军队素质都有质的差别,实在没什么讲头

    n***

    2007-02-15 12:48: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