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高中生上课犯困怎么办

课上犯困的时候怎么才能马上清醒?

我是高中生,一般晚上能够规律的睡足7个半小时,这对于周围同学来说算多的了,但我上课还是有时候困,一困就坚持不住,只能睡醒了再说.怎么办?
有没有能马上清醒过来的好办法?(得在上课能用啊,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哦)而且提示一点,咖啡对我一点用都没有,我可以作到喝了咖啡马上睡觉.
糖*** | 2007-03-11 09:44:33

好评回答

2007-03-11 22:45:55
d*** |2007-03-11 22:45:55 506 286 评论
我以前是喝黄连水的,不但马上睡意全无,而且对身体也有义,不过,不知你能否喝得了它得苦呀,呵呵,祝你好运
0/300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2007-03-13 15:05:29
  • 哈哈,和我一样,咖啡对我来说也没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坐直,让身体处于僵硬状态!笔直的坐姿或许对你有用!试试吧~~
    n*** | 2007-03-13 15:05:29 505 291 评论
    0/300
  • 2007-03-11 20:09:21
  • 多举手发言。有的同学上课时不积极举手,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有错我们才需要学习,多数的教师不批评答错的同学,因此,请同学们尽管大胆发言。特别是学习中等或偏下的学生,长时间不敢发问,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问题闷在心中,长期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知识缺陷。不敢提问题,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不要乱发问。有的同学有问题不举手,在下边...

    查看全部>>

    多举手发言。有的同学上课时不积极举手,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有错我们才需要学习,多数的教师不批评答错的同学,因此,请同学们尽管大胆发言。特别是学习中等或偏下的学生,长时间不敢发问,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问题闷在心中,长期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知识缺陷。不敢提问题,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不要乱发问。有的同学有问题不举手,在下边乱发问,或者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是很不正确的,问问题必须举手,否则教室里乱哄哄的,影响学习效果。 
    
    也要想到,一个问题,常常有很多人举手要求回答,每个人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对举手的人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请求回答,二是增加上课的责任感,增强注意力。即使没有机会回答,也不要紧,第二种意义是最重要的。 
    随*** | 2007-03-11 20:09:21 517 288 评论
    0/300
  • 2007-03-11 11:50:39
  •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在人稍有一点疲倦时,记忆英语,听听力效果比一般好,我想,上课可要多动动脑筋!
    樱*** | 2007-03-11 11:50:39 506 291 评论
    0/300
  • 2007-03-11 11:05:59
  • 1、人到,心到!只有这两个都到课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重新认识你的学习!看得出你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很难相信一个对科目不感兴趣的学生能对这科有好表现吧。
    3、上课前洗洗脸,效果很好的,请不妨多试啊。我是上班人,有时困得不行,但洗一下脸,人立马有精神了呀!
    4、多与老师互动起来,如回答老师的提问等。
    大*** | 2007-03-11 11:05:59 520 288 评论
    0/300
  • 2007-03-11 10:03:29
  • 人的大脑好比汽车,一节课就是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开足马力、注意集中,驾驶自己的汽车跑了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跑了三十分钟,也有的同学跑了二十分钟就不再想开了,还有少数同学懒得出奇跑了十分钟就想开小差,这样一节课下来差别是可想而知的。假若连续三年都是这样,差异越积越大,有的同学到初中三年级毕业的时候也就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这是很正常的。虽然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相差...

    查看全部>>

    人的大脑好比汽车,一节课就是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开足马力、注意集中,驾驶自己的汽车跑了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跑了三十分钟,也有的同学跑了二十分钟就不再想开了,还有少数同学懒得出奇跑了十分钟就想开小差,这样一节课下来差别是可想而知的。假若连续三年都是这样,差异越积越大,有的同学到初中三年级毕业的时候也就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这是很正常的。虽然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相差很大,几乎一个同学一个样,你想对吗?假若符合实际,那怎样上课呢? 
    
    一、积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物质的准备,是指上课前必须将上课用的教材、笔记本、基础训练、实验报告册、作业本及相关的文具准备好,以便在上课过程中随时方便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些同学缺乏这些准备,上课了才去翻书包,既耽误了自己听课,又影响周围同学;由于事前未准备好笔或笔记本,意识到要做笔记时再去找,等找出来时,老师讲的内容已经讲完,这样能不影响学习吗?可见物质准备也很重要。 
    
    二、积极做好知识的准备 
    
    主要是指做好预习及老师要提问或通过其他方式要检查的内容。 
    
    三、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良好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学习的保障,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使大脑保持清醒、兴奋状态,保证上课的效率。相反,如果长期开夜车,上课昏昏沉沉,只能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学习效果必定不好。 
    
    在上课时,除了保持大脑清醒兴奋之外,还要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心情。有些同学课间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高谈阔论,上课时仍念念不忘刚才的活动或话题,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影响了课堂学习。因此,上课铃声一响就必须忘记一切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和活动,从而专注于课堂学习。上课时还必须心情轻松愉悦、乐于学习。科学研究表明,上课时怀着迫切的学习愿望,虚心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情绪,就容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有厌学、畏难心理,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同学,其学习效果必定差。 
    
    四、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上课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因此消极地等待还是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就成为学习成绩好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课堂听课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防止开"小差"。力争当堂学习的内容,当堂理解并巩固。要使听课注意力集中,要努力使自己做到"眼观三路,耳听一方"。所谓"眼观三路",就是上课时应注意老师、黑板及相关的实验、投影等。课堂上老师既是导演,他要把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传授给大家;有时又要当演员,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个面部表情都可能向我们暗示着某种知识。同时,目光注视老师,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因此决不能"目中元人"。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般来说,一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难点都会在黑板上得到体现,因此要字字句句理解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地进入课堂,各种投影、录像、实验、模型等,学生必须努力观察、实践,能加强记忆和理解。所谓"耳听一方",就是将所有听力集中在老师的讲或同学们的发言或录音上。因此将其他一切杂音,如教室外的喧闹声、个别同学的窃窃细语声摒弃于耳外。只有"耳听一方"才能"心往一处",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积极思维,有选择地听出重点、疑点、难点,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如果上课时"耳听八方",分散注意力,老师讲的内容不能全部听清;或者走神,人虽在神已走,结果是"充耳不闻",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注意力,也可以采用"五到听课法"。也就是上课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回答、老师的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老师的表情、手势,老师的板书、实验演示等。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述的重点、背诵重点的概念、定理、朗读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间,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手到即手写。写教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圈点点。圈重点、划出难点。 
    
    1986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王峻在介绍学习方法时就采用五到听课法。每节课都高效率地听讲和思考,所以步步为营,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讲课内容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记忆,纠正自己主动理解的错误,既做到"超前思考",也可做"事后诸葛亮"。 
    
    通过听课知道,如果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是一致的,甚至有时的理解比老师的看法要深一些,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不致,有时完全错了,就要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自觉地求得问题的解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可见思考的重要。 
    
    所谓"超前思考",就是在老师未讲解之前,自己先对问题作深入思考。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留有思考的时间,这时有的同学消极地等老师讲解,有的则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思考结果与老师的正确讲解相对照,相同则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正确,错则表明此法行不通,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也就不会走这样的弯路了,也就离成功地解决问题更靠近了一步。 
    
    "事后诸葛亮"就是在事后才明白所以然,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为人们所鄙视。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能独到地透彻理解,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使我们豁然开朗,明白所以然,也是很好的方法。 
    
    (三)多举手发言。有的同学上课时不积极举手,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有错我们才需要学习,多数的教师不批评答错的同学,因此,请同学们尽管大胆发言。特别是学习中等或偏下的学生,长时间不敢发问,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问题闷在心中,长期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知识缺陷。不敢提问题,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不要乱发问。有的同学有问题不举手,在下边乱发问,或者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是很不正确的,问问题必须举手,否则教室里乱哄哄的,影响学习效果。 
    
    也要想到,一个问题,常常有很多人举手要求回答,每个人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对举手的人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请求回答,二是增加上课的责任感,增强注意力。即使没有机会回答,也不要紧,第二种意义是最重要的。 
    
    (四)要积极参与讨论。有时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同学们千万别放过这个机会,别做局外人,不要"闭关自守",要自觉参与到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了一个"布尔巴基集团"的学习小组,经常讨论数学问题,并且雄心勃勃地对数学进行全盘改造。他们总是由一个人起草初稿,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有时激烈到大吵大叫,初稿经常"粉身碎骨",之后再另起炉灶。一篇文章几经评判,大家不一致通过不准发表。后来被世界认为最权威的数学著作《数学原本》就这样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而且他们当中涌现出了魏耳、狄东涅等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由此可见,讨论对学习的重要性。 
    
    (五)要记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人曾做过研究,讨论过的内容,如不做书面记录,两星期后忘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上课必须做好笔记。 
    
    怎样记笔记呢?不要一字不漏地记,要一边听讲,一边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一边记录重点或难点;有时可记典型的题目;可以记黑板上的板书、板图;可以记下不理解没弄明白的内容,便于课下问老师;可以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老师归纳总结的重要规律。一定要有重点地记,如果记的内容过多,占用了思考的时间,反而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有的学科如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内容,可以直接记在课本上的合适位置,不一定非要记在本子上,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便于复习。 
    
    (六)做好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习中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老师上课都安排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时,要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图快。要仔细审题,对练习题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弄清题的条件,要求做些什么?练习是课本知识的引伸、拓展、演化或迁移。如不仔细分析思考,就不能掌握实质,容易造成答题错误,有时因一字之差题目的内容要求却相差很大。还要认真答题,符号题的每一步都要遵循正确的思维规律。答完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不少的同学愿意答题,但不愿检查,以致会做的题,由于马虎,错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习惯。检查时,重点检查做题的正确性,做题是否符合要求。
    
    x*** | 2007-03-11 10:03:29 519 288 评论
    0/300
  • 2007-03-11 09:49:10
  • 按太阳穴,这个效果不错。
    g*** | 2007-03-11 09:49:10 488 294 评论
    0/300
  • 2007-03-11 09:47:37
  • 准备一根针,想睡的时候扎一下,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做到了,他后来考上北大了哦~~~~
    嘉*** | 2007-03-11 09:47:37 489 294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2)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