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有哪些方法和技术躲避雷达?

首页

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有哪些方法和技术躲避雷达?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22 22:31:17
    弹道导弹不需要躲雷达(想躲也躲不了,往大气层外空间中发射,当然能被侦测到),十几到几十倍音速的再入速度,已经使得任何制导武器都难以拦截。而巡航导弹,主要是靠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在雷达波束(需要一定仰角,所以对远处仰角之下的区域就无能为力了)的“盲区”中规避雷达侦测,但这也在具有雷达下视能力的预警机装备后宣告不再灵光了,巡航导弹的攻击要奏效,需采用多个阵位同时发起的“饱和攻击”的战术。

    疯***

    2007-03-22 22:31:17

其他答案

    2007-04-01 19:18:55
  •   人民解放军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发展历史可追溯到70年代末,当时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已研制成功并开始逐步装备美军,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独特作战性能引起了中国军方高层领导的重视,认为该武器系统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此中国的巡航导弹研发开始起步。
      中国早期的巡航导弹项目是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负责的,原型是海鹰-1和海鹰-2等所谓的“蚕式导弹家族”型号基础上开发的,后来又在海鹰-3和海鹰-4型导弹基础上继续开发。1982年成立了8359研究所,这个机构可能脱胎自海鹰反舰导弹的设计单位,后又专门组建了低空掠面导弹工程组,就是现在俗称的巡航导弹研究所,专职开发巡航导弹。
         对于中国来说,研究发展LACM导弹的瓶颈有二个:地形匹配技术和高性能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巡航导弹就大体研制成功了。中国自从1977年就开始研究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技术,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设计院负责此项工作,但一直进展不大。
      直到1986年,中国的地形匹配技术才取得比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到了90年代,中国的遥感侦察卫星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可以测绘中国附近地区,中国感兴趣的世界其他地区也都可以测绘为巡航导弹使用的地形匹配数据了,1991年第一研究设计院发展出原型系统,经多年改进初步在1995年达到实用阶段。
      在涡轮风扇发动机方面,1985年和1991年前后中国研制的体积小、效率高的涡扇发动机先后成功,基本上解决了巡航导弹的两大技术难关。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简氏导弹和火箭》杂志10月1日援引匿名的美国防卫官员报道,中国于2004年9月份成功地试射了一枚新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代号DH-10或东海-10号。
      据美国的这个消息来源称这枚DH-10为第二代远程战术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能装备有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另外再辅以地形等高线绘图系统和数字化情景匹配终端制导系统,使其圆概率误差值达到10米以内。中国计划在随后几年内装备这种中程巡航导弹。
       。

    w***

    2007-04-01 19:18:55

  • 2007-03-22 22:18:01
  •   “弹道导弹”航天 火箭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这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
      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 按结构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的主要特点是:①导弹沿着一条预定的弹道飞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
      ②通常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使导弹平稳起飞上升,能缩短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距离 , 以最少的能量损失克服作用于导弹上的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③导弹大部分弹道处于稀薄大气层或外大气层内。因此,它采用火箭发动机,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依赖大气层中的氧气助燃。
      ④火箭发动机推力大,能串联、并联使用,可将较重的弹头投向较远的距离。⑤导弹飞行姿态的修正,用改变推力方向的方法实现。⑥弹体各级之间、弹头与弹体之间的连接通常采取分离式结构,当火箭发动机完成推进任务时,即行抛掉,最后只有弹头飞向目标。⑦弹头再入大气层时,产生强烈的气动加热,因而需要采取防热措施。
      ⑧导弹无弹翼,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尾翼,起飞质量和体积大,结构复杂。⑨为提高突防和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战略弹道导弹可携带多弹头(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和突防装置。⑩有的弹道导弹弹头还带有末制导系统,用于机动飞行,准确攻击目标。 弹道导弹能按预定弹道飞行并准确飞向地面固定目标,主要是由制导系统实现的。
      其制导方式有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无线电指令制导是早期弹道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属于自主式制导。
      它采用惯性测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扰。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导弹上的安装方式,惯性制导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平台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计算机运算较简单、利用平台本身还可进行元件误差分离、发射时调平和瞄准也较简单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采用。与平台式惯性制导相比,捷联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例如60年代初期,美国研制的"民兵"ⅠA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千米,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1。
      8千米;70年代研制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千米。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 , 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
       。

    1***

    2007-03-22 22:18: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