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杏林”表示医学界的来历

首页

“杏林”表示医学界的来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03 20:11:35
      杏林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
      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杏林"的最早来源 "杏林"这一称颂医界的代名词,虽然早巳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对于它的来源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个医生叫董奉,他住在庐山,给人看病分文不取,被救活者无数。"奉居出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线。
      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旋不逮者岁二万余人。" 董奉给人看病唯一所希望的报酬,就是让痊愈后的病人给栽-列五棵杏树。
      
      几年之后,杏树蓊郁成林,待到杏子黄熟,又让人们自动持粮换杏,并把卖杏所得粮食,用来赈济贫苦人民,资助那些旅行在外而发生了经济困难的人。这就是"杏林"的最早来源。 后世人们称赞颂扬医家的医术高明,遂常以"杏林高手", "杏林春暖"誉之。 。

    有***

    2007-04-03 20:11:35

其他答案

    2007-04-03 22:26:51
  •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
      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

    1***

    2007-04-03 22:26:51

  • 2007-04-03 20:10:54
  • 杏林"这一称颂医界的代名词,虽然早巳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对于它的来源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据《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个医生叫董奉,他住在庐山,给人看病分文不取,被救活者无数。"奉居出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线。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旋不逮者岁二万余人。"
    董奉给人看病唯一所希望的报酬,就是让痊愈后的病人给栽-列五棵杏树。几年之后,杏树蓊郁成林,待到杏子黄熟,又让人们自动持粮换杏,并把卖杏所得粮食,用来赈济贫苦人民,资助那些旅行在外而发生了经济困难的人。这就是"杏林"的最早来源。
    后世人们称赞颂扬医家的医术高明,遂常以"杏林高手", "杏林春暖"誉之。

    青***

    2007-04-03 20:10: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