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唐太宗与群臣的装束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页

请问:唐太宗与群臣的装束到底是怎么样的?

请问:唐太宗与群臣的装束?《贞观之治》与《贞观长歌》中居然不一样!感觉《长歌》中的更象我历史课本上的形象,而《之治》中的李世民实在在形象上不象,太瘦了!而我倒是觉得《西游记》中的唐王李世民慈眉善目,而又具威仪,更具有一代雄主、明君和仁君的气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04 09:51:19
      如果问这两部电视剧的服装哪部更符合初唐历史,那么毫无疑问是贞观之治,像我这样喜欢初唐史的人看长歌,简直就是被气死
    马跃的确是瘦,不过话说回来,中年以前、贞观10年前的李二肯定不是后来阎立本《步辇图》里面的发福模样,有早年的军旅生涯垫底,那时候可是直接上马冲锋的青葱小子阿!
    言归正传,唐朝皇帝正式上朝的服装,是冕服,《新唐书车服志》的记载“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黑领、皁领”,简单的说就是类似于传统图画上的秦始皇服装(汗,爱问不好多贴图片,我只能按大家能够比较容易想象的到的说),这一点贞观之治比较符合,衣、裳、蔽膝上的“十二章”也隐约可辨,遗憾的是不够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月、星辰、黼、黻、山等纹。
      只是蔽膝的颜色与车服志里朱红色的记载略有出入。 长歌里面那样的幞头便服(帽子后面两个翅膀就是幞头),第一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朝堂这样严肃的场合,第二按唐代的习惯,穿幞头要搭配窄袖圆领袍衫,但长歌里面的太宗…虽说看不到领子,但可以断定他外面穿了一件宋代流行的男式褙子(褙子算是宋代的正装)。
       然后是颜色,大概普通人都觉得皇帝么就应该穿明黄色的服装,但是,事实上这是唐朝以后很久的事,严格说起来大规模使用明黄还是在清朝。二十四史的舆服志都很明白地写了天子祭服、朝服的配色:几乎一铲子“玄衣纁裳”——就是近似黑与红的搭配。长歌版大唐太宗不仅整天金黄幞头袍衫,还遍身金黄冕服地剑指苍穹--|||。
       再来说,那个翅儿弯弯的幞头~也就是日常打扮时候的帽子~,始创于后周武帝,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其形式有圆顶、方顶之分,有软裹,硬裹之别。将巾的两脚系结在头上,另两脚则结于脑后并拢下垂,称之幞头脚。 这个贞观长歌中出镜率极高弯弯幞头脚,在太宗的年代只能是软的,不可能像剧中那样翘着,这样硬翘着最早也要到太宗的孙子——中宗神龙年代才出现~思想保守的人士一般看不惯这种幞头脚。
      这种硬脚到了晚唐时仍有持非议者 还有那顶拉风的展脚幞头——其实根本就是…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两只耳朵。定陵,那是明朝万历的陵墓阿,这个贞观长歌的剧组实在是借鉴过了头,唐朝和明朝隔着1000年呢,能一样么。 对大臣我兴趣不大,说实话没有多注意,我的注意点是后妃,哈哈。
      贞观长歌的女装基本上都没有问题,特别是张婕妤去洛阳的时候全身的幂离(就是那个斗笠+黑纱),太符合历史记载了。《旧唐书;舆服志》云:“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离。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永徽之后。。。则天之后,帷帽大行,羃离渐息。
      ”。贞观之治中的发髻与发饰很有唐味,但唯一遗憾的是,妇女们都喜欢披发,这不是不能批发,但是正式场合还是不行啊。此外,长孙皇后的礼服与壁画较接近。但于礼志上严格的场合性来看,仍不是很严谨。(唐代后妃的祭服、朝服仍然延用周礼定制的“三翟”,但多加了一种“钿钗礼衣”。
       ) 至于贞观长歌中的后妃公主服,不知道服装设计师是不是立领爱好者,清一色立领,长歌版皇后的发饰,绝对不是唐代的样式,甚至哪个朝代的样式都不好说,非要说接近,那就勉强说是西夏供养人吧(这个还是讨论出来的结果)。长孙皇后的服装,也是华丽丽的明黄色,这也就算了,还有两道华丽的袖缘,稍微有点服装历史常识的就应该晓得这种宽阔华丽的滚边是清代中后期女装的最重要特征。
      还有一个问题,我在长歌剧照中看到过,某公主,居然是左衽,这个好像是已经可以上升到古代禁忌的高度了。 再来说说皇子么,贞观之治后妃披发还可以忍,因为非正式场合的确是可以,但是贞观长歌皇子批发就太扯了,这是历史片不是武侠剧,长歌中的皇子么简直就是外太空穿梭来的,吴王恪批发然后戴了一顶宋代流行的折上巾,太子承乾不仅穿了比甲,似乎还借鉴了清代流行的云肩(就是两头有些上翘的马甲)。
       朝臣的装束我不熟悉,不过看长歌里面朝臣的那种又高又圆的幞头则最早也要等武则天掌权的时代才开始有,而且还不是正式穿着。 贴张图片,唐贞观敦煌壁画帝王与从臣(出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女***

    2007-04-04 09:51:19

其他答案

    2007-04-04 22:10:52
  • 《西游记》里的唐太宗(贞观帝)李世民的确很像,气度不凡、仪表堂堂。
    贞观帝李世民是李唐第2代君主,他青年时代称帝以后的确如同以上几位网友提供的贴图那般装束;【时而头戴皇冠、时而戴着如同文官那样的帽】我认为有的贞观剧中的李世民像50多岁,事实上贞观初期的唐太宗还不到28岁。
    青年时代的秦王李世民,也就是年纪轻轻就纵横天下、翦灭群雄,以及在玄武门政变夺权的李世民,则是头戴束发三叉紫金冠、显得勇武英俊;在战场上有时还头戴头盔。看过电影《少林寺》的朋友一定对青年的唐王(即‘唐朝的秦王’)的扮相有印象。

    尹***

    2007-04-04 22:10:52

  • 2007-04-04 21:03:55
  •   唐代冠服制度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冕、毳冕、?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翟、鞠衣、钿钗礼衣。
      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
      ”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它上承周汉传统,从服装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
      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
      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五品袍浅绯,金带十?。六品袍深绿,银带九?。七品袍浅绿,银带九?。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无法彻底执行的。
      唐高宗咸亨五年(即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五月,因在外官人百姓于袍衫之内,穿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或在乡间公开穿这些颜色的袍衫,故又颁布过禁令。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
      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唐太和六年又许三品以上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袄。这类纹饰均以刺绣,按唐代服装款式,一般应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
       唐代在战场上驰骋的都是人披马甲不具装的轻骑,步兵甲占步兵人数60%,《唐六典》记唐甲有13种,即明光甲、光西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 锁子甲即曹植表中所说的环锁铠,《晋书·吕光传》记载前秦吕光在进攻龟兹城时见西域诸军甲如连锁,射不可入,隋唐时西域康国向中原朝廷进贡过此种铠甲。
      唐代将此种铠甲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按体型高矮分给战士使用。《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着弓、刀、甲的种类,盾则改名彭排,计6种,即藤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据注明,藤、团、漆、木都是古制。 。

    j***

    2007-04-04 21:03:55

  • 2007-04-04 18:30:01
  • 看看这个应该对你有帮助

    1***

    2007-04-04 18:30:01

  • 2007-04-04 17:59:06
  • 着唐服,有点象日本的和服衣裳,头戴象凤冠一样的帽.

    l***

    2007-04-04 17:59:06

  • 2007-04-04 14:51:30
  •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看了??幕卮穑苤冻じ琛肥遣欢缘陌蓗
    收藏先。

    2007-04-04 14:51:30

  • 2007-04-04 13:15:35
  • 无聊的讨论
    电视剧误导历史
    垃圾

    运***

    2007-04-04 13:15: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