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日本的巴其有多大能耐?

首页

日本的巴其有多大能耐?

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为日本建造了巴其防空警戒系统.但是别连科的米格-25竟然以低空突入的方式躲过F-4的拦截和警戒雷达的侦视进入日本并降落!
巴其的能力这么落后?日本人后来用什么代替了巴其?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05 11:53:28
      主要是将“巴其”防空警戒管制系统升级,弥补了原有的缺陷。以下是资料:日本的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称为“巴其”(BADGE,baseairdefencegroundenvironment)系统。该系统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自动化指挥中心,于1968年开始研制,1978年投入使用。
      采用甚高频、特高频通信线路将全国28个雷达站、航空总队的作战指挥所和各航空方面队防空管制与作战指挥所连成一个整体。另外,系统还配备1套机载数据传输线路,供空地通信使用。一旦发现入侵目标,该系统可指挥F-4EJ歼击机在3。5分钟内投入空战。为了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日本又于1983年耗资96亿日元开始建造新“巴其”系统,主要由13架E-2C预警飞机、40个雷达站组成,与中央指挥所、E-2C预警机及作战飞行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的指挥系统连为一体,实现了情报、通信、控制等全自动实时处理。
      新“巴其”系统(已于1989年3月31日投入使用)可以沟通防空火力群和航空团以上各级部队,与老系统相比,在反应速度、信息传输准确性和对付多目标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90年代以来将进一步推进其实现现代化,使之具有先进的空中警戒监视和指挥能力,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及大纵深的防御预警网。
      此外,在改进型“巴其”系统中,增装了JAN/TSQ-51C型对空作战指挥装置,使“巴其”系统不仅能与航空自卫队的“奈基”(Nike)地空导弹系统连接,而且还能与陆军的“霍克”(Hawk)地空导弹系统连接,从而使其指挥控制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使用该系统,从捕获目标至发出战斗命令,整个过程仅需10s,一旦发现入侵目标,该系统可指挥F-4EJ型等歼击机在315min内投入空战。1976年发生了前苏联米格-25飞机驾驶员叛逃日本事件,暴露了日本雷达网探测低空目标性能差之弱点。为此,日本于80年代初引进了E-2C预警机。
      该预警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在飞行高度800m时可大于400km,可同时跟踪600多个目标,并引导40余架飞机进行作战。可对近643km远的陆上或海上的目标进行探测与跟踪,对雷达截面很小的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近321km,并能对导弹的袭击提前发出告警。
      “巴其”的指挥控制系统分为如下几级:航空总队作战指挥所,航空作战管制所,防区航空方面队作战指挥所,防空指挥/指令所,防空监视所,航空团战斗指挥所及高射群战斗指挥所。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防空监视所又分为A,B,C3种不同的类型。设备更新及发展趋势日本航空自卫队计划将现有的40个固定式和移动式雷达站的雷达全部更新,28个固定式雷达站将全部采用J/FPS-3型新型雷达,12个移动式雷达站将全部采用J/TPS-103型新型雷达。
      J/FPS-3型雷达属于一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对远程高空目标和近程低空目标具有较强的探测与跟踪能力,预警时间从原来的7min延至10min,工作在L和S波段,备有欺骗诱饵系统,可向400m以外施放雷达诱饵,故具有颇强的抗干扰性能。
      它能探测更快、更小的空袭目标,如高速巡航导弹及隐形飞机,既可将其用于探测,亦可将其用于引导拦截武器系统实施拦截。为能在更远的距离上探测出来袭的飞机和导弹,日本于2000年在冲绳及其它岛屿上建成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OTH-B)。日本防卫厅(JDA)拟耗资300亿~500亿日元从美国引进移动式双基地超视距雷达(OTH-DB),该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3000~4000km,可监视俄罗斯远东基地及其它区域的舰艇、飞机及发射的导弹。
      日本防卫厅已建成统一陆海空三军自卫队具有C4ISR功能的新中央指挥控制系统,该系统已于2000年3月投入使用。此外,日本还大力发展天基情报侦察预警系统,计划2002年开始发射4颗侦察预警卫星,其中2颗装载光学传感器,分辨率为1m;另2颗为可穿透云层的雷达侦察卫星,日本将利用这些卫星侦察周边国家的军事动态,可在不直接进入他国领空的情况下实施侦察与预警,为远程作战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情报信息。
      E-767预警机的主要任务是与E-2C预警机共同组成对付低空入侵的预警监视网。未来将E-767预警机与F-15,F-2等战斗机编组并纳入“巴其”防空网,再与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舰载防御系统组合,日本将拥有功能更强大的防空预警体系。未来日本将继续重点改进现有的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日本防卫厅正在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的自主式、高度自动化及全军一体化的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建立陆海空三军通用的指挥控制体系设施;组建中央情报总部,配备超大型、智能化计算机中枢系统,增强情报采集与分析能力;建造三军通用的现代化通信系统,实现通信方式数字化、通信干线复合化及传输线路立体化;建造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预警系统,提高战略预警与指挥控制的能力。
      日本防卫厅计划2007年前发射8颗军事侦察预警卫星,首批4颗卫星将于2003年3月前发射;2005年将发射第2批2颗卫星,余下2颗卫星预计在2006~2007年发射。届时,日本将具有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较强的战略情报搜集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防卫厅对新“巴其”系统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主要是建立大规模的网络系统,如航空总队指挥系统、作战情报支援系统、航空自卫队参谋部作战系统、地面电波测定系统、防空雷达部队多路通信网、移动通信系统、有关F-2战斗机的性能评估系统及飞行管制系统等。1992~2000年期间,系统改进共耗资约600亿日元,2000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日本还投资300亿美元建成抗毁性能强的新型防卫厅中央指挥所,已于1997年1月正式启用。设于东京的该新中央指挥所可与陆军各军区、海军联合舰队及空军航空总队联通,并与空军“巴其”系统及海军联合舰队支援系统实现联网,该中央指挥所已全部实现自动化与数字化。
      目前,日本正全面推进陆海空三军C4I系统的建设,从而建立起战略、战区及战场一体化的、陆海空三军指挥控制设施通用化的C4I系统。一套以新型中央指挥所为核心、陆海空三军统一的、更为现代化及更具抗毁性能的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正在建造之中,预计将于2005年前后投入使用。
      日本《防卫新闻》2003年4月号报道日本电气公司(NEC)近期接到了日本防卫厅合同总部的一份订单,为其空军基地防空地面设施( )设计防空警戒管制系统,交付期定于2004年6月末。现运行中的系统是20世纪七十年代设计、1989年起用的,已经运行了10多年。
      现在其主机上运行的是"中央统一处理系统",如要有效地提高其控制管理能力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改进。这期订单要实现其现代化,拟定采用"网络分散处理型系统",该系统将多域配置计算机的系统服务器,能在发挥各自机能的基础上进行并列处理。

    o***

    2007-05-05 11:53: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