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又称吴哥寺,位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

首页

又称吴哥寺,位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

又称吴哥寺,位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又称吴哥寺,位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23 15:52:30
      吴哥窟(英语:Angkor Wat)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1***

    2007-05-23 15:52:30

其他答案

    2007-05-24 23:28:52
  • 吴哥窟(英语:Angkor Wat)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林***

    2007-05-24 23:28:52

  • 2007-05-23 16:08:16
  • 吴哥窟(英语:Angkor Wat)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外***

    2007-05-23 16:08:16

  • 2007-05-23 15:59:44
  •   吴哥寺
     吴哥寺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是吴哥古迹中也是东南亚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刹,音译为“吴哥窟”,又称“小吴哥”、梵宫,因为有5 座塔,也被称为“塔城”。吴哥寺位于吴哥城南郊约4 公里处,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 年~1150年在位)建造的当朝纪念碑,他死后成为祭祀他的庙宇。
      吴哥寺包括10 多个古老建筑物以及几十组遗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全部建筑用砂岩石重叠垒砌而成,基地广阔,周长约5 公里,四周有宽达190 米的壕沟环绕,总面积60 多平方公里。吴哥寺就像一座小岛,被壕沟与树林隔开。壕沟内还有内、外两道石砌的围墙。
       吴哥寺的全貌就像一座方形石城,层层回廊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套一个的正方形。围墙四面各开一门,西门是正门,门楼壮丽,上面有3 塔相峙,门前有一尊化身为多手观音的毗湿奴神像。正门两侧有一条230 米的圆柱廊,正面竖立着庄严的纪念坊,坊前是一条广阔的中央大道。
      门内是一个大庭院,可以容纳数千人。沿着长达347 米的大道可达内围墙的豁口。大道两侧各有一座藏书室和一处池塘。内围墙长270 米,宽340 米,墙内在一座十字形平台的后面,经3 道门可进入主殿。主殿的台基是3 层截顶金字塔式,底部长215 米,宽187 米,台上建有5 座呈莲花蓓蕾形的圣塔,最高一层的尖塔超出庭院地面65 米,另外4 座分布在第二层的四角。
      这5 座石塔雄伟壮观,巍峨挺拔,圣塔构成的图案是柬埔寨的国家象征,是国徽图案,并被置 于国旗之上。 吴哥寺的其它建筑如走廊、殿宇、台基、回廊、栏杆等,也全部用大石块筑成。塔四面雕刻着婆罗门的头像,面向四方。3 层台基每层四边都有石砌的回廊环绕。
      最低一层的加廊壁高2 米,四周约长800 米,壁面满是浮雕,刻工精细,共有90 幅,最长的一幅达60 米。内容大都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也有表现高棉人民同外族入侵者战斗的图景。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逼真,雕刻技法娴熟,构思精巧,寓意深远,堪称高棉浮雕艺术中的杰作。
      第二层台阶四角的小塔,各层四边都有石雕门楼,上下层台阶之间有阶磴相连,阶磴也以石屋顶覆盖。塔身、塔尖、门楼等都饰以莲花蓓蕾形石刻尖形饰品,共有1 万个左右。吴哥寺围墙内芳草如茵,花木葱茏,寺的规模宏大、比例匀称,庭院和建筑相互配合,融洽和谐,是人类建筑史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珍品。
      吴哥寺自1861 年被发现后,经过多年的修葺,到1973 年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神采,但后来的战争又使它成为大雨、霉菌和藤蔓植物的牺牲品。

    1***

    2007-05-23 15:59:44

  • 2007-05-23 15:53:07
  •   吴哥窟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成为旅游胜地。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历史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 Wat”即“寺庙都城”。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
      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
      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
      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 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
      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然后运用考古学家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
      清理吴哥窟的工程在1911年完成。30年代,开始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这项工作到了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于1990年代重新展开。
      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纪时真腊国王?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因暹罗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吴哥寺变为上座部佛寺。此后吴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续至今。   地理与交通   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北约5。
      5公里,即北纬13°24′45″,东经103°52′0″。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代号:REP)有航班直达曼谷、新加坡、吉隆坡、胡志明市、台北等地。也可搭航班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然后由陆路搭长途汽车或由水路搭快艇到暹粒市。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离暹粒市中心最近的古迹。
      在吴哥窟北2公里是吴哥王朝的最后国都大吴哥(Angkor Thom);巴云寺、空中宫殿、巴肯寺和巴普昂寺都在此城中。吴哥窟西北3公里有巴肯寺,东北4公里有豆蔻寺、茶胶寺等古迹。   布局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
      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
         外郭   吴哥窟的护城河呈长方形如口字,东西方向长1500米,南北方向长1350米,全长5700米;河面宽190米。护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围栏围绕。护城河上正西、正东各有一堤通吴哥窟西门、东门;东堤是一道土堤,西堤长200米,宽12米,上铺砂岩版,古时西堤是裹金的。
      护城河内岸留开一道30米宽的空地,围绕吴哥寺的红土石长方围墙。围墙东西方向长1025米,南北方向阔802米高4。5米。围墙正面中段是230米长的柱廊,中间树立三座塔门。正中的一座塔门,是吴哥窟的山门,它和左右两塔门有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画廊外侧(西侧)石柱顶部的天花板,装饰着莲花和玫瑰花图案。
      各塔门都有纵通道、横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纵通道以出入寺院,横通道以游览画廊。此三座塔门的纵通道特别宽阔,可容大象通过,又名象门。三座塔门的顶部塔冠,虽已残缺不全,但正中的一座,恰好比左右两座高些,仍然像一个山字形,多少保留着原来比例,和吴哥窟顶层正面看的三座宝塔相呼应。
      围墙的其他三面的塔门,较小和简单,而且只有小径可通,很少人去。南塔门之下供奉一尊毗湿奴雕像。苏耶跋摩二世在位时,这尊毗湿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吴哥寺顶层神庵内,在吴哥寺改宗佛教后,由顶层神庵请来此地守护。画廊内侧(东侧)是石壁,间以葫芦棂窗。画廊壁朝西的一面饰以舞女浮雕;画廊壁朝东的一面,装饰着跳舞或骑兽武士和飞天女神。
      门南的一尊飞天女神浮雕,是寺庙内独一无二露齿微笑的飞天女神。由围墙包围的寺庙大广场,占地面积82公顷。除去位居中央的寺庙,这一片广场是古代城市和王宫的遗址,王宫遗址在寺北。如今古城和古王宫都荡然无存,满地被森林覆盖,只遗留下一些街道的轮廓。由寺庙围墙西塔门通寺庙西山门的大路,宽9。
      5米,长约350米,高出地面1。5米,路面用砂岩石片铺砌;石路左右两边排列著七头眼镜蛇保护神。路南、北各有一座名为藏经阁的建筑物,其每个基点上都有出入口。往东,路北,在藏经阁和寺庙之间,有一片荷塘,绽放各色荷花;路南对称位置的水塘,则是清水一泓。
      路段尽头是一条通吴哥寺庙山门的十字阳台,称为王台。王台左右有狮子守护。水塘和王台都是后人添加的。   中心建筑   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宝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
      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 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 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如口字。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四隅各一座塔门,正西、正东各三座廊门,正北、正南各一座廊门。塔门和廊门有内、外二石阶,可通第一层内院、寺庙外院。
      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
      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从西北壁角按反时钟方向,西画廊展示罗摩衍那中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击败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场面,和摩诃婆罗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战争的故事。
      南画廊有几幅浮雕,和吴哥王朝历史有关,其中一幅描绘苏耶跋摩二世头戴王冠,在宝座上赤足盘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后手靠着宝座扶手,左右侍从各二,手执长扇,为王扇风,身后还有宫女,手持巨型蜡烛,白日点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东画廊描绘古印度神话普拉纳斯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毗湿奴搅乳海:毗湿奴令92尊阿修罗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苏吉(Vasuki)充绳索搅动乳海。
      接着的毗湿奴击败阿修罗的场面是16世纪后人所加。北画廊显示毗湿奴第八化身黑天战胜阿修罗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画面较小,多是描述罗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入第一层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四周环绕回廊。田字阁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间隔为四个院落,其地面比十字游廊和回廊低约一米,原为水池[23],现不蓄水。
      田字阁的南北廊,宽约3米,外侧封闭,内侧立双排方柱。十字游廊由两道游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游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组成,由四行方柱支撑。两行内方柱支撑中廊,两行外方柱支撑各自的偏廊。中廊宽约3米,高约4。5米,上半是墙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飞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墙还残留深红色的涂漆,由此可窥见八百多年前吴哥窟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24]。
      主廊顶呈蛋尖拱形,以陶瓦盖顶。左右偏廊,宽约2。5米,高约3米;游廊总宽度约8米。几世纪来,朝拜者曾在阁内留下许多佛像,不过大部分佛像现在已被挪走。阁内还有不少颂扬朝拜者善行的铭文,多数是高棉语,一些是缅甸语。田字画阁之外的院子,乃寺庙第一层围囿的内院,如反匚字形。
      在第一层围囿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藏经阁。田字阁的北廊、中廊和西廊各有石阶廊西通寺庙的第二层围囿。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也没有偏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
      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每座廊门有内外二石阶,下通第一围囿内院,内通第二围囿内院。西边的三座廊门,通第一围囿的田字阁。第二层回廊四角的塔门,顶部各矗立一座宝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宝塔的顶部大半缺损,九层宝塔只剩二三层。
      第二围囿内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经阁。两座藏经阁之间由一个十字形阳台的南北道相连,阳台的东西道连接第二层回廊的西门和第三层回廊的西门。这个十字阳台也是后人添加的。寺庙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
      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东南西北每边各三道,十二道台阶都十分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征登天之艰辛。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宝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
      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后,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围拢。各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画廊相连。田字画廊由回廊和十字游廊组成,回廊分主廊和偏廊两部分,主廊靠外的墙壁分布著竖葫芦棂窗,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基点则分布长方形无栏窗。
      主廊的内侧为立柱排,主廊上有高五米的拱顶,偏廊内侧排列立柱,半拱顶高三米。十字游廊有一走廊,二偏廊,一拱顶,二半拱顶,左右各二排方石柱。田字廊的拱顶和半拱顶上铺陶瓦。画廊顶部的天花板刻狮头蛇像,画廊和神龛入口有布满雕饰的门楣和三角墙。回廊东南西北四边的正中各有廊门,每廊门有台阶下通第二层;回廊四隅的塔门,各有二道台阶下通第二层。
      

    淡***

    2007-05-23 15:53:07

  • 2007-05-23 15:52:42
  • 又称吴哥寺,位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
    柬埔寨
    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b***

    2007-05-23 15:52: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