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 | 2007-07-24 22:58:54

好评回答

2007-07-24 23:02:14
龙*** |2007-07-24 23:02:14 293 158 评论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

查看全部>>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曾允元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的雁。 

第四桥:苏州甘泉桥,旁边的泉水曾被评为天下第四泉。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宋朝]姜夔 

-------------------------------------------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闺:过去妇女居住的内室。
柔:明•长湖外史辑《续草堂诗余》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
望断: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赏析】:
    此词写女主人深闺愁浓,哀叹春光归去,盼望心上人归来。当属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





【简析】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

点绛唇

作者: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点绛唇
 
                 王禹??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牬首骷?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I《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犛谩耙谰伞倍郑砻髯约菏墙龀芯伤担嘎冻鲆恢治蘅赡魏蔚那樾鳌?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犞薪亢螅坏绷顺ぶ拗亍U庑⌒〉闹ヂ楣伲薹ㄊ迪炙刂械拇笾荆谑撬尬拗簦钗匏恚荒芟蟆罢骱琛币谎钩岣叻伞W詈螅醮式捌缴隆蹦鄱浴疤旒收骱琛钡捻又校缘煤钌畛粒远痪 ?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