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何谓梨园戏?

首页

何谓梨园戏?

何谓梨园戏?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19 15:49:55
  •   
    梨园戏是个非常古老的剧种。为什么叫梨园戏?为什么把唐玄宗 设置用以教习歌舞的“梨园”拿来作为剧种的名称,岂不是“掠天下之美 于一身”吗?其实,梨园戏的名称由来已久。泉州市内的玄妙观,于清咸
    丰六年丙辰(公元1857年6月),为建置戏棚立下一块石碑,赫然镌刻下 “小梨园戏棚一座”和“遇有演唱梨园、线戏向租此棚者……”的文字。
       1997年8月在我国台北举行的“两岸梨园戏学术研讨会”上,台湾大学 沈冬博士在演讲中指出,《台湾文献丛刊•台湾私法人事编》一书,记载 观音佛诞开支预算,三处出现雇请“小梨园一台,按银二元”等文字。至 于在咸丰之前何时开始叫“梨园戏”依然是个谜。
       有趣的是,泉州的梨园戏、傀儡戏、布袋戏,崇奉的戏神都是戏神雷 海青,他曾被李隆基皇帝封为“天下梨园都总管”,梨园戏之所以称“梨 园”,与此有一定的渊源。福建梨园的三个流派(上路、下南、小梨园)各 自的十八棚头,都拥有一大批中国古老的剧目。
      “南戏实首之”的《赵真 女》《王魁》,南戏的四大名著“荆、刘、拜、杀”等,梨园戏的历代艺人用口 传和手抄,一直传衍至今。《永乐大典》只有存目和残曲的《朱文鬼赠太 平钱》,梨园剧团1953年发现了清抄本,便被学术界惊呼为戏曲文物,而 今又发现了明代的刊刻本《一捻金点灯》《朱文走鬼》两折,其意义更不 待言。
      至于学术界极为重视的古剧目《张协状元》,研究者发现这个剧本 中遗存不少泉州独特的方言。 《荔镜记》和《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的先后发现,使泉州戏 曲发展的历史轨迹,有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文献依据。《荔镜记》刊刻于明 嘉靖年间,是地道的南戏。
      毫不夸张地说,梨园戏是继承南戏遗产最多、 保鲜程度最高的一个剧种。梨园戏采用泉腔南音为剧种音乐。据统计, 梨园戏传统剧目的唱段,占全部南音曲词1500多首的一半左右。而且 其中一大部分至今仍在泉州城乡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洋各侨居 地闽南人的社团中经常演奏、传唱。
       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上海看了梨园戏的演出,称赞梨园戏的舞 台人物造型具有雕塑美。这种雕塑美从何而来?这同样是个谜,只能从 现在的表演形态中去追寻。一是梨园戏的手姿,大部分竟然与敦煌的宗 教雕塑与绘画形象极其相似。如常见的旦角的基本手姿,即拇指、食指 勾成圆圈,余者三指伸直,状如毛蟹脚的形态,俗叫“毛蟹手”,与敦煌 276、397窟隋代壁画佛像手姿极其相似。
      二是梨园戏演员的表演,有许 多地方模仿傀儡戏(泉州称提线木偶或嘉礼)的表演动作。三是演员的 一步科一句曲,都得在鼓点中进行,如此严谨的舞台规范,促使演员的表 演力求精致化,从而给观众以雕塑美的享受。 。

    y***

    2016-09-19 15:49: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