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考满分作文必备要素有哪些?

首页

高考满分作文必备要素有哪些?

高考满分作文必备要素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10-11 16:18:54
  •   一、凝缩
      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这种凝缩就内容的涵盖面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1。典型凝缩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中的一段:
      前人由败而胜,由逆境而到胜利的顶峰者,往往不胜枚举。
      越王勾践可属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损兵折将,臣服于吴国,勾践本人也充当了吴国的奴仆。这一跤对于越王来说,可谓沉痛不已。心怀大志的越王,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训中,勾践没有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但雄心却在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展着,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了吴国的都城。
      假如没有那一场亡国的惨祸,勾践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   这段文字中的典型举例的素材源于课文《勾践灭吴》。原文较长,聪明的小作者,紧扣话题摔跤,舍去了勾践灭吴中的许多细节,凝缩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典型凝缩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当十。
         2。列举凝缩还是上述那篇满分作文,随后的文字是这样的:   不仅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场场艰难险恶环境,中国人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险阻,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中国人的脊梁,我们在奋斗中成长着,在困难中成熟着。
      直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坚强地站立起来了。   这里对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运用,可谓惜墨如金,点到而已,文章内容简练而不简单,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说典型凝缩是点的话,那么列举凝缩就是面,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内容既充分又简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扩展   有的小作者比较聪明,常常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如2007年山东考生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便是作者根据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内涵,以稻草绳为线索,引发联想,补充引申,丰富发展,把眷眷的母爱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连起来。
      这里,稻草绳既是母亲爱的寄托,又是作者的象征,还是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素材的扩展生发,常常遵循着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思想轨迹。   三、量裁   就是量体裁衣,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块布料,剪裁师傅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装。
      高考命题千变万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则素材写出不同的优秀作文。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被用来阐述苦难中的成长。   在20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气的精神品质,紧扣话题意气来叙述、分析、评价,有力的论证了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一观点。
      点题语明确,素材与主题接榫自然。   以上两例告诉我们,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主旨不同,同一个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组织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奥妙。其实,从2005年感动中国邰丽华的素材还可挖掘出乐观、永恒、奇迹、坚韧、美丽、人生定位、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缺陷与完美、命运在自己手中等内涵。
      只要你对所写的话题、命题、材料作文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与主题的契合点,找到表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便可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叙述和分析素材:或借助关键词语句来引申,或借助合理想象、联想来拓展,或采用原始素材中的相关内容,加进自己的读解和感悟。
         四、剪辑   如果说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话,那么剪辑则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   如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分别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为小标题,精心剪辑了丛飞、为救孩子而牺牲的父母、微尘这样三则素材,灵犀共启,层层推进,将爱的天空拓展到了极致。
         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体部分便是对屈原、陶潜、李白等经典素材的剪辑:利用三个诗意灵动的小标题,恰当地评价了屈原、陶潜、李白的一生,读懂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修养,段末点化主题。   虽然屈原、陶潜、李白三个人物是常见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剪辑,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进行叙述和议论,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场作文。
      

    硪***

    2017-10-11 16:18: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