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修学游有哪些好处呢?

首页

修学游有哪些好处呢?

修学游有哪些好处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7-04 23:01:45
  •    在每一处旅游地,都隐藏着教室、书房里得不到的人生感觉。修学旅游,是一种游历精神和体验漂泊。
      修学旅游的目的,一是见证文化、梳理感觉,尽可能入乡随俗、身临其境;二是吃苦尝酸、体察真知,以求得到精神收益。虽然修学旅游在短促的“行动”中,很多时候只可捕捉那些新鲜活泼的东西,但因从学业方面已获得对旅游地文化层面上的认知,如果两方面得到很好地融合贯通,修学旅游就可能带来一种精神和情怀,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见证伦敦心情      修学游最主旨的意义是在路上、在心灵的拨动。   有一位中国同学,去年暑假去英国进行16天的修学旅行,主要居住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两个寄宿家庭里,之前先学习了与英国人接触的有关技巧和生活禁忌。而他在伦敦收获最多的并非是英语会话能力的提升,而是胸中平添了如同国画一样的一云一鹤。
      他在日记中写道:早听说伦敦因工业废气污染有“雾都”之称,到伦敦之前也总觉那里是灰蒙蒙一片。而当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这里的空气质量出乎意料地好。天是一种极其明媚的蓝,从粉蓝到海蓝都是那么清澈,时而有大大的云朵浮游空中,由远及近,遍布天穹。英国纬度高,又值夏季,日长夜短十分明显,晚上9点钟天还亮着,当地人视为“傍晚”。
      在伦敦看天上的飞机时,会看到它拉出的一道道划破天际的白线,有令人出神的美丽。有时,这一道还没消散,那儿又飞来一架飞机在天上补出一道,形成一个交叉。万里无云或者云朵稀少的时候,蓝天上就像被小孩用白色的蜡笔画过一样,一道一道,横七竖八的。假如上帝也有爱好,那一定会遥控着飞机来作画了。
      这种心情的意外捕捉,或许对于他,只有在伦敦修学时才能获取。      世界各国的修学游升温      身心愉悦的修学旅游,目前既是各国大、中、小学教程中生动活泼的组成部分,也向世界各地旅游市场亮起了“货高招客远”的金字招牌。前不久,国外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以修学旅游为特征的青少年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欧洲49%,美洲43%,亚洲39%,大洋洲34%,可谓修学之旅是愈行愈热了。
            修学游的鼻祖——孔子      今年“五·一”黄金周,一个来自日本的留学生修学团的旅行主题是“为感知书中万物,让我们牵手远行”。这支“旅游团队”在游览山东曲阜孔子故里之后,知道了中国古代“游泮”(泮指古学校)的典故。春秋时期,鲁僖公大兴学风,在都城的泮水之畔,筑起了周朝诸侯国之中最早的学宫——泮宫。
      由于泮宫周边景色优美,孔子常常带着学生“游泮”,指点江山。原来修学游的鼻祖,竟是中国的孔子和他的学生。       修学游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日本学生的修学游,特喜欢访古,不仅是在中国访古,在日本亦然。很多日本学生不断去参观日本历史文化遗迹、古城和古镇,通过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吸收传统文化,积淀民族文化情感。
         游山玩水的“修学旅行”,已成为日本中小学校中的固定制度,迄今坚持了100多年,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日本的小学生可跟随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家庭所在地附近修学。日本中学的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份,或10-11月份。初中生每年可以有3—4天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旅行;高中生则可以跟随学校出国旅行7天左右。
      日本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在车票、门票等方面对学生实行优惠。日本青少年学生对于修学旅行很迷恋,同时这种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化教育及自我认知设计达到了崭新境界。比如,农业与环境“修学旅行”中,老师让学生亲自拿起农具下地,体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日本一些学校,还结合学生专业和特长的特点,组织优秀学生国外修学访问,培养和融洽能力。
            多国学生打工自费修学游      法国的中学生,并不注重到哪个国家多么好的风景地去修学旅游,特别在乎修学的教育目的。近年来,“工业修学游”在法国形成热潮,许多工厂企业都会在假期时接待来自各地的学生参观者,尤其是“葡萄酒工业修学游”吸引了很多学生。
         美国与法国的修学理念有相通之处,2004年美国获得“总统学者奖”的12名高中毕业生,首次展开中国修学文化之旅。他们在半个月时间,先后访问了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北京,特别注重这些城市最近20年的变化以及未来城市在走向方面的感知。最近,美国某中学生修学旅行团350人抵达上海,就是为了看看今天上海的样子,见识一下当下上海风情。
         英国的修学旅游,则提倡到不同城市家庭互换居住。这种“温暖大家庭”式的修学游,使能孩子不断在异地学习、旅游和交往,于短期做客生活中熟悉当地的语言习俗,撰写修学游记和所思所感。   韩国的大学生,是在学期结束后结伴修学旅游的,一般济州岛、江源道等的旅游胜地是学生们的热门选择。
      各国大学生修学游的费用,基本靠自己打工来赚取。      中国学生出境修学游在增长      虽然中国的出境修学游还不如发达国家那样普及,但也是日胜一日。因中、日、韩文化有共同的地方,中国学生的一般修学游目的地多选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
      仅到日本“修学游”的北京学生,今年前5个月就达到1200多人,比去年增长了两倍。不久前,由“ 杯日本知识竞赛”中国大学生获奖者组成的修学游代表团,在8天的行程中,参观了东京、大阪、京都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与日本大学生、媒体及一些城市的市民进行了友好交流。
      赴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修学旅游团,也呈现快速增长。一些旅行社在修学旅行的活动内容、线路设计上,越来越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目前已经与10多个国家的旅游及教育机构建立了适宜青少年修学游项目。   应该承认,修学游是发展人类多元文化、加强各国青年的沟通了解、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好方式。
      修学不仅看重古文化,更应着眼当代的文明与交流。      修学游热中的“冷”思考      日、美和西欧盛行修学游,一是其教育理念使然,二是学生的自理、自知、生存自立方面的客观要求。而中国眼下的修学游热潮,过多追求景点和玩乐,甚至家庭消费支出日益奢侈,已对修学游的真实涵义形成一种误读。
      结合中国学生实际和中国修学地的特点,注重与学业、历史和兴趣的有效对接,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修学游的不竭之源。   修学旅游,不应局限在观览上,最好有更多实地操作,用实践检验学生的学识,更多层面唤起学子的社会责任感。譬如,探索陶瓷工艺的学子,在考察历史名窑的过程中,最好能与窑工一同完成制坯、成型、点染、入窑等工艺流程;探索植物生态学的学子,在考察原始密林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地参与养林、护林等工作。
         修学旅行,的确可使学生从旅游地学到许多知识、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对开拓孩子眼界、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颇有帮助。最近几年,国内修学之旅行、甚至出国修学旅行越来越火爆,出现了盲目化、奢侈化、表面化的倾向。
      修学旅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家庭承受能力,增加学校参与的程度,确保学生从修学旅行当中真正受益。连修学历史悠久的日本,小学生的修学之旅也是在本地区进行的,中国的小学生更应量力而行。修学旅行,应是以一个以学业主题为目标的旅游行为,突出一个“学”字,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

    徐***

    2017-07-04 23:01: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