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前赤壁赋》有什么特点?

首页

《前赤壁赋》有什么特点?

《前赤壁赋》有什么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13 13:59:23
  •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 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 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 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 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 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 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風***

    2018-12-13 13:59: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