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性功能检查哪些项目

强直性脊柱炎的化验检查项目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的化验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 | 2015-12-28 18:09:22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28 18:09:22
  •  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关节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特征。早期全身乏力、腰背酸痛;中期有根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束带感;晚期可有脊柱强直畸形、颈部僵直屈曲畸形、胸腰部僵直屈曲畸形、脊柱呈明显僵硬驼背等。X线脊柱及腰骶部摄片有助于诊断。(1)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检查:两值可降低。(2)血沉(ESR)测定:活动期可增快。(...

    查看全部>>

     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关节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特征。早期全身乏力、腰背酸痛;中期有根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束带感;晚期可有脊柱强直畸形、颈部僵直屈曲畸形、胸腰部僵直屈曲畸形、脊柱呈明显僵硬驼背等。X线脊柱及腰骶部摄片有助于诊断。(1)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检查:两值可降低。(2)血沉(ESR)测定:活动期可增快。(3)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活动期可升高。(4)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测定:严重患者可升高。(5)免疫球蛋白(Ig)测定: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值可升高。(6)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测定:90%以上阳性,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本指标有诊断参考价值。(7)血清抗肺炎克雷伯杆菌抗体及粪便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查:活动期前者可为阳性,后者检出率较高。检查项:    红细胞(RBC或BLC)血红蛋白(Hb或HGB)血沉(ESR)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血清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ALP或AK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临床意义】同红细胞(RBC)     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米/小时(mm/h)【正常值】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临床意义】(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沉淀法:阴性;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法:小于10毫克/升。【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感染及淋巴瘤、乳腺癌等。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升(U/L)【正常值】动态法:婴儿50~240单位/升,儿童20~220单位/升,成人20~110单位/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急性与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因骨骼生长活跃,也可使碱性磷酸酶升高。     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0克/升,6个月~2岁5.0~12.0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升,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孟*** | 2015-12-28 18:09:22 104 4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