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印刷技术的生辰八字是什么时候?

首页

印刷技术的生辰八字是什么时候?

印刷技术的生辰八字是什么时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16 10:19:22
  •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就有了印章,这是印版的前身。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于石上, 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民间为免抄书之劳,发明拓碑法,这是印刷方式的 萌芽。
    7世纪,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融合,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雕版印 刷术。
       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下诏刻印长孙皇后的遗著《女则》,这是目 前发现的最早记载使用印刷术的文献。 645年,唐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长安后,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施送 四方。 唐开元年间(713年),雕本《开元杂报》问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唐咸通九年(868年),举世公认的雕版印刷精品《金刚经》经卷问世,这 是现存于世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图文并茂的印刷品,是中国雕版印刷的 集大成者。 唐代中后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印刷高潮,寺院印刷和民间印刷 十分活跃,用单个佛像印版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像手卷问世。
       五代时期,社会上刻书大为流行,不但民间刻书,官府也开始大规模刻 印经史子集,对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推动极大。 宋代,雕版印刷极为昌盛,刻印了《释藏》、《道藏》、《资治通鉴》等巨著, 技术日臻完善,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官府印发纸币,称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
       1041〜1048年间,北宋刻书工匠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泥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又一伟大的里程碑,比德国谷登堡铅活字印刷术早 400 年。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在潭州用“胶泥铜版”印其自著《玉堂 杂记》。
       12世纪中叶,西夏开始使用泥、木活字印书。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是 1180年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和本续》。雕版印刷术还经由新疆传到波 斯、埃及、欧洲。 1297〜1307年,元朝农学家王祯自制木活字3万余,制转轮排字架,发 明活字按韵排列法,排印《旌德县志》和《农书》,并写成历史上最早论述木活 字版工艺的著作《造活字印书法》。
       1377年,韩国清州兴德寺最早使用铜活字印出《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比 德国古登堡铅印版的《圣经》早7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 老的金属活字印本。朝鲜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1440〜1448年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包括铸造活字的铅 合金、冲压字模、铸字盒以及油脂性油墨和木制印刷机一整套印刷工艺流 程,为现代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随后活字印刷术迅速传遍欧洲。 1490〜1506年前后,无锡人华燧的华氏家族使用铜、锡活字印制了大量 书籍如《容斋随笔》、《太平御览》等鸿篇巨著。明朝是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高 潮期,上承宋、元,下启清初。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我国历史上唯^由皇帝作序的字典《康熙字 典》由武英殿刻印,共收录47 035个字。
      《康熙字典》社会影响巨大,它的体 例也成为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清朝的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并行,清政府 采用铜活字和木活字大量印书,印行规模超过历代。后人评曰•。雕版印刷术 始于唐朝,扩于五代,而兴于宋,盛于明清。 雍正四年(1726)始,武英殿用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的初版,绘图 部分木板刻印,共印成65部,分装5 020册,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 字印刷。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始,刻枣木活字25万枚,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 书》,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用木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历史上 第一本政府出版的印刷术专著,第一次由政府颁布活字的规格标准。
       1796年,德国的塞纳菲尔德发明石印术,现在广泛应用的平版胶印即以 石印术原理为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平版印刷之父”。 清嘉庆十年(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广州组织制作中文铅活字, 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手工雕版和活字印刷术。
       1829年,西方传教士开始将石印术传入中国。1832年,英国传教士麦 都思在广州设立了石印所,用石印术印刷中文书籍,从此平印技术的前 身——石版印刷术传入中国。 1845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快速印刷机,欧洲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 时代。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随后德国又出现了双色快速印 刷机。 光绪十年(1884年)始,清政府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 印《古今图书集成》的第二版,绘图部分为石印。 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上海同文书局用石版印制《古今图书集成》第 三版。
       1900年,德国制造出第一台六色轮转机,印刷业进入高速、多色的机械 化时代。 1915年始,商务印书馆引进平版印刷机和多色轮转印刷机,中国民族印 刷业进入中兴时期。 20世纪中期,照相制版术引入我国,取代了手工绘制彩色图形图像印 版,此工艺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
       1934年,《古今图书集成》的第四个印本,由上海中华书局根据康有为所 藏铜活字原印本、用照相制版术缩小影印。 195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台滚筒式四色电子分色机,电子技术、激光技 术开始进入印刷领域,电子分色制版技术60年代引入我国,70年代在全国 推广普及。
       1984年,北大教授王选课题组研制的华光n型激光照排机问世,翌年荣 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科技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奖牌。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 到活字制版领域并在国内推广,中国出版业正式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985年,美国研制出功能强大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迅速风靡全球印刷 业,90年代在我国普及。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印刷业感兴趣的已经是CTP技术,即从计算 机控制的图文信息直接到印版、印刷机。尽管此类设备价格昂贵,仍因其所 具有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而受到青睐,近年在我国印刷界内已 成僚原之势。 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文化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诗赞曰: 禁铟在独卷手抄书内的思想, 无法传扬到四面八方! 还缺少什么? 飞翔的本事? 大自然按照一个模型, 创造出无数不朽的生命, 跟它学吧, 我的发明! 。

    黄***

    2016-07-16 10:19: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