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和岳母刺字一样的故事

首页

和岳母刺字一样的故事

谁知道和岳母刺字一样的故事啊 求大神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1 01:18:10
  •   1、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2、欧阳修之母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务,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说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
      

    3、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其出色的言传身教常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陶侃乃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
      

    陶侃的父亲陶丹是三国孙吴的扬武将军。陶丹死后,陶家地位急剧下降。到陶侃长大,也只是在县衙做了个小吏。由于薪俸太少,母亲不得不纺纱织布贴补家用。
    虽然家境非常贫寒,但陶侃的母亲却时时不忘教育陶侃做一个正直廉洁对国家有用的人。
      有一段时间,大概有两个月母亲没有吃过鱼了,孝顺的陶侃就从县衙里通过关系带回来一坛子鱼送给母亲。当时母亲不在家,他就把鱼放在灶台上,还留了字条请母亲吃了补补身子骨,还说这鱼是衙内官人吃的,很是补人。等母亲回来看到鱼和字条就很生气。她没有收下鱼,而是托人又带回了县衙,并捎信批评儿子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送我,不仅对我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我的忧虑。
      

    陶侃看到母亲的信,就觉得十分的对不起母亲,他觉得虽然鱼不值几个钱,但这鱼腥味却亵渎了圣洁的母亲也亵渎了自己忠孝的灵魂,以后就常常以此警醒,再也不敢拿公家的钱物了。

    这日子就这样过着,虽然穷,母亲却非常开心,陶侃在小吏的职位上也做得非常自信。
      
    又到了一年的冬天,有一天,陶侃家忽然就来了好几个客人,那个大官模样的人正是郡上的孝廉官范逵。都是不速之客,家徒四壁,拿什么招待人家呢?陶侃就非常发愁。范逵看到陶家如此贫穷也是非常意外,心里想走,可又觉得不太礼貌,就看这母子怎么接待他们。
      
    母亲把陶侃叫到一边说,有亲朋自远方来了,一定要热心接待好,要不人家会嘲笑我们不懂礼数的。侃儿,你不要发愁,为娘自有办法,你只管留客说话。
    母亲自己就忙活开了。她先是剪下自己的长头发,去旁边的假发店换了米,又到邻居家借了酒和菜,把屋柱削了当柴火,把床草剁了当马料。
      到晚上时,马也喂了,堂屋的桌子上也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范逵一行本来没有指望这母子做什么好吃的,没想到竟然如此懂得待客,就非常高兴,酒足饭饱后,就和陶侃促膝长聊直到天明。范逵见陶侃很有志向,对时局情势也很有见地,就认为这年轻人是个人才。
    第二天早饭过后,客人告辞,陶侃是边聊边送,竟陪着孝廉官走了上百里路才回家。
      这母子的盛情深深地感染了范逵。
    不久,范逵路过庐江到了太守张夔府上,就将陶侃大大地称赞了一番。张夔自然明白范逵的意思,很快就将陶侃召来做了一名督邮,没多久又将陶升任为典领文书,成为参与机要的主簿官。
    由此,陶侃在母亲为人做事行为的影响下,一路青云直上。
      

    E***

    2018-11-21 01:18: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