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小*** | 2016-09-24 15:55:39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9-24 15:59:39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下列几点:①当心肌缺血时,动作电位幅度和静息膜电位水平及0相电压升高的速度均降低,心肌除极很不均 匀,传导延缓,促成电压不稳定。加上心肌缺血时大量代谢产物如乳酸、脂酰肉毒碱和脂酰辅酶等蓄积,细胞内钾外逸,细胞外钾增加。当缺血心肌一旦获得再灌注后,上述物质突然 冲洗和释放,也将引起电位的急剧不稳定;②心肌缺血性损伤使电生理不均匀,再灌注恢复血...

    查看全部>>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下列几点:①当心肌缺血时,动作电位幅度和静息膜电位水平及0相电压升高的速度均降低,心肌除极很不均 匀,传导延缓,促成电压不稳定。加上心肌缺血时大量代谢产物如乳酸、脂酰肉毒碱和脂酰辅酶等蓄积,细胞内钾外逸,细胞外钾增加。当缺血心肌一旦获得再灌注后,上述物质突然 冲洗和释放,也将引起电位的急剧不稳定;②心肌缺血性损伤使电生理不均匀,再灌注恢复血流后,对上述改变的恢复也不均勻,导致缺血区内心肌细胞应激性的恢复程度极不相同。 实验证明,再灌注时多个小波在众多“传导阻滞的小岛”间从曲折的路径穿过,提雨环形运动折返是引起RA的关键。另外,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出现传导性和不应期的暂时差 异,亦为折返激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电生理基础;③自律性增加对RA的发生也有重 要作用。当心肌缺血时,α受体数目增加,再灌注时儿茶酚胺的释放,刺激α受体,加强了 此效应,导致自律性增加;④延迟后除极触发机制。较长时期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钙显著增高。快速增加钙的摄取,可出现延迟后除极。细胞内钙堆积,使延迟的后除极幅度 增加,触发心动过速。
    需*** | 2016-09-24 15:59:39 1203 5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