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美国的制度霸权是怎样的?

首页

美国的制度霸权是怎样的?

美国的制度霸权是怎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13 17:08:50
  •   
    华敏超:美元霸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制度性安排,现在请李菲师 姐谈一下制度霸权。
    李菲:“二战”后,美国霸权的建立与护持,不同于之前大国殖民统治、 权力征服的权力霸权方式,而是利用优越的政治、经济条件获得的支配权, 在全球各个领域主导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制度,确立和维持了它的霸权地
    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霸权。
       一、 “制度”与“霸权”的定义 关于霸权的理论,刚才大家也谈了,我这里暂且略过。而制度一词语 源于英语“regime”和“institution”两个词汇。Regime通常的意思是指政 权或政府。它的另外一个含义是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1982年美国斯坦福 大学教授斯蒂芬•克莱斯纳给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定义,“regime被确定 是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体的期望得以汇集在一起的一 系列明确的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
      “institution”这个词, 从英文原意来讲即包括“根本性的制度法规、国家的重大制度”,还可以 含有“日常的规范、细小的安排、琐碎的程序”等意思。1954年美国国际 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在其《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合作与斗争》一 书中,用institution代替了 regime,摒弃了定义的繁杂,并提出了自己的新 自由制度主义理论(New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有 三种形式:一是正式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间非政府组织,如联合国、红 十字会。二是国际体制,如布雷顿国际货币体制和国际海洋法体制。三是 国际惯例,如传统的外交豁免和互惠原则。 二、 制度霸权在全球和亚洲地区的体现 “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填补英国在制度公共产 品的真空,从而在全球领域建立了它的霸权。
      在国际层面和亚太地区主要 体现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安全领域。 在国际政治领域,以国联为雏形的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政 治领域确立了它的霸权地位。从1919年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到1941 年罗斯福总统的“四大自由”演说,从《大西洋宪章》中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的成立到“二战”胜利前夕的几次重大会议,美国对于世界秩序建设的 构想不断被完善和发展。
      最终历时4年,成立了包含51个创始成员国的联 合国。这一新组织确立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大国决定的原则,由于美 国掌握着联大和安理会的多数投票权,因此确立了美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 主导地位。 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即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为 标志。
      这一体系由三大组织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这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了美元在国际流通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在IMF和 世界银行的投票权都占到30%以上,对其有绝对的操控权。
      而关贸总协定 则是美国推进贸易自由主义,打开他国市场的有力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 最后虽然崩溃,但三大组织仍旧存在,美国在这些组织中仍居主导地位, 并通过在组织中的权力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货币政策。 在国际安全领域,美国通过主导建立了北约等多边安全机制与军事联 盟,来稳固地区性安全格局;同时,牵头建立了核不扩散机制和联合国的 维和机制,并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和《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来长期垄断军事优势,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力量。
       美国的霸权也体现在地区制度上,最明显的在于东亚地区。冷战时期, 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和签署协定与东亚多数国家确立了双边关系,主导 东亚地区秩序,东亚已经被美国视为传统势力范围。在政治方面,通过在 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东亚峰会,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等一系列制 度与组织的参与,发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作用。
      在安全领域,美国通 过依赖冷战期间形成的同盟体系,继续推行联盟战略,加强同韩、日、澳、 菲、泰、印尼、新加坡的双边同盟和非正式安全关系,构筑地区安全网络, 为其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主导地位做了基础保障。经济领域,以亚太经合 组织和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为依托。
      TPP作为APEC的升级版, 意图将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在一起,平衡中国-东盟自贸区以来在制度建 设上的先手棋优势。 三、美国制度霸权建立与维持的原因 美国制度霸权能够建立,不仅仅是由于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 超强实力,还在于它提供的制度公共产品具有普适性和参与性。
       约瑟夫•奈认为,国际机制是美国重要的权力资源,在他著名的软权 力理论中,国际机制被视为软权力的重要成分。国际机制不仅是霸权提供 的公共商品,也是它们所需求的物资,因为国际机制的建立从某些方面上 也符合它们的期望。国际机制不仅被视为降低成本和不确定性的工具,也 被视为创立责任的原则,在国际机制范围内达成协议要比机制之外方便得 多。
      既然国际机制是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创立的,违背机制规范不仅有损 双方获益的制度安排,也将破坏违反者的名声,从而损害其未来制定协议 的能力,这是任何国家都必须虑及的。美国向世界提供的这种公共产品, 使国际秩序能够有效运转,是获得其他国家赞同的一个原因。
       另外,这种制度霸权提供的是一种“庇护性领导”,并非仅靠垄断他 国必须遵从的条款,而且鼓励他国参与制定;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制度不 仅体现着基本原则、规范的创新,也体现着某种延续;这些制度不仅影响 着其他国家追求利益的方式,也影响着它们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及其国家利 益的判定,塑造着它们处理国际问题的方案。
      美国通过让渡一些利益,通 过其巨大的透射力与影响力维持着机制的延续与发展。 通过以上对美国制度霸权的概念、内容以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 出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相辅相成。“二战”后美国全面确立了它的霸权国 地位,尤其是根据它的立国价值理念所建立的各类国际组织以及种种机制、 制度、规范和规则对这个世界的治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国 际制度几乎涉及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美国掌握国际制度理论的解释霸权。 不能否认的是,美国霸权在当前国际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不会自动放弃国际制度的主导权,因为现存的国际制度基本上对美国 是有利的。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可以弥补美国 实力的缺陷,延缓美国霸权的衰落。
       目前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制度化建设上,表现越来越积极。中国已经意 识到在制度建设上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虽然在东亚地区各种机制成“面 条碗”式的重叠存在,但真正起实质作用的却很少。除了“上合组织”和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等经济领域的组织之外,其他的组织制度作用明显弱化。
       当然中国在学习制度化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申蛟:所谓制度霸权是不是就是制度执行力与操纵力的霸权?制度 指的是国际机制? 孙兴杰:谈论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什么制度,道格拉斯•诺斯对制 度有一个定义,制度就是规则、规范、惯例和强制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 制度就是一纸空文。
       孙丽萍:那这个制度的执行力需要哪些构成因素呢? 孙兴杰:关键在于内部有没有一个强制执行的机构和有没有第三方的 参与。我最近写过一篇文章当中提到“把中国和平崛起的诺言嵌入多边合 作的框架之中”,我们需要把我们的诺言进一步上升到制度层面。刚才有 一个问题,没有谈到,就是制度的成本。
      现在我们应该谈论的是,美国在 制度霸权中的代价是什么,而不是获得了什么。因为我们总是在提美国人 从制度当中得到了什么,但是不去考虑他们付出了什么。 孙丽萍:为什么只有美国能够执行一个制度霸权,而其他国家不能, 这是否和美国国内的制度有关?我觉得这是美国制度霸权的根源。
       李菲:这是否和美国国内的民主、自由有关? 孙兴杰:我觉得这根本还是在于美国国内的宪政,美国刚开始设计这 一套制度的时候,开国先贤们不是追求民主,他们对权力是高度不信任。 孙丽萍:你看美国宪法,包括《独立宣言》中没有一个“民主”的字样。
       孙兴杰:所以美国的制度设计中,是允许异己者出现的。实际上,东 亚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人提供了市场。尤其是日本,日本对美国 是不开放市场的,而美国国内市场对日本是开放的,在上世纪80年代,双 方打贸易仗的时候,其实双方的市场开放程度是不对等的,就像现在的中 国与美国,也是不对等的,我们资本行业不开放,我们很多行业都是垄断的、 保护的。
      现在中国与东盟多边贸易区的形成,也是中国在学会妥协,学会 成为一个大国,在这个协定里,中国国内的市场是开放的。 王申蛟:师兄,你刚才提到的美国围堵中国这个问题,你认为是威胁论? 孙兴杰:我是这样理解的,美国人越是围堵中国,中国的前进进程越 会过于缓慢,还可能会使得国家主义至上思想占上风,对中国的改革进程 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美国围堵中国,其实达不到它基本的政策目的。 王申蛟: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问的是这种所谓的围堵,究竟是想象的, 还是客观存在的? 孙兴杰: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当年美国打阿富汗,很多人说这将对中 国造成威胁,而十年过去了,这些威胁显然不是事实。
      在核武器时代,经 济上的博弈远远超过了主权安全上的博弈,领土之上思想正在渐渐减弱。 全世界十六条关键水道,中国一条没有掌握,但这并不阻拦中国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谈制度霸权,这里面其实有军事力量。但军事力量只是制度霸权 背后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是并不能拿到台面上的因素。
      我们不能说,你不 和我谈,我就去打你。现在我们缺这种意识,提出议题,提出规范,解决 问题。一些多边协议无法达成,可以先组织论坛,不要怕没有人来,只要 让其他国家看到这个论坛的受益,它自然就会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心态问题,一个民族国家的心态。
      在全球化时代, 很多东西是共享的。不能只想着去控制、占有。我们批美国人到处去干涉,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就是有一种救世的情怀,这种理想主义情怀。我 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的地方,一种情怀,一种大国心态。 王申蛟:我看我们的国民意识中,就感觉到小农意识太为浓厚。
      一点 对中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小事,我们都会感觉愤愤不平。 孙兴杰:这就像我们提到日本一样,感觉中日就很难合作,但事实是 中日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我们不能一和日本人打交道就想起抗日战 争,就像法国想起希特勒一样。 王申蛟:实际上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没有做好,就去揭历史的疮疤, 感觉没有做好是历史的伤痛造成。
      其实没有做好就是没有做好。 孙兴杰:这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吴翔宇:我想,我们谈制度霸权,制度的吸引力,我们能不能从中国 古代的政治思想中吸取先进的营养,譬如儒家的仁义观念?我觉得这些观 念应该是有普世性的。 王申蚊: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仁和义是一种泛道德化的思想,而泛道 德就是不道德。
      仁义其实都是限制在一个血缘家族内部。 吴翔宇:但他们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 王申蛟: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帝国特征,它有一个中心,再往外扩。 孙兴杰:如何对待先秦诸子思想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于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古代中国的智慧如何认识、发掘需要深入思考, 不能说古代的那一套东西都是不好的。
      先秦中国是一个轴心时代,与希腊 时代可以相提并论。 王申蛟:我们经常提返本推新,凭什么要返本。 孙兴杰:其实我们谈论的很多都是西方的理念价值,但我们血液里流 淌的是中国传统的血液。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返本是必要的。 孙兴杰:不知不觉已经聊了3个小时了,可能关于美国霸权的问题依 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通过讨论,能够对美国霸权有一个更清晰的 认识。
      当我们纵论中国崛起的时候,美国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必备的营养品。 非常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沙龙。

    w***

    2016-09-13 17:08: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