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不想见人是什么心理病

喜欢自残的人是什么心?

喜欢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o*** | 2013-12-17 21:43:17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9-03-14 11:40:01
  • 是你心理方面的问题,你选用面对烦恼困难的方式太过极端了,你要想想如果别人不爱护你,你自己也不爱护,那该怎么办,不自爱的人别人也不会爱的。凡事都要看开点,烦恼时选择发泄的方式换一下,你可以大喊大叫或是找个东西发泄,自残这种方式不理智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哭呢,所以,对不起谁都不能对不起自己,不爱谁都不能不爱自己,要是还想不开可以找人诉说或是告诉爸妈,虽说是有代沟,但是毕竟血肉相连不会有隔阂的,严重时还...

    查看全部>>

    是你心理方面的问题,你选用面对烦恼困难的方式太过极端了,你要想想如果别人不爱护你,你自己也不爱护,那该怎么办,不自爱的人别人也不会爱的。凡事都要看开点,烦恼时选择发泄的方式换一下,你可以大喊大叫或是找个东西发泄,自残这种方式不理智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哭呢,所以,对不起谁都不能对不起自己,不爱谁都不能不爱自己,要是还想不开可以找人诉说或是告诉爸妈,虽说是有代沟,但是毕竟血肉相连不会有隔阂的,严重时还是去找下心理老师或是心理医生,得早治。
    李*** | 2019-03-14 11:40:01 1 0 评论
    0/300
  • 2019-02-26 15:21:52
  • 人有很多种自残倾向的行为,但程度有轻重,比如,有时抽烟喝酒也是一种自残。个人不建议太过激的自残,如果连自己都可以伤害,那一定也有理由伤害身边的人。
    刘*** | 2019-02-26 15:21:52 0 0 评论
    0/300
  • 2018-11-22 21:47:48
  • 自残是一种变态心理。自残或者说自虐的人之所以自残或者说自虐,是因为这个人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促,他渴望求得直接满足,但复杂理性却缺乏常态的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结果,复杂理性为实现个体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求得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只好返求于内,求助理性典范,以一种自残或者说自虐的非同寻常的变相发泄的特殊方式,在现实中求安慰。这,就是自残或者说自虐的机制。由于在自残或者说自虐行为中,潜...

    查看全部>>

    自残是一种变态心理。自残或者说自虐的人之所以自残或者说自虐,是因为这个人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促,他渴望求得直接满足,但复杂理性却缺乏常态的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结果,复杂理性为实现个体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求得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只好返求于内,求助理性典范,以一种自残或者说自虐的非同寻常的变相发泄的特殊方式,在现实中求安慰。这,就是自残或者说自虐的机制。由于在自残或者说自虐行为中,潜意识的愿望及其衍生物不能按常态进行到底,而只能以一种自残或者说自虐的扭曲方式突围而出,在不符合社会道德与习惯要求的非自然的行为中,求得有限的满足。由此可见,自残或者说自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扰乱甚至歪曲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实属一个人心理发展的一种适应异常的机制。
    何*** | 2018-11-22 21:47:48 116 76 评论
    0/300
  • 2013-12-18 12:04:59
  • 所谓“自虐”,更准确的术语是“受虐”。有受虐倾向的人,会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被虐待,不过对受虐的需求和感受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受虐现象表现在性生活中,有性受虐倾向的人,只有在躯体痛苦甚至被折磨时才能体验到更充分的性快感。这种情况下,对受虐的追求是意识主动过程,因为受虐者可清晰地感受到被虐待所带来的快感。 
    
    除性生活情境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达受虐的需要,比如生活中总是遇到“虐待、折磨”自己的男女...

    查看全部>>

    所谓“自虐”,更准确的术语是“受虐”。有受虐倾向的人,会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被虐待,不过对受虐的需求和感受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受虐现象表现在性生活中,有性受虐倾向的人,只有在躯体痛苦甚至被折磨时才能体验到更充分的性快感。这种情况下,对受虐的追求是意识主动过程,因为受虐者可清晰地感受到被虐待所带来的快感。 
    
    除性生活情境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达受虐的需要,比如生活中总是遇到“虐待、折磨”自己的男女朋友,总是陷入痛苦的关系或情景中,总是遭遇失败,总是受伤害等等,不一而足。这类情况下,对受虐的追求是潜意识主动的,受虐者反复地遭遇此类情境感到非常痛苦,可厄运总是频频而来。这是因为,第一,寻求受虐是潜意识过程,所以受虐者的主观意识没有感到愉快,相反是痛苦;第二,同样因为寻求受虐是潜意识过程,所以尽管受虐者感到非常痛苦,可厄运仍频频而来,因为受虐者在潜意识中追求受虐。 
    
    施虐和受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受虐者也会施虐,施虐者也会受虐,只是侧重不同,而且受虐本身就是对自己施虐。 
    
    施受虐有可能来自肛门期的冲突,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施虐和受虐是精神分析理论中非常复杂的概念,至于为什么人会需要施虐和受虐,不是短篇文字可以说清楚的。 
    
    所谓肛门期的冲突,简而言之:孩子长到3-4岁时已经可以控制大小便了,这种控制是人一生中,第一次体验到“控制自己”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受到挫折或者经由控制得到了过多的满足,肛门期冲突则无法顺利解决,进而会以不同的形式被隐藏起来,成年之后,它有可能相机而动。 
    
    控制和施受虐有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所以一些存在“肛门期冲突”的个体可以表现为施受虐的倾向。 
    
    无论施虐还是受虐,都曾经是生理过程,并且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受虐倾向,不足为虑。当然,如果经常遭遇痛苦,个人也迫切渴望摆脱痛苦和反省自己,心理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幸*** | 2013-12-18 12:04:59 726 41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