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为什么有名字?

首页

我为什么有名字?

有名字为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05 18:55:30
  •   简单说,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有个名字,方便人们交流。 
    从中国文化角度讲,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字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一示成人,这样你就会得到众人们的认可,尊敬。
      
    1。 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平字原也。
      ”《北史·陆俟传》:“初, 爽之为洗马,常奏文帝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段玉裁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士文伯 ,名匈 ,字伯瑕 ; 楚阳匈 , 郑驷乞 ,皆字子瑕 。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 2。 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拚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3。 名称;名号。 《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自天寳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 4。 命名;称其名。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5。 犹名誉;名声。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
      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
      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 释地》:“广平曰原。” )又如岳飞,字鹏举。
      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老师说:名字是一个不知名物品的代号,有了名字才能准确的指出一个东西,否则,将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更有气质的活下去。 中国名字的详细起源习俗: 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
      这大概是从前医卫条件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通常称「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齐桓公名小白…… 「名」与「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来,意义上,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
      《白虎通˙姓名》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大体上,我们粗分为以下七大类∶ 一、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二、反义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两者对立相应。
      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连战,字永平 三、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如:陆羽,字鸿渐(《易˙渐卦》:「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羽仪」) 四、景仰前贤。如:牛僧孺,字师黯(汲黯,字长孺,汉武帝赞之为社稷之臣)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
    五、崇奉宗教。
      如: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 六、原名变化。把名做些简单变化,便成为字。如:李白,字太白 七、记实志盛。有些人名、字间,根本无法望文生义。如:张耒,字文潜;若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纪录:「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
      」任谁也猜不透其名字意义上之关联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宋派民老师说:名与字除了表称呼外,还能显现亲属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辈关系;万一是单名的话,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苏轼、苏辙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现长幼排行,先秦时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长)、仲、叔、季来表示。
      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齐两昆仲。唐代则以数字来表示,称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与元九书》的「元九」指元稹,韩愈《祭十二郎文》等,都是以名字来表示长幼秩序。另外,甚至还可以以排行为字,例如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
      不过这种情况极为少见。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上姓,姓的前面再加上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母”或“女”表示性别,这样就构成了女子字的全称。例如孟妊车母,中姞义母。也可省去“母”字、“女”字或排行,例如季姬牙、姬原母。有时甚至可以单称“某母”或“某女”,例如寿母、帛女。
      
    所以,要起名字,希望能帮助您。

    袁***

    2018-03-05 18:55: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