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怎样的?

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怎样的?
用*** | 2018-02-12 02:22:35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2-12 13:22:35
  • 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又称初步急救或现场急救,目的是在心脏骤停后,立即以徒手方法争分夺秒地进行复苏抢救,以使心搏骤停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通常按正规训练的手法可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BLS的基础包括突发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的识别、紧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早期心肺复苏(CPR)、迅速使用自动...

    查看全部>>

    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又称初步急救或现场急救,目的是在心脏骤停后,立即以徒手方法争分夺秒地进行复苏抢救,以使心搏骤停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通常按正规训练的手法可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BLS的基础包括突发心脏骤停(suddencardiacarrest,SCA)的识别、紧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早期心肺复苏(CPR)、迅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icexternaldefibrillator,AED)除颤。对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早起识别和反应也被列为BLS的其中部分。在2010成人BLS指南对于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都提出了这一要求。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
    图3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

    1、评估和现场安全: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即只有喘息),立刻启动应急反应系统。BLS程序已被简化,已把“看、听和感觉”从程序中删除,实施这些步骤既不合理又很耗时间,基于这个原因,2010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对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的成人,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并获取AED:
    (1)如发现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急救者应启动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对患者实施CPR,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2)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
    (3)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min)的CPR,然后拨打120启动EMS系统。

    3、脉搏检查: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再强调训练其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检查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4、胸外按压(circulation,C):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图4)。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5、开放气道(airway,A):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改变是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而调整头部位置,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呼吸,拿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费时间。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开始CPR能使首次按压延迟的时间缩短。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图5)和推举下颌法。后者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心肺复苏

    6、人工呼吸(breathing,B):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急救者吹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法为:将受害者仰卧置于稳定的硬板上,托住颈部并使头后仰,用手指清洁其口腔,以解除气道异物,急救者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均匀吸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对婴儿及年幼儿童复苏,可将婴儿的头部稍后仰,把口唇封住患儿的嘴和鼻子,轻微吹气入患儿肺部。如患者面部受伤则可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进行口对鼻通气。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在建立了高级气道后,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而不必在两次按压间才同步进行(即呼吸频率8-10次/min)。在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
    7、AED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对于VF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或在监护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颤是治疗短时间VF的好方法。除颤会在下文作进一步阐述。

    重要内容1单人急救应采用的院前程序确定成人患者无反应,应该首先打电话,目的是急救人员带来自动除颤仪(AED)。对无反应婴儿或儿童,应该“首先行CPR”,约5个循环CPR后再求救。
    2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急救人员应给2次人工呼吸,并应立即开始30次胸外接压与2次人工呼吸周而复始的CPR。在启动急救系统(EMS)专业人员携AED抵达前,急救人员应不间断地CPR。

    3每2分钟急救人员应相互轮换按压。
    4高级气道支持的CPR一旦放置了高级气道,急救人员不用再中断按压进行人工通气。取而代之,以连续100次/分钟频率进行按压,不再需暂停按压行人工通气。
    5室颤致心脏骤停时按压或电击当急救人员目击成人心脏骤停,且现场有立即行AED条件,应尽快使用AED。此建议适用于在医院工作或现场有AED机构中的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现场有1位急救人员以上者,在用AED前,1位应行CPR。另1位打开AED开关和贴附AED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位急救人员应继续行CPR。

    专家提示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顾名思义,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作之急救术。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的状态。

    1、轻拍患者肩膀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2、大声呼救如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求救;求救时指示必需明确,例如:请帮我叫120(院外)、大声叫喊值班医师(院内)。

    3、施救位置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与患者肩部垂直。

    4、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5、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6、压额抬颚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7、脸颊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视病人胸部,观察3-5秒。

    8、如无呼吸,打开患者口腔,并将患者鼻子捏着,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9、密罩患者口部,深吹两口气,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12、如无脉搏,准备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

    13、沿肋骨下缘向上滑找到剑突头端起向上两指幅处,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压剑突。

    心肺复苏术14、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15、施救者两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呈垂直,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4-5公分(1.5-2寸)。

    16、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应加快,婴幼儿患者每分钟约100-120次,口诀: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对於幼童应酌情施压,1-8岁左右患者,可改用单掌施压,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8、对于婴幼儿应酌情施压,一岁以下患者,可改用两指施压,使用中指及无名指,按摩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9、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5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20、在做完四个循环後吹完两口气,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以後每四次循环或3-5分钟检查一次。

    21、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22、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3、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24、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5、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26、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x*** | 2018-02-12 13:22:35 101 4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