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分求!!求十首绝句、五首律诗及其意象(含意)、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谢!!!

首页

高分求!!求十首绝句、五首律诗及其意象(含意)、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07 01:42:16
  •   十首绝句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使我又增添一份新的哀愁。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引诗抒写客旅中淡淡的愁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所以说“客愁新”。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旅人也更加亲切,一方面写出了客中的孤独,同时又不无少许慰藉。
      语言清新,造景自然。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描写弃妇怨情的五言绝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中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从“怨”字落笔,写女主人公“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 是否能允许我饮这一杯酒?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全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他的行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鉴赏】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
      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哥舒歌》是西部边民对哥舒翰赫赫战功的颂歌。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


    五首律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记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与君相逢而又分别。过了一年,又到花开时节。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难以入睡。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
      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常在西楼盼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天上闪烁着星辰,地上阵阵微风,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咱们二人会面。我恨身上没有彩凤一样的双翼,能随时飞到你身边,幸好,你我的心(就神异的犀牛的两只角一样,中间有一条线连着)每时每刻都是相通的。
      还记得最初相识,是喝着温热了的美酒,做藏钩游戏,我隔座把玉钩传递给你来藏。后来,还几人分成组,在红色的灯影里猜迷。可叹的是,这时早晨的更鼓响了,我不得不进宫去应付差事。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
    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
      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裤宫人扫御床。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 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 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 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 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以上都是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走***

    2018-11-07 01:42:1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