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演义中关于公元221年至公元280年的记载中哪些是正史?

首页

三国演义中关于公元221年至公元280年的记载中哪些是正史?

务必要详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07 02:21:38
  • 基本上都是

    李***

    2018-11-07 02:21:38

  • 2018-11-07 02:16:11
  •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灭亡,西晋的统一

    l***

    2018-11-07 02:16:11

  • 2018-11-07 02:10:30
  • 这没法回答啊,建议你看三国志,再去看演义

    姚***

    2018-11-07 02:10:30

  • 2018-11-07 02:09:19
  • 三国演义,它只是一本小说而已。要是想了解三国历史

    丁***

    2018-11-07 02:09:19

  • 2018-11-07 02:04:02
  • 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

    韩***

    2018-11-07 02:04:02

  • 2018-11-07 01:58:15
  • 大事都是正史,如蜀国建立、吴国建立,蜀国、魏国和吴国灭亡,魏蜀吴君主更换、西晋建立等

    t***

    2018-11-07 01:58:15

  • 2018-11-07 01:50:52
  • 曹魏灭蜀汉,司马篡魏,西晋灭东吴。这几个绝对是正史。
    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失街亭。

    s***

    2018-11-07 01:50:52

  • 2018-11-07 01:46:33
  • 大事件的记载比较准确: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等其他的小事件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均是作者的小说联想。想真正了解三国历史,建议看陈寿的《三国志》,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

    海***

    2018-11-07 01:46:33

  • 2018-11-07 01:43:29
  •   东汉末年,宦官专政,外戚争权,政治腐败,大姓豪族独霸经济,民间起义层出不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董卓、袁绍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实力派。189年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反为宦官所杀。中军校尉袁绍率军诛杀宦官。
      董卓趁乱领兵进入洛阳,废少帝,另立献帝,自称相国,独揽大权。190年,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进讨董卓,东汉皇帝名存实亡。
           地方形成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刘焉、公孙度等割据势力,相互争夺,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后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
      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魏:(220——265) 赤壁之战后,曹操南进受挫,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北方。211年,进军关中,驱逐韩遂、马超。
      三年以后平定陇右,215年进军汉中,击败张鲁。到220年曹操病死时,已占领东汉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废汉自立,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史称曹魏。
           蜀(221——263):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据有荆州江南四郡,又向孙权借了南郡,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214年,益州刘焉病死。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亲自率师进入益州,战领四川盆地。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又命关羽进攻襄阳,掳于禁,斩庞德,威震许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吴(229——280):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巩固江东,并把势力扩展到岭南地区。
      219年,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取荆州。221年称吴王。222年,派陆逊迎击为给关羽报仇而率倾国之师东征的刘备,在“猇亭之战”中火烧连营,彻底击败了刘备的进攻。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以建业为都,国号吴,史称孙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以上全部是大体正史 如果楼主需要细节正史请回复
    新人回答不易请采纳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
      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事前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等)
    答题不易望采纳
    诸葛亮的空城计只在三国演义里有,正史上是没有的。司马懿为了保留军权,才不得不放过诸葛亮。
      空城计是曹操的计谋,他都把他老婆孩子弄到城楼上了
    见木像退兵也是假的,正史写到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病死的消息,派兵追赶。诸葛亮临死之前告诉蜀将如何防止司马懿来犯,把诸葛亮的木像拿来遇敌。蜀将依计,将诸葛亮木像拿来,司马懿以为诸葛亮没死,诱自已出营,怕中计,便马上退兵五十里。
      (
    见木像退兵也是假的,演义写到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病死的消息,派兵追赶。诸葛亮临死之前告诉蜀将如何防止司马懿来犯,把诸葛亮的木像拿来遇敌。蜀将依计,将诸葛亮木像拿来,司马懿以为诸葛亮没死,诱自已出营,怕中计,便马上退兵五十里。
      
    正史原文是这样的: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据<<三国志>>的记述,说孔明六伐曹魏时,司马懿抓住蜀军远袭,粮草必定难以补给之困,采取以逸待劳之策。而诸葛亮意去速战,故在敌方之计下,遂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打持久战。
      双方对峙百余日后,诸葛亮毫无战机,不久就”卒於军”了。史书并无司马师和司马昭参加这次战役的记载,而且东汉三国时期,并没有上方谷这个地名。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
      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
      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周***

    2018-11-07 01:43: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