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公司让我们写作文..

首页

公司让我们写作文..

公司让我们 写一篇以 什么是责任 或关于责任的论文 
谁能帮我找几篇谢谢了(公司要1000字)我借鉴借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26 11:42:14
      每年每月每日,成千上万件事向人们扑来。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虽然如此艰辛,却始终持之以恒。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这是责任。出门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是责任。
      大千世界,草有责任,花有责任,大树有责任。无论什么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却的责任。对自己付责,也要对别人付责。在全国每年都有上千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种种,可说来说去,这不是没有责任心吗?如果汽车司机有着对自己对别人付责的心态,按规张制度办事,那还会有这么多人白白丧生吗?责任,是重如泰山的承诺。
      它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勤勤恳恳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在今年全国遭受“非典”的袭击下,600万医护人员勇敢的冲向了第一线。他们英勇,他们无畏。在同“非典”的战斗中,谁也没害怕,谁也没退缩。任凭“非典”有多么可怕,却无法吞咽医护人员那颗强烈的责任心。
      病人来了,每个人不分昼夜,细心照顾;有的医护人员倒下了,就立刻有人补充上来。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比枪林弹雨更危险的战斗中他们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寄予他们的厚望。最终,“非典”被制了,这是用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奉献和那颗强烈的责任心换来的。如果他们没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那就不知道这场风暴还要刮多久,还要夺去多少人无辜的生命。
      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业,友情,儿女……历经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责任的考验。不经意的捡起一张废纸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帮助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小孩,是尊老爱幼的责任;替别人解决困难,是助人为乐的责任。
      责任,是社会的地基。没有它,高楼大厦在微风中就会轻易动摇。对自己付责,责任是严格的教官;对别人付责,责任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对国家付责,那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抛弃它,感到了站暂时的轻松,却丢失了一生的光彩。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它肩付在人们的身上。
      让我们每个人都富有责任心,去战胜与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那把! 参考资料: 。

    乍***

    2007-08-26 11:42:14

其他答案

    2007-08-26 14:38:20
  •                         责任感的内驱力
    责任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最基本的要素,个人的业绩大小与其责任感成正比,是构成个人人格媚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个体对社会起多大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人的教育首先是从责任感的培养开始。
      怎样去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责任意识生成起点在何处?是教育工作者要加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些许初步的探讨。 1.责任感源析——为我级与为他级。 人的责任感自有人类起就伴随而生了,它属于意识观念范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要研究“责任感”意识,就要从了解人类社会存在开始。
      在原始社会里,任何个人都无法单独生活,必须过着群居生活。这是由于在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每个个人都必须依存在一个由相当数量的人集合而成的社会团体中方能生存,唯有依靠着集体的力量,与自然斗争,才能去获得免勉强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个体与集体之间存在着这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其意义首先是维持个体生命的保证。
      人首先具备天生的本能是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这种凡是动物都具有的对生命的自珍和渴望,即为我级的初始责任感,它是一切更高级别责任感的基础。另一方面,个体的生存又依赖其所置身的团体,因此他要努力为维护这个团体而承担应尽的义务,这就产生了更高级别的对团体(即社会)的为他级责任感。
      两种级别的责任感是相互依存的。可见,所谓人的责任感本质上说是个体对自我与对社会责任感的统一体。 到了父系公社后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分工,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单位由原来由整个部落来完成缩小到以家庭为单位来完成,此时对家庭的责任感就相应产生了。
      伴随着个人财富的出现,私有观念的萌动,个人主义色彩的责任感发展起来了。 进入阶级社会,伴随着国家、民族、社会阶层化等现象的出现,个人的利益与本阶级的政治地位、与本民族的兴荣、与自己国家的强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至此,责任感的层次性就日益丰富了: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团体的、阶级的、民族的、国家的不同层次的责任感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更多的更高层次的为他级责任感在人的观念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要求人类彼此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必须更加协调和合作,现代化进程加剧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更加强调万物间的内在联系,每个人的利益与全社会、全世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日益密切地、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因此,当今的人们更加重视对全社会、全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感。
       低层次为我级的责任感是自然形成的,具有本能特征;而高层次为他级的责任感要经过系统和持续性的教育方可获得,具有社会特征,学校和老师在这一教育环节中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 2.责任感的灵魂——情感与需要。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责任感”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心情者,其属于情感范畴。
      因此,要研究人的责任感,首先要关注人的情感是怎么产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当人接触某一客观事物并对之产生关注时,主体就会因客体对其所产生不同的作用出现对其相应的态度。对这些态度简单地进行分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人对某事物产生积极态度的情感,如愉快、满意、追求、渴望、喜爱、高兴等等,这类情感的延伸就产生一种接纳式的责任感;一种是相反的即消极的心情,如嫌弃、愤怒、憎恨、恼火、躲避、厌恶等等,这类情感的延伸就产生了一种排拆式的责任感。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就是责任。“天下”即为客体,“匹夫”即为主体,客体的“兴”的刺激产生属于接纳性的责任感,客体的“亡”的刺激产生属于排拆性的责任感。主体为客体促兴避亡而努力地承担着各种责任。 客观事物之所以对人会产生情感,是因为它能向人们提供某种程度的需要,这种需要构成人的行为动机。
      需要得到满足,成为人的情感的源泉,所以它成为各种思想及其相应的行为产生的内驱力。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这一需要就成为人的行为的动力,它就会激励人们去行动,这种需要越强烈,导致人们从事相应的活动就会越积极。
      人的需要分为机体、精神、物质和社会需要等,满足这些需要会使个体产生相应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责任感可言。因此,要使人们有责任感,首先是要满足人的某些方面的需要,这是培育责任感的起点。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这个道理,“谋其政”即是责任感,而“位”则是对其需要的某种满足。
      社会给人提供了一定的位置(即一定的需要),人就产生相应的责任感。工人关心自己的产品,农民关心自己的收成,学生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这是因其各自的“位”不同,其需要也不同,导致其各自责任感之所在差异。无庸回避,责任感首先是与人的自身需要相关联的。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获得个人自身需要是责任感产生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育责任感应从满足个人的需要入手。 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首先要去研究学生有哪些需要,怎么样去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比如,学生把分数看得十分重要,那么,教师的命题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学生就会对相应的学科产生日益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其进一步升华就形成相应的对该学科的学习责任感。
      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就通过学生的内化而实现。 当然,种种需要是因人、因阶段的不相同而不同,这就决定了满足需要的多样性、阶段性和级别性,并要有一个合理的范围。社会满足了个体的某种需要,个体也必须对之加以责任回报,需要与责任之间是互补关系的。因此在研究责任感问题上要把握需要与责任之间相互作用的准确的度,片面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
       3.责任感的升级——从“分内感”到“自觉感”。 人的情感是动态的,是因时而变的,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责任感也伴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认识的层次不同,其“动情”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同,人的责任感定位点也不同。因而,提高人的认识层次,是提高责任感质量和级别的重要手段。
       责任感首先表现为一种高度自觉地去完成目标任务的特征,研究人的自觉性是怎么来的?这是培育责任感的关键所在。只有当事人以为作用于此事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时,他才有可能将此事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有了“分内感”,人们在完成此事时才会有自觉性。
      在通常情况下,与自己利益相关密切的事,与影响自身权益较直接的事,人们都能本能地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比如个人的名利、地位等等。困难的是当另一类与个体直接利益仅是间接关系时,在多大程度上会内化为自我的需要,就因人而异,比如环保问题等等。优质的责任感决不是体现在自我天然的本能级的责任感上,而是表现为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将更多的相关的事物转化为本能级的责任感的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层次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责任感,这正是这种转化能力差异所致,所以,培育学生的高级别的责任感,首先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从而扩大其内化功能,使其更具有“胸容百川”的转化力。若能成功地将人们在认识上将更多的间接利益转视为与自己相关的直接利益联系,从而拓展自我本能的责任感圈围,那么责任感级别就被不断提升,责任感的教育就获得成效。
       事实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其周围的客观条件都与自身的主观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即是“道理”,通过教育,充分认识和理解这种道理,以提升人的认识平台,是实现将间接利益转化为直接利益的认识上飞跃的关键。教育在这种提高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道德品质的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待人接物教育、劳动观念教育、勤奋克苦精神教育……这些教育的日益积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人站高了,视野也就开阔了,就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责任感的层次自然就提高了。
       人有了“自觉”的“感”才会有把事情“做好”的“情”。而自觉性的产生源于“分内感”。办好事的想法是责任感的最终目的,把事办好则是责任感的实际效果。 事实上,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更多的是从事自我并不认为是自己兴趣的事情。我们不能等待着人们在认识上实现了将所要办的事情全部内化为自我的需要后再将有关事情办好。
      必须实现使人们也会将表面上看过去似乎不是自己的事,而又能去努力地想方设法将其办好的可能。能否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种可能?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这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如用的“激将法”,促使本不愿意参战的将领转化为自动请缨出战的猛士等。
      这主要是个体所处的环境起了重大的调节作用。即这种环境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氛围促成个体观念中业已形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别的客体事物上实现新结合。这种氛围可以是一种压力,也可以是一种刺激等,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没有个体的自我意识为前提,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激励也起不了作用。
      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现受教育个体的自我意识之所在,为此,要熟悉所研究的受教育个体的各种习性、特征,了解其在想什么,了解其最需要什么,并善于利用情感迁移原理,通过营建一种合理科学的环境和氛围,将原主体身上固有的情感迁移到欲加以实施的事物身上,使所要赋予个体完成的事物有机地与个体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
      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去把事情办好。比如,设法通过设置某种刺激,将学生对打篮球的兴趣、看电视的兴趣等迁移到学习上来等等,实现新的一种“分内感”。 对责任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以发掘责任感产生的内在驱动,这对指导教育者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去培养学生树立对自我、对团体、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特别是高层次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正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个人的奋斗对自身所起的作用将日益重要,这种体制因其更加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为我级的个人主义情绪偏急而淡化为他级的责任意识趋势是难以避免的。不加以适当引导,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的树立,一个社会如果过多地缺乏为他级的责任意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社会就成为一盘散沙,颓废堕落个人主义势必恶性膨胀。
      因此,学校加大对学生进行为他级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是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育工作者对此则责无旁贷。

    q***

    2007-08-26 14:38: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