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又是什么意思?

首页

又是什么意思?

“一蟹不如一蟹”有什么出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1-01 21:32:01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扁,且多足,问居人日①:“此何物也?”
      日:“蝤蛑②。”
      既又见一物,圆扁多足而差小,问居人日:t。此何物也?,,日:“螃蟹也。”
      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如前所见而剧小,问居人日:“此何物也?”
      日:“彭越也⑧。
      ” 艾子喟然叹日:“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注释]   ①居人:指居住在海边的人。②蝤蛑(qia m6u囚谋):今称“梭子蟹”,又称“好(x6n旬)”。《正字通·虫部》云:“好,青好也。螯似蟹,壳青,海滨谓之蝤蛑。”   ③彭越:即“蟛期(p6ng yu6彭越)”,或作“蟛蟾”,似蟹而小,螯足无毛,穴居在海边沙窝或江河口的泥岸中。
       [译文]   艾子来到海滩上,看见一种动物体圆而扁,有很多的脚。便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呀?”   回答说:“这是蝤蛑呀。”   接着又看见一种动物,扁圆多脚,而形体略小。又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呀?”   回答说:“这是螃蟹呀。
      ”   后来又看见一种动物,形体状貌都和先前所看见的动物一模一样,只是显得更便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又是什么东西呀?”   回答说:“这是彭越呀。” 艾子听后,长叹了一口气道:“为啥一蟹不如一蟹呀!” [简评]   这则寓言说明事物的越来越坏,人物的一个不如一个,时代的一代不如一代也。
         苏东坡基于对朝廷中“奸佞充斥”的愤懑之情,曾在《艾子杂说》中创作了一系列“民之大贼,国之巨蠹”(《论周檀议配享自劾札子二首》之--)的形象,使之尽列读者面前,出乖露丑。寓言指出:“彭越”不如“螃蟹”,“螃蟹”不如“蝤蛑”,这是说,宋廷宰相,一个比一个面目可憎,一个比一个卑微下贱。
      苏东坡为什么要用“螃蟹”的形象设喻?因为“螃蟹”是一种“多足”而“横行”的动物,他意在唾骂当朝宰相都是些“横行霸道”的禄蠹蟊贼。   东坡创作这则寓言,是借用了五代人陶谷故事。如《鼠璞》谓此“一蟹不如一蟹”之说,出自《圣宋掇遗》,其中说:“陶谷奉使吴越,因食蝤蛑,询其族类,忠懿(即钱假,五代时吴越国君)命自蝤蛑至蟹凡十余种以进。
      谷目:‘真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

    1***

    2008-01-01 21:32: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